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液位傳感器(30),包括一觸片(36)、一電阻板(33)及一浮子,當液位變化時,該浮子驅動該觸片(36)在該電阻板(33)上移動,以實現由電阻值變化來反應液位變化,其特征在于該觸片(36)包括觸點(37),該觸點(37)包括兩層,其中第一層(371)與第二層(372)焊接在一起,然后再與觸片(36)焊接在一起并與該電阻板(33)電連接。(*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總體涉及車輛,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測量車輛油箱內油位高度的液位傳感器及其觸片。
技術介紹
現有的液位傳感器如圖I所示,該液位傳感器10包括一個殼體11及一個安裝在該殼體11上的旋轉體12。其中,該殼體11內設有電阻板13、信號電路、輸入接口及輸出接口(圖未示)。該旋轉體12上設有中心軸14及連接一浮子(圖未示)的彈簧15,其中,該彈簧15是固定于中心軸14上。將該液位傳感器10置于容納液體的容器中,當液位變化時,浮子的位置發生變化,進一步驅動固定于旋轉體12上的觸片16在殼體11中的電阻板 13上移動,以實現由液位的變化轉化為電阻的變化,再由殼體11中的信號電路及輸出接口將液位信號輸出至相應電子兀件,例如車輛儀表。由圖2示出了圖I中液位傳感器的A-A剖視放大圖,其中該觸片16包括兩個觸點17。該觸點17為全金觸點,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觸片16前端的凸臺上。然而,觸點較少將導致液位傳感器的導電性能不高,從而較難正確通過電阻變化來輸出液位信號,并且觸點焊接在凸臺上的加工工藝較為復雜,強度也不夠。另外,現有技術中,如果使用雙層金屬的復合觸點,兩層金屬擠壓在一起,其強度較難控制,加工工藝也較為復雜,而如果全部用金材料,又會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強度好的液位傳感器。本技術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液位傳感器,包括一觸片、一電阻板及一浮子,當液位變化時,該浮子驅動該觸片在該電阻板上移動,以實現由電阻值變化來反應液位變化,其特征在于該觸片包括觸點,該觸點包括兩層金屬,其中第一層與第二層熱焊在一起,再與觸片焊接在一起并與該電阻板電連接。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提高了觸點與觸片及觸點兩層之間結合強度,也降低了工藝的復雜性。本技術其中一實施例中的液位傳感器,其觸點的第一層為銅合金,而該第二層為金合金。其優點在于,提供良好導電性能同時,節約了成本。本技術又一實施例中,該觸點的第一層由材料CuNi18Zn2tl組成,而該觸點的第二層是由材料AuNi5組成以與電阻板形成良好電接觸。其優點在于,提供良好導電性能的同時節約了成本。本技術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導性能良好的液位傳感器。本技術中的液位傳感器的觸點為三個。其優點在于,三個觸點為該液位傳感器提供良好電導性能。在本技術的又一方面,電阻板包括復數個擋位線,當液位變化,浮子驅動該觸點與不同的擋位線電連接。本技術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位傳感器的觸片。該液位傳感器的觸片包括觸點,該觸點包括兩層,其中第一層與第二層焊接在一起,再與觸片焊接在一起。其優點在于,提高了觸點與觸片之節結合強度,降低了工藝的復雜性本技術中觸點的第一層為銅合金,而該第二層為金合金。其優點在于,提供良好導電性能的同時,節約了成本。本技術中觸片包括三個觸點。 其優點在于,提供良好的接觸導電性能。本技術的其它示例性實施例從下文提供的詳細說明顯而易見。應當理解的是,所述詳細說明和具體示例雖然公開了本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僅僅用于說明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技術的范圍。附圖說明在下文將結合以下附圖描述至少一個實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圖I是現有液位傳感器的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的液位傳感器的A-A剖視放大圖;圖3是本技術液位傳感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的液位傳感器的B-B剖視放大圖;圖5是圖3所示液位傳感器中觸片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觸片的C-C剖視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說明本質上僅為示例性的且絕不旨在限制本技術、它的應用、或使用。