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包括電纜纜芯和至少一個光纜單元,所述電纜纜芯和光纜單元由涂膠布層繞包在一起,電纜纜芯之間以及電纜纜芯與光纜單元之間設置有填充物,所述涂膠布層外依次設置有內襯層、鋼絲鎧裝層和外被層,所述電纜纜芯為三個,電纜纜芯之間彼此并行,三個電纜纜芯構成一個回路,每個纜芯包括阻水導體和依次位于阻水導體外的絕緣層、屏蔽層、阻水層、鉛層和護套層,該海底電纜有助于避免海纜登陸后在凳陸端及爬桿部分出現嚴重發熱,有利于減小占用路由,有利于增進屏蔽效果和便于避免鎧裝層內產生渦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海底電纜,特別是ー種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屬于海底電纜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沿海風電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容量電能傳輸的需求越來越重要。目前,普遍采用傳輸電能的是單芯海底電纜,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一、海纜運行過程中以海水作為冷卻介質,盡管不會發熱,但是當海纜登陸后,海·纜系統均為兩端接地系統,在海纜的金屬套和鎧裝層中會產生很大的環流,登陸端及爬桿部分將發熱嚴重,從而影響電纜的傳輸容量。單芯海纜的金屬套及鎧裝層采用銅絲,雖然能夠避免上述問題(發熱),但是由于銅絲的強度顯著遜色于鋼絲并且價格遠遠高于鋼絲,該技術難以采用。因此,需要ー種即經濟又有效的技術使電纜的登陸端及爬桿部分冷卻,以提高單芯海纜的傳輸容量。ニ、海岸資源因有限而寶貴,因為單芯海纜敷設間距一般在50m左右,而ー個回路需要三根單芯電纜,不僅占用路由的寬度,而且增加了路由的維護成本,海纜機械損傷的幾率也大大提高。三、對周圍環境產生干擾,因為單芯海纜敷設為平行方式,無法將單芯海纜產生的電磁感應相互抵銷,從而對周圍環境產生電磁干擾。四、單芯海纜導體中的電流會使鎧裝層產生環流,導致能量損耗。雖然可以利用銅絲替代鋼絲作為鎧裝層而藉以降低能量損耗,但如同前述,因銅絲的強度低于鋼絲并且價格遠高于鋼絲,因而并不為人們所選擇。中國技術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045709Y公開的高壓海底電纜即為上面提及的單芯海底電纜,其不可避免地存在前述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已有技術中的海底電纜結構加以改良,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該海底電纜有助于避免海纜登陸后在凳陸端及爬桿部分出現嚴重發熱,有利于減小占用路由,有益于增進屏蔽效果和便于避免鎧裝層內產生渦流。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包括電纜纜芯和至少ー個光纜單元,所述電纜纜芯和光纜單元由涂膠布層繞包在一起,電纜纜芯之間以及電纜纜芯與光纜單元之間設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為光纜填充膏。所述涂膠布層外依次設置有內襯層、鋼絲鎧裝層和外被層。本技術的創新在于所述電纜纜芯為三個,電纜纜芯之間彼此并行,三個電纜纜芯構成ー個回路,每個電纜纜芯包括阻水導體和依次位于阻水導體外的絕緣層、屏蔽層、阻水層、鉛層和護套層。這樣,填充物便設置在電纜纜芯之間以及纜芯與光纜纜芯之間。所述阻水導體由導線構成,所述導線間隙中填充有阻水物,所述阻水物為阻水粉。本技術專利所述的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有助于避免鎧裝層產生環流而導致能量損耗,并且能解決海纜登陸后,在登陸端及爬桿部分出現的發熱現象,原因在于該技術所采用的三芯電纜結構在電纜敷設后,單根線芯導體中的電流所產生的電磁感應相互抵消,即由于三相平衡,三芯電纜鎧裝層內沒有環流產生,避免了海纜登陸后在登陸端及爬桿部分出現發熱,保證了傳輸容量,避免了單芯海纜平行敷設產生的電磁感應對周圍環境的危害;該三芯結構的電纜在敷設時ー個回路只需要敷設ー根該電纜,其所占用的路由很窄,與單芯電纜相比,降低了路由的監護增加成本的同時,也使海纜機械損傷的幾率大大降低。 為了提高電纜的防水性能,延長其使用壽命,所述阻水導體與絕緣層之間設有半導電層。為了提高海底電纜的機械保性能,使其能夠承受較大的壓カ和拉力,所述鋼絲鎧裝層的鋼絲為鍍鋅鋼絲。為了有效地起到防止海水對鋼絲鎧裝層的腐蝕作用,所述護套層由浙青、PP繩和無紡布構成。所述絕緣層為交聯聚こ烯,起到承受電壓的作用。為了有效地保護絕緣,即有效地起到熱屏蔽和電場屏蔽作用,所述屏蔽層為絕緣屏蔽層。