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太陽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組件,尤其為一種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包括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固定于若干水平桿上,還包括傾斜支撐桿和立桿,所述水平桿通過所述傾斜支撐桿與所述立桿固定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上部設有連接孔的立桿,結構簡單,安裝是每根傾斜桿的角度都可方便調節,以保證整個組合框架的安裝精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太陽能
,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組件,尤其為一種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_
技術介紹
太陽能組件(又稱光伏板)是太陽能電站的核心設備,其設置在室外,需要與地面固定。現有技術中一般設置一支架,將太陽能組件安裝在此支架上,此種用于支撐光伏板的支架被稱為光伏支架。太陽能組件一般為方形結構。現有的光伏支架,結構較為復雜,包括若干豎桿、橫桿及斜桿,按以下施工方法施工后形成光伏支架,安裝過程復雜,需要以下9道工序1、在地面上挖出一坑,待用;2、制作預埋鐵;3、在挖好的坑里安裝木模板及制作好的預埋鐵;4、向木模板內澆灌混泥土并保養;5、將木模板拆除;6、回填;7、基礎劃線;8、安裝支架立桿;9、安裝支架橫桿、斜桿。由此可見,現有技術的光伏支架安裝工序多、采用的材料多、預埋件多、安裝繁瑣、調節困難,因此無論人力成本還是物力成本都較高,安裝時間較長,不利于太陽能電力的普及推廣。_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了一種快速安裝插土式且結構簡單,免去現有技術中的多道工序,安裝工序少,支架調節方便,減少安裝誤差,提高安裝效率、降低建造成本,并且對環境沒有污染,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太陽能組件支架。本專利技術使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包括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固定于若干水平桿上,還包括傾斜支撐桿和立桿,所述水平桿通過所述傾斜支撐桿與所述立桿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中,通過對立桿頂部施力,將立桿直接插入土層中,立桿上部設置有連接孔通過螺栓與連接板連接。連接板上部設有連接座,通過螺栓螺母將其組裝成一體。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立桿下部為弧形尖或直線尖設置。尖形末端的設置令立桿更容易插入土中,減少使用者在頂部施加的力量。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傾斜支撐桿上端通過上部連接片、支撐座、連接板與立桿的上部連接,下端通過下部連接片與斜撐桿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上部連接片底部開有導向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支撐座為C字形結構,所述C字形結構的支撐座兩側各設有一側板,兩側板的側壁開設有長形槽,所述兩側板之間設置有鋼套,所述鋼套通過雙頭螺栓將其緊固于兩側板的之間的長形槽內。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螺栓為T型螺栓,所述T型螺栓的根部設有自鎖機構,與開槽型工業鋁材配合使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傾斜支撐桿及水平桿均為開槽型工業鋁材。傾斜支撐桿與水平桿通過直角連接件及T型螺栓與所有傾斜支撐桿連接,組成框架結構。所述傾斜支撐桿上部兩側面,通過T型螺栓與兩片結構相同的上部連接片連接。上部連接片底部開有導向槽,可直接掛扣在連接座的中間鋼套上,無需增加任何其他方式的固定。傾斜支撐桿下部兩側面,通過T型螺栓與兩片結構相同的下部連接片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立桿或/和斜撐桿的橫截面為凹槽或工字形功L形或四邊形或多邊形。本專利技術在具體實施時,由于包括若干上部設有連接孔的立桿,結構簡單,使用時可以對立桿頂部施力,使其直接插入土層中。在立桿的上部安裝連接板及支撐座,再將傾斜支 撐桿掛入支撐座中,然后通過斜撐桿連接傾斜支撐桿和立桿,這樣就組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框架結構。這也是此太陽能組件支架的最小單元。然后通過一組平行的水平桿,將多個三角形單元連接在一起,形成框架結構。在水平桿上安裝光伏板,并通過壓塊固定,這樣便組成了一個最小的光伏發電單元。安裝是每根傾斜桿的角度都可方便調節,以保證整個組合框架的安裝精度。本專利技術一種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為上部設有連接孔的立桿,結構簡單,安裝是每根傾斜桿的角度都可方便調節,以保證整個組合框架的安裝精度。