圖3是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涉及的液位傳感器,該液位傳感器30包括一殼體31及一個安裝在該殼體31上的旋轉體32。其中,該殼體31內設有電阻板33、信號電路、輸入接口、輸出接口(圖未標)。該旋轉體32上設有中心軸34及彈簧35,其中,該彈簧35與中心軸34同心,兩端分別焊接在電阻板和觸片上。如果將該液位傳感器30置于容納液體的容器中,當容器內的液位變化時,該浮子的位置也會變化,從而帶動旋轉體32移動,進一步驅動固定于旋轉體32上的觸片36在殼體31的電阻板33上移動,造成電阻值的變化,用以反應液位的變化,從而實現最終輸出液位信號至相應電子元件,例如,車輛儀表(圖未示),以便駕駛員知道油箱內的液位的狀態。圖4是圖3所示的液位傳感器的B-B剖視放大圖。由此圖可以看出,該觸片36是通過三個觸點37與電阻板33接觸,減少液位傳感器不導通的可能性,以較準確地輸出液位信號,例如,以便駕駛員更準確地知道液位值或液位狀態。圖5是圖3所示液位傳感器中的觸片。該觸片36包括三個觸點37,當浮子隨液位移動時,帶動三個觸點37在電阻板33上移動,以與電阻板上不同的擋位線38實現電連接,從而正常地輸出由電阻變化所反應的液位變化。圖6是圖5所示觸片的C-C剖視放大圖。其中該觸片36與觸點37是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并且該觸點37包括相互焊接在一起的第一層371及第二層372。該第一層371是銅合金,例如CuNi18Zn2tl ;該第二層是金合金,例如AuNi5,以與電阻板34形成良好電接觸。該雙層焊接的觸點結構,不僅可以通過第二層372金合金與電阻板33實現良好電連接,還可以通過第一層371銅合金將第二層金合金372連接至觸片36,從而避免了全部使用金材料,節約了成本。另外,通過焊接的方式將第一層與與第二層以及再與觸片連接在一 起,增大了結合強度。本技術已經描述了某些優選實施例及其變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和理解說明書以后可以想到其它變型和變化。因而,本技術并不限于作為用于實施本技術的最佳模式公開的具體實施例,本技術將包括落入權利要求范圍內的所有實施例。權利要求1.一種液位傳感器(30),包括一觸片(36)、一電阻板(33)及一浮子,當液位變化時,該浮子驅動該觸片(36)在該電阻板(33)上移動,以實現由電阻值變化來反應液位變化,其特征在于該觸片(36)包括觸點(37),該觸點(37)包括兩層,其中第一層(371)與第二層(372)焊接在一起,再與觸片(36)焊接在一起并與該電阻板(33)電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位傳感器(30),其特征在于該觸點(37)為三個。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位傳感器(30),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層(371)為銅合金,而該第二層(372)為金合金。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位傳感器(30),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層(371)由材料CuNi18Zn2tl組成,而該第二層是由材料AuNi5組成以與電阻板33形成良好電接觸。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位傳感器(30),其特征在于,該電阻板(33)包括復數個擋位線(38),當液位變化,浮子驅動該觸點(37)與不同的擋位線(38)電連接。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位傳感器(30),進一步包括一用來容納該電阻板(33)的殼體(31),該殼體(31)中還容納了輸入接口、信號電路和輸出接口,用以分別輸入電信號,產生液位信號,然后輸出液位信號。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位傳感器(30),進一步包括一連接在該殼體(31)上的旋轉體(32),其中,該觸片(36)固定在該旋轉體(32)上,該旋轉體包括一中心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位傳感器(30),包括一觸片(36)、一電阻板(33)及一浮子,當液位變化時,該浮子驅動該觸片(36)在該電阻板(33)上移動,以實現由電阻值變化來反應液位變化,其特征在于該觸片(36)包括觸點(37),該觸點(37)包括兩層,其中第一層(371)與第二層(372)焊接在一起,再與觸片(36)焊接在一起并與該電阻板(33)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寧營杰,
申請(專利權)人: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