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開有內腔,所述閥體上開有與內腔相通的進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內腔中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固定在內腔內的缸體、與進油孔相適配的錐形閥、設置在缸體內的磁流變液、設置在缸體內控制錐形閥移動距離的磁流變液控制裝置,所述錐形閥通過推桿與磁流變液控制裝置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通過控制外接電流的大小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阻尼力,進而控制閥芯的移動,達到控制液壓油壓力大小的目的,它有利于電-液相結合,操作方便,可以很方便的實現電氣系統和液壓系統之間的信號傳遞,有利于實現機械自動化。(*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
技術介紹
普通的直動式溢流閥,如果要調節其進口壓力,需要擰動調節手輪,改變彈簧的預壓縮量,便可調整溢流閥的溢流壓力。普通的直動式溢流閥,不利于電-液相結合,操作不方便,動作繁瑣,不利于機械自動化的發展的今天。普通的直動式溢流閥一般只用于小流量或低壓場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能夠有效解決現有直動式溢流 閥溢流壓力為固定值,不利于控制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開有內腔,所述閥體上開有與內腔相通的進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內腔中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固定在內腔內的缸體、與進油孔相適配的錐形閥、設置在缸體內的磁流變液、設置在缸體內控制錐形閥移動距離的磁流變液控制裝置,所述錐形閥通過推桿與磁流變液控制裝置相連。優選的,所述磁流變液控制裝置包括與推桿相連的工字形線圈座、彈性回位裝置,所述線圈座上繞有線圈,所述彈性回位裝置設置在錐形閥運動方向的線圈座與缸體側壁之間;結構簡單,制造加工方便。優選的,所述彈性回位裝置為彈簧,錐形閥運動方向的線圈座與缸體側壁上均設有彈簧座,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線圈座的彈簧座和缸體側壁的彈簧座上;安裝方便,性能可靠。優選的,所述線圈的外圍設有保護套;防止漏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是通過控制外接電流的大小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阻尼力,進而控制閥芯的移動,達到控制液壓油壓力大小的目的,它有利于電-液相結合,操作方便,可以很方便的實現電氣系統和液壓系統之間的信號傳遞,有利于實現機械自動化。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I為本技術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的實施例,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包括閥體1,所述閥體I內開有內腔2,所述閥體I上開有與內腔2相通的進油孔3和回油孔4,所述內腔2中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固定在內腔2內的缸體5、與進油孔3相適配的錐形閥6、設置在缸體5內的磁流變液7、設置在缸體5內控制錐形閥6移動距離的磁流變液控制裝置,所述錐形閥6通過推桿8與磁流變液控制裝置相連,所述磁流變液控制裝置包括與推桿8相連的工字形線圈座9、彈性回位裝置10,所述線圈座9上繞有線圈11,所述彈性回位裝置10設置在錐形閥6運動方向的線圈座9與缸體5側壁之間,所述彈性回位裝置10為彈簧,錐形閥6運動方向的線圈座9與缸體5側壁上均設有彈簧座12,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線圈座9的彈簧座12和缸體5側壁的彈簧座12上,所述線圈11的外圍設有保護套13。進油孔3接系統壓力油,回油孔4接油箱。線圈11不通電時,當系統中的油液壓 力較低時,錐形閥6受彈簧作用頂在進油孔3內,將進油孔3封閉,閥門處于關閉狀態;當進油孔3內的壓力大于彈簧的彈力時,油壓將錐形閥6頂開,油從回油孔4流回油箱中,此時進油孔3的壓力也就不會繼續升高。線圈11通電門時,通過控制外接電流的大小,使閥芯內產生不同的阻尼力,進而控制閥芯的移動,控制進油孔3的通斷,就可以調整溢流壓力。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但本技術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技術的專利范圍之中。權利要求1.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包括閥體(I),所述閥體⑴內開有內腔(2),所述閥體⑴上開有與內腔⑵相通的進油孔⑶和回油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腔(2)中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固定在內腔⑵內的缸體(5)、與進油孔(3)相適配的錐形閥(6)、設置在缸體(5)內的磁流變液(7)、設置在缸體(5)內控制錐形閥(6)移動距離的磁流變液控制裝置,所述錐形閥(6)通過推桿(8)與磁流變液控制裝置相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變液控制裝置包括與推桿(8)相連的工字形線圈座(9)、彈性回位裝置(10),所述線圈座(9)上繞有線圈(11),所述彈性回位裝置(10)設置在錐形閥(6)運動方向的線圈座(9)與缸體(5)偵彳壁之間。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回位裝置(10)為彈簧,錐形閥(6)運動方向的線圈座(9)與缸體(5)側壁上均設有彈簧座(12),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線圈座(9)的彈簧座(12)和缸體(5)側壁的彈簧座(12)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開有內腔,所述閥體上開有與內腔相通的進油孔和回油孔,所述內腔中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固定在內腔內的缸體、與進油孔相適配的錐形閥、設置在缸體內的磁流變液、設置在缸體內控制錐形閥移動距離的磁流變液控制裝置,所述錐形閥通過推桿與磁流變液控制裝置相連。本技術的優點是通過控制外接電流的大小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阻尼力,進而控制閥芯的移動,達到控制液壓油壓力大小的目的,它有利于電-液相結合,操作方便,可以很方便的實現電氣系統和液壓系統之間的信號傳遞,有利于實現機械自動化。文檔編號F16K31/12GK202629276SQ20122028057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專利技術者張新華, 王鴻云, 鄭洋洋, 荊寶德, 徐燈, 李自漾, 廖文藏, 鐘萬里 申請人:浙江師范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磁流變液溢流閥,包括閥體(1),所述閥體(1)內開有內腔(2),所述閥體(1)上開有與內腔(2)相通的進油孔(3)和回油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腔(2)中設有閥芯,所述閥芯包括固定在內腔(2)內的缸體(5)、與進油孔(3)相適配的錐形閥(6)、設置在缸體(5)內的磁流變液(7)、設置在缸體(5)內控制錐形閥(6)移動距離的磁流變液控制裝置,所述錐形閥(6)通過推桿(8)與磁流變液控制裝置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新華,王鴻云,鄭洋洋,荊寶德,徐燈,李自漾,廖文藏,鐘萬里,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師范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