本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一,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偏見,將構成ー個回路的三個電纜纜芯結合在一起,纜芯之間彼此并行,從而可顯著地縮小占用的路由而節約海洋資源、減少監護成本及降低機械損耗幾率。ニ,三相平衡的三個電纜纜芯經鋼絲鎧裝層鎧裝后不會產生環流,從而可有效地避免能量損耗。三,屏蔽層的設置可有效地避免對周圍環境產生電磁干擾,同時三個電纜纜芯可起到相互的抵銷電磁感應。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所示,其給出了用于構成一個輸電回路的三個電纜纜芯I和一個光纜単元2,各個電纜纜芯I包括阻水導體11、依次位于阻水導體11外的絕緣層13、屏蔽層14、阻水層15、鉛層16和護套層17。所述阻水導體11為構成阻水導體I的導線的間隙填充有阻水物的導體。因為阻水導體11也被稱為纜芯導體,而纜芯導體由多根導線組成,排列成圓柱狀,在導線的間隙中填充優選為阻水粉的填充物。在阻水導體11與絕緣層13之間設置有半導電層12,該半導電層12也稱半導電阻水層,它的設置可使電纜的防水性能顯著提高,延長使用壽命,尤其在海纜受損,海水滲入到阻水導體11時,可有效地阻止或延緩阻水導體11內形成水樹,避免整根電纜報廢,只須修復或更換受損部分電纜,可大幅度地節約維修費用,縮短維修時間。上述的絕緣層13為交聯聚こ烯,起到承受電壓的作用,而前述的屏蔽層14為絕緣屏蔽層,起到熱屏蔽和電場屏蔽,以有效地保護絕緣,而前述的護套層17為PE護套層,阻水層15起阻水作用,有效避免海纜受損滲水后水樹的形成。光纜單元2伴隨于前述的電纜纜芯I。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選擇了ー個光纜單元2,但顯然不應受到限制。這里所講的光纜單元2伴隨于電纜纜芯I是指光纜單元2連同電 纜纜芯I 一井位于涂膠布帶16內。 由涂膠布帶3繞包在前述的三個電纜纜芯I和一個光纜単元2外,其中,在三個電纜纜芯I及光纜單元2之間填充材料為光纜填充膏的填充物18。在涂布膠帶3外依次為內襯層4、鋼絲鎧裝層5和外被層6,鋼絲鎧裝層5的鋼絲為鍍鋅鋼絲,能起到承受壓カ和拉力,以體現機械保護作用。護套層6是由浙青、PP繩和無紡布構成,可有效地保護鋼絲鎧裝層5,有效地起到防止海水對鋼絲鎧裝層5的腐蝕作用。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彌補了已有技術中的欠缺,達到了技術目的,體現了預想不到的技術效果。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術,凡是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包括電纜纜芯(I)和至少ー個光纜單元(2),所述電纜纜芯(I)和光纜單元(2)由涂膠布層(3)繞包在一起,電纜纜芯(I)與光纜單元(2)之間設置有填充物(18),所述涂膠布層(3)外依次設置有內襯層(4)、鋼絲鎧裝層(5)和外被層(6),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纜芯(I)為三個,電纜纜芯(I)之間彼此并行,并構成ー個回路,每個電纜纜芯(I)包括阻水導體(11)和依次位于阻水導體(11)外的絕緣層(13)、屏蔽層(14)、阻水層(15)、鉛層(16)和護套層(17)。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導體(11)與絕緣層(13)之間設有半導電層(12)。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鎧裝層(5)的鋼絲為鍍鋅鋼絲。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被層(6)由浙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芯光纖復合海底電纜,包括電纜纜芯(1)和至少一個光纜單元(2),所述電纜纜芯(1)和光纜單元(2)由涂膠布層(3)繞包在一起,電纜纜芯(1)與光纜單元(2)之間設置有填充物(18),所述涂膠布層(3)外依次設置有內襯層(4)、鋼絲鎧裝層(5)和外被層(6),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纜芯(1)為三個,電纜纜芯(1)之間彼此并行,并構成一個回路,每個電纜纜芯(1)包括阻水導體(11)和依次位于阻水導體(11)外的絕緣層(13)、屏蔽層(14)、阻水層(15)、鉛層(16)和護套層(1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厚強,馮華強,潘文林,許勇君,張超,張磊,喬新霞,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亨通高壓電纜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