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包括:劃分材料跟蹤區域;在劃分好的材料跟蹤區域設置光感檢測元件;通過光感檢測元件對材料頭和材料尾位置移動的過程進行跟蹤,并根據所述跟蹤過程判斷材料頭和材料尾的移動軌跡;根據光感檢測元件及跟蹤區域上設置的元件所發出的信號對所述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進行相應的編號并記錄;根據所述記錄判斷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在跟蹤區域所處的位置。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采用跟蹤材料頭尾的方法可以大大削減跟蹤設計的復雜程度。通過數字編號簡單地描述任何材料的移動軌跡,對于跟蹤范圍廣闊、跟蹤區域多樣、移送路徑復雜的情況非常適用。能夠滿足材料水平和垂直移動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冶金工業自動控制領域,尤其涉及ー種中厚板材料位置跟蹤的設計方法。
技術介紹
材料自動位置跟蹤是一種綜合了光學檢測、信號處理、數據分析的控制技木,目前廣泛應用于エ業生產的自動化控制領域。隨著設備控制技術的發展,很多設備都可以依據不同的材料參數、訂貨要求自動進行生產加工。因此實時掌握每ー材料再生產線上的位置成為自動控制的基礎。尤其是在中厚板生產中,材料跟蹤復雜,人工工作量大、誤差率高、鋼板管理很困難,實際成產中往往有尋找困難,丟失量大的問題,雖然鋼板在軋機已經軋制成型,但不能及時按計劃加工、交貨、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在《現代覽厚板廠計算機控制系統》①一文中指出在覽厚板廠中,后步エ序(即冷區)有大批剪切、精整設備,組成若干條生產線,進行剪切、熱處理等作業。除此之外,還要對坯料庫、中間庫、成品庫進行管理,物料在長千余米、寬5、6垮的車間內被加工、切割,并在多處分流、匯合、交叉、重新處理等,エ藝走向復雜,而寬厚板中,小批量、多品種產品占很大比重,物料跟蹤十分重要且較復雜。目前應用于冶金行業的自動材料跟蹤主要采用計算轉速的形式。通過編碼器采集輥道轉速或者運輸鏈轉速,實時計算材料的絕對位置,輔以光感檢測信號作為計算的校核依據,例如CN 101221419A②,該方式適用于小范圍且需要對材料進行精確定位的場合。方式適用于小范圍且需要對材料進行精確定位的場合。在大多數情況下僅僅需要掌握到材料當前所在的輥道分組,判斷其一共占用多少組輥道即可。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了ー種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該方法通過材料頭、尾端部對于光感檢測元件的遮擋判斷材料的移送動作,將光感檢測元件信號及輥道轉速編碼器信號進行疊加形成復合信號,再將該信號定義為獨立的材料移動事件編號,當獲取一系列的事件編號后,由計算機將其還原材料的移動過程。所述技術方案如下ー種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包括劃分材料跟蹤區域;在劃分好的材料跟蹤區域設置光感檢測元件;通過光感檢測元件對材料頭和材料尾位置移動的過程進行跟蹤,井根據所述跟蹤過程判斷材料頭和材料尾的移動軌跡;根據光感檢測元件及跟蹤區域上設置的元件所發出的信號對所述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進行相應的編號并記錄;根據所述記錄判斷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在跟蹤區域所處的位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頭尾觸發模式,將材料的動作分為頭和尾兩個部分,エ業控制中并不是任何時刻都需要材料的絕對位置,在滿足控制要求的情況下,采用跟蹤材料頭尾的方法可以大大削減跟蹤設計的復雜程度。可以通過數字編號簡單地描述任何材料的移動軌跡,對于跟蹤范圍廣闊、跟蹤區域多祥、移送路徑復雜的情況非常適用。能夠滿足材料水平和垂直移動的要求。附圖說明圖I是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流程圖;圖2是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區域-事件示意圖; 圖3是材料位置變化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作進ー步地詳細描述本實施例提供了ー種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該方法包括步驟10劃分材料跟蹤區域;步驟20在劃分好的材料跟蹤區域設置光感檢測元件;步驟30通過光感檢測元件對材料頭和材料尾位置移動的過程進行跟蹤,并根據所述跟蹤過程判斷材料頭和材料尾的移動軌跡;步驟40根據光感檢測元件及跟蹤區域上設置的元件所發出的信號對所述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進行相應的編號并記錄;步驟50根據所述記錄判斷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在跟蹤區域所處的位置。