其安裝工序少、調節方便靈活,安裝效率高,材料可回收。在結合附圖閱讀以下對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認識到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并實現其附加的方面。_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中立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立桿與連接板、支撐座的裝配示意圖。圖3是圖2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傾斜支撐桿與上部連接片組裝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分解示意圖。圖6是圖2與圖4組裝后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局部分解示意圖。圖8是傾斜支撐桿、下部連接片與斜撐桿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9是單個三角框架結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10是多個三角框架通過水平桿組裝成光伏支架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支架與光伏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所不標號為1、立桿;2、連接板;3、支撐座;4、鋼套;5、雙頭螺柱;6、大塾圈;7、傾斜支撐桿;8、上部連接片;9、T型螺栓;10、下部連接片;11、斜撐桿;12、水平桿;13、直角連接件;14、光伏板;15、光伏板壓塊。_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闡述的實施例代表允許本領域技術人員實踐本專利技術的必要信息,并且示出實踐本專利技術的最佳方式。一旦根據附圖閱讀了以下的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就將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并且將認識到此處未特別闡明的這些構思的應用。應當理解,這些構思和應用落入本公開和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根據圖1-13可知,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包括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固定于若干水平桿12上,還包括傾斜支撐桿7和立桿1,所述水平桿12通過所述傾斜支撐桿7與所述立桿I固定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對立桿頂部施力,將立桿直接插入土層中,立桿上部設置有連接孔通過螺栓與連接板連接。連接板上部設有連接座,通過螺栓螺母將其組裝成一體。如圖I所示,支架的立桿為槽型結構,將其放置在預定位置,通過對立桿頂部施力,將其直接插入土層中。所述立桿下部為弧形尖或直線尖設置。尖形末端的設置令立桿更容易插入土中,減少使用者在頂部施加的力量。所述傾斜支撐桿7上端通過上部連接片8、支撐座3、連接板2與立桿2的上部連接,下端通過下部連接片10與斜撐桿11連接。如圖2、圖3所示,在具體連接時,連接板2通過立桿I上方的孔,實用螺栓與立桿I連接。上方的支撐座3再與連接板2組合。在支撐座3兩側板中間拆入一鋼套4,中間穿入雙頭螺柱5,在側板外側加上大墊圈6,兩端通過螺母將其緊固。其兩側板中開有長型槽,以便方便安裝時調節鋼套4的上下位置。 所述上部連接片底部開有導向槽。所述支撐座為C字形結構,所述C字形結構的支撐座兩側各設有一側板,兩側板的側壁開設有長形槽,所述兩側板之間設置有鋼套,所述鋼套通過雙頭螺栓將其緊固于兩側板的之間的長形槽內。所述螺栓為T型螺栓,所述T型螺栓的根部設有自鎖機構,與開槽型工業鋁材配合使用。傾斜支撐桿及水平桿均為開槽型工業鋁材。傾斜支撐桿與水平桿通過直角連接件及T型螺栓與所有傾斜支撐桿連接,組成框架結構。如圖8所示,斜撐桿11的一端,通過螺栓與下部連接片9的下部小孔連接,其另一端與立桿下部孔連接。參見圖9,此時便組成了穩定的三角形結構,這也是此本專利技術插土式光伏支架的最小單元。所述傾斜支撐桿上部兩側面,通過T型螺栓與兩片結構相同的上部連接片連接。上部連接片底部開有導向槽,可直接掛扣在連接座的中間鋼套上,無需增加任何其他方式的固定。傾斜支撐桿下部兩側面,通過T型螺栓與兩片結構相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包括插式支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包括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固定于若干水平桿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傾斜支撐桿和立桿,所述水平桿通過所述傾斜支撐桿與所述立桿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斌,蘭維,鐘天宇,范煒,
申請(專利權)人: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