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成核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以及含有該成核劑組合物的聚丙烯材料,該組合物含有下列化學式(I)所示的取代二芳基有機磷酸鹽和金紅石型納米二氧化鈦,式(I)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相同;R1、R2、R3和R4各自為氫原子或C1-C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M為金屬陽離子,M的價數=m+n;m為有機磷基團的配位數,m≥1;n為羥基個數,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成核劑組合物綜合提高了聚丙烯制品的剛性、透明性和耐熱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成核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聚丙烯材料,具體地,涉及一種聚丙烯有機磷酸鹽成核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含有該成核劑組合物的聚丙烯材料。
技術介紹
成核劑能促使非結晶型或不完全結晶型聚合物結晶并使晶粒結構微細化,提高聚合物的結晶度,從而提高塑料的硬度、彈性模量、拉伸強度、屈服強度。另一方面,在塑料中均勻分散的成核劑顆粒變小,塑料晶體變得細微,微細化的晶體減少了結晶部分和非晶部分界面上的散射,當晶體尺寸小于I微米時,透明性急劇增加。 聚丙烯成核劑從化學結構上可分為無機、有機兩類。無機類成核劑主要有滑石粉、二氧化鈦、納米二氧化硅等,二氧化鈦來源豐富,價廉易得,但對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澤有一定的影響,使用效果較差,應用范圍受局限。有機類成核劑主要有取代二芳基有機磷酸金屬鹽、羧酸金屬鹽和山梨醇衍生物及高分子類型等。有機成核劑與聚合物樹脂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夠顯著改善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光澤。其中,2,2’ -亞甲基-雙(4,6_ 二叔丁基苯氧基)磷酸鋁是第三代芳基磷酸酯類成核劑,對于改善制品的透明性有極其突出的作用。但是這類成核劑的熱穩定性能較差,在對于增加聚烯烴的剛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這兩種成核劑單獨使用時突出的不足表現為分散性差,影響成核效果。并且不能對聚烯烴的剛性和透明性有整體的提高。CN 1521203A公開了一種有聚丙烯成核劑的制備方法,該成核劑采用單一取代二芳基有機磷酸酯金屬鹽類成核劑,可以顯著提高聚丙烯的機械強度,但是由于該成核劑為單一的有機磷酸酯,沒有很好地解決熔點過高、與樹脂的相容性有限、分散性差、易導致制品表面出現不熔物等缺點,并且對聚烯烴的剛性和透明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樹脂的剛性、透明性和耐熱性的有機磷酸鹽成核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含有該組合物的聚丙烯樹脂。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成核劑組合物,該組合物含有下列化學式(I)所示的取代二芳基有機磷酸鹽和金紅石型納米二氧化鈦,權利要求1.一種成核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含有下列化學式(I)所示的取代ニ芳基有機磷酸鹽和金紅石型納米ニ氧化鈦,崎Y—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物,其中,以成核劑組合物的總重為基準,所述取代ニ芳基有機磷酸鹽占10-80重量%,所述金紅石型納米ニ氧化鈦占20-90重量%。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物,其中,M所代表的金屬陽離子為Mg、Ca、Zn和Al中的ー種金屬陽離子,Hl= 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物,其中,所述取代ニ芳基有機磷酸鹽為選自下列化合物中的ー種或多種ニ 羥基鋁、ニ 羥基鋁和鎂。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物,其中,所述金紅石型納米ニ氧化鈦的平均粒徑為20_50nm。6.—種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成核劑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將下列化學式(I)所示的取代ニ芳基有機磷酸鹽與金紅石型納米ニ氧化鈦混合,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以成核劑組合物的總重為基準,所述取代ニ芳基有機磷酸鹽的用量為10-80重量%,所述金紅石型納米ニ氧化鈦的用量為20-90重量%。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M所代表的金屬陽離子為Mg、Ca、Zn和Al中的ー種金屬陽離子,m = 2。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取代ニ芳基有機磷酸鹽為選自下列化合物中的ー種或多種ニ 羥基鋁、ニ羥基鋁和鎂。10.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中,所述金紅石型納米ニ氧化鈦的平均粒徑為 20_50nm。11.ー種聚丙烯材料,該聚丙烯材料含有聚丙烯樹脂和成核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劑組合物為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成核劑組合物。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中,相對于100重量份的聚丙烯樹脂,成核劑組合物的含量為O. 1-0. 4重量份。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成核劑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以及含有該成核劑組合物的聚丙烯材料,該組合物含有下列化學式(I)所示的取代二芳基有機磷酸鹽和金紅石型納米二氧化鈦,式(I)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相同;R1、R2、R3和R4各自為氫原子或C1-C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M為金屬陽離子,M的價數=m+n;m為有機磷基團的配位數,m≥1;n為羥基個數,本專利技術的成核劑組合物綜合提高了聚丙烯制品的剛性、透明性和耐熱性。文檔編號C08K5/527GK102850595SQ201110184629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9日專利技術者顧民, 褚海斌, 徐耀輝, 呂靜蘭, 李偉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成核劑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含有下列化學式(I)所示的取代二芳基有機磷酸鹽和金紅石型納米二氧化鈦,式(I)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相同;R1、R2、R3和R4各自為氫原子或C1?C6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M為金屬陽離子,M的價數=m+n;m為有機磷基團的配位數,m≥1;n為羥基個數。FSA00000530665300011.tif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顧民,褚海斌,徐耀輝,呂靜蘭,李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