上述材料跟蹤區域的劃分是按照エ藝、控制要求進行區域劃分,所劃分的區域既可以是將某ー組輥道定義為ー個區域,也可以將多組輥道定義為ー個區域,最小區域為ー組輥道或者一個冷床區。每個區域可以容納多塊材料。跟蹤區域定義為兩類——輥道類和冷床類,在輥道上輸送的材料移動方式為水平移動,在冷床、橫移臺架、帶式運輸鏈上的材料移動方式為垂直移動。所有材料在區域間的移動都滿足先進先出的原則。下面以向左為材料移動的正方向。一表示材料頭部到達信號。當材料向左移動(輥道轉速方向向左),材料頭部遮擋光感檢測元件獲取上升沿信號。- —I表示材料尾部離開信號。當材料向左移動(輥道轉速方向向左),材料尾部離開光感檢測元件檢測點獲取下降沿信號。一—表示材料尾部到達信號。當材料向右移動(輥道轉速方向向右),材料尾部遮擋光感檢測元件獲取上升沿信號。卜表示材料頭部離開信號。當材料向右移動(輥道轉速方向向右),材料頭部離開光感檢測元件檢測點獲取下降沿信號。表示材料向上到達信號。當材料垂直向上移動(步進梁或者運輸鏈上移),材料遮擋光感檢 測元件獲取上升沿信號。表示材料向下到達信號。當材料垂直向下移動(步進梁或者運輸鏈下移),材料遮擋光感檢測元件獲取上升沿信號。如圖2所示根據エ藝平面布置圖定義跟蹤區域,區域Z_8130、Z_8140、Z_8150、Z_8160分別表示4組輥道;區域Z_8530、Z_8540表示冷床的左右兩部分。設置檢測元件位置AA04BLSff-U AA05 BLSff-U AA06 BLSff-U AA07 BLSW-I 分別表示各段輥道左側端部的光感檢測元件;BA02 BLSL-OKBA02 BLSL-02.BA02 BLSL_03、BA02BLSL-04分別表示冷床出口、入口位置的光感檢測元件。設直定乂檢測寒件8160表不材料由右側進入跟蹤區域Z_8530,向左移動,頭部到達該組輥道的左側端部位置。8170表示材料繼續向左移動,離開區域Z_8530,材料尾部移出該組輥道的左側端部位置。8175表示材料反向移動,由左向右輸送,尾部進入區域Z_8530。8165表示材料反向移動,由左向右輸送,材料頭部離開區域Z_8540。當材料由輥道進入冷床時,如果由左側進入則觸發8212 ;如果由右側進入則觸發8222。當材料離開冷床進入下料輥道時,如果由左側進入則觸發8214 ;如果由右側進入則觸發8224。模擬檢驗事件定義選擇ー塊較短的材料,確定其エ藝路徑為由右側輥道進入跟蹤區域,移動到最左側位置;然后后退到左側第二組輥道,頭部對齊冷床左側上料到冷床,最后步進移送離開冷床。其事件發生順序應為8160、8170、8180、8190、8200、8210、8220、8215、8205、8212、8214 (如圖2所示),表示了這一系列過程,其輥道上的材料處于頭部到達位置,輥道下方的材料處于尾部離開位置。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ー種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劃分材料跟蹤區域; 在劃分好的材料跟蹤區域設置光感檢測元件; 通過光感檢測元件對材料頭和材料尾位置移動的過程進行跟蹤,井根據所述跟蹤過程判斷材料頭和材料尾的移動軌跡; 根據光感檢測元件及跟蹤區域上設置的元件所發出的信號對所述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進行相應的編號并記錄; 根據所述記錄判斷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在跟蹤區域所處的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跟蹤區域包括有多個,每個區域包括一組輥道或多組輥道或ー個冷床。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材料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材料位置變化的圖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劃分材料跟蹤區域;在劃分好的材料跟蹤區域設置光感檢測元件;通過光感檢測元件對材料頭和材料尾位置移動的過程進行跟蹤,并根據所述跟蹤過程判斷材料頭和材料尾的移動軌跡;根據光感檢測元件及跟蹤區域上設置的元件所發出的信號對所述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進行相應的編號并記錄;根據所述記錄判斷移動材料頭部和尾部在跟蹤區域所處的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平,張書云,朱鋒,吳秋靈,楊天智,張軍廷,張宏偉,尤寶旺,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佰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