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裝置是用于擦拭噴墨涂敷裝置的噴嘴面(22)的裝置。清潔裝置具備吸收附著于噴嘴面(22)的油墨的帶狀編織物(64)。帶狀編織物(64)具有中央部(61)和設于中央部(61)的兩側、具有比中央部(61)低的吸液性的兩側部(62)而形成。根據該構成,能提供使來自噴墨涂敷裝置的油墨的排出穩定化的清潔裝置和噴墨涂敷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一般地涉及清潔裝置和噴墨涂敷裝置,更特定地涉及用于擦拭噴墨涂敷裝置的噴嘴面的清潔裝置和具備該清潔裝置的噴墨涂敷裝置。
技術介紹
關于現有的噴墨頭的清潔裝置,例如在特開2006-248102號公報中,公開了以改善噴墨頭的噴嘴面的剩余排出液的擦拭狀態、使溶液的排出穩定為目的的噴墨涂敷裝置(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噴墨涂敷裝置具有擦拭布;將該擦拭布伸出到噴墨頭的噴嘴面的前面的伸出機構;以及將擦拭布按壓到噴嘴面的輥。擦拭布由低起塵性的具有吸水 性的帶狀部件、例如聚酯纖維形成。輥一邊將擦拭布向噴嘴面按壓,一邊沿著噴嘴面移動,由此擦拭噴嘴面。另外,在特開2005-305845號公報中,公開了以提高液體排出頭的噴嘴面的清潔效果為目的的液體排出頭的清潔裝置(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清潔裝置的與噴嘴面接觸的面由纖維質吸收體形成,具備擦拭噴嘴面的清潔輥。另外,在特開2006-7577號公報中,公開了以提高排出可靠性為目的的打字清掃機構(專利文獻3)。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打字清掃機構具備清潔輥,其包括有彈性的多孔材料;和清潔輥紙,其包括無紡布,擦拭油墨時配置在供給油墨的頭部和清潔輥之間。現有技術文獻_7]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特開2006-248102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2005-305845號公報專利文獻3 :特開2006-757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在基板的表面形成抗蝕劑、取向膜等功能性膜的制造工序中,利用了噴墨涂敷裝置。當利用噴墨涂敷裝置時,有可能由于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的液膜而妨礙油墨穩定排出,因此,使用用于擦拭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的清潔裝置。具體地,以維持噴嘴面一定程度的濕潤狀態的方式擦拭油墨,由此實現排出的穩定性。但是,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的量起因于與噴嘴孔的位置關系而隨地方的不同而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所附著的油墨量少,但與其它地方同樣地擦拭油墨時,在該地方發生噴嘴面干燥、油墨的殘渣固化的現象。而且,由于固化的油墨,噴嘴面的狀態惡化,當該狀態持續時,擔心無法穩定地排出油墨。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使來自噴墨涂敷裝置的油墨的排出穩定化的清潔裝置和噴墨涂敷裝置。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清潔裝置用于擦拭噴墨涂敷裝置的噴嘴面。清潔裝置具備吸收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的吸收體。吸收體具有中央部和設于中央部的兩側、具有比中央部低的吸液性的兩側部而形成。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在設想在噴墨涂敷裝置的噴嘴面產生所附著的油墨量多的地方和少的地方的情況下,由吸收體的中央部擦拭所附著的油墨量多的地方,由吸收體的兩側部擦拭所附著的油墨量少的地方。由此,能從油墨量多的地方適度地去除油墨,并且能防止油墨量少的地方干燥。由此,能防止在噴嘴面產生油墨的固體物,能使來自噴墨涂敷裝置的油墨的排出穩定化。另外,優選吸收體是由能吸收油墨的帶狀部件卷繞多層而形成的。中央部設于帶狀部件的卷繞軸方向的吸收體的中央,兩側部設于帶狀部件的卷繞軸方向的吸收體的兩端。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使吸收體的吸液性在帶狀部件的卷繞軸方向具有差,由此能實現上述效果。另外,優選帶狀部件包括編織物。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油墨浸入編織物的網目艮,因此,能使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被吸收體吸收。另外,優選兩側部的編織物的網眼比中央部的編織物的網眼細。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由于網眼越細,則吸液性越低,網眼越粗,則吸液性越高,因此,能將兩側部的吸液性設定為較低,將中央部的吸液性設定為較高。另外,優選吸收體是由具有連續氣泡結構的多孔材料形成的。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油墨浸入多孔材料的氣泡中,因此,能使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被吸收體吸收。另外,優選兩側部的多孔材料的氣泡比中央部的多孔材料的氣泡小。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由于形成于多孔材料的氣泡越小,則吸液性越低,形成于多孔材料的氣泡越大,則吸液性越高,因此,能將兩側部的吸液性設定為較低,將中央部的吸液性設定為較高。另外,優選清潔裝置還具備具有與噴嘴面相對的表面、覆蓋吸收體的蓋部。在蓋部,在上述表面開口的多個孔相互隔開間隔而形成。多個孔將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導入吸收體。在兩側部形成多個孔的間隔比在中央部形成多個孔的間隔大。根據如此構成的清潔裝置,由于多個孔越以較寬的間隔形成,則向吸收體的吸液性越低,多個孔越以較窄的間隔形成,則向吸收體的吸液性越高,因此,能將兩側部的吸液性設定為較低,將中央部的吸液性設定為較高。本專利技術的噴墨涂敷裝置具備上述的任一項所述的清潔裝置。噴墨涂敷裝置具備具有噴嘴面的噴墨頭;和移動機構部。在噴墨頭中形成有在噴嘴面開口并排出油墨的多個噴嘴孔;和向多個噴嘴孔供給油墨的供給孔。移動機構部在使吸收體與噴嘴面相對的狀態下,使吸收體和噴墨頭相對移動。在從正面看噴嘴面的情況下,在噴嘴面中規定有多個噴嘴孔開口的第I區域;和配置在第I區域的兩側、形成供給孔的第2區域。當擦拭噴嘴面時,在中央部與第I區域相對、兩側部與第2區域相對的狀態下,吸收體和噴墨頭相對移動。根據如此構成的噴墨涂敷裝置,從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量多的第I區域適度地去除油墨,并且能防止附著于噴嘴面的油墨量少的第2區域干燥。由此,能防止在噴嘴面產生油墨的固體物,能經過在噴嘴面開口的噴嘴孔使油墨穩定地排出。另外,優選經過噴嘴孔向基板排出聚酰亞胺溶液。由清潔裝置擦拭附著于噴嘴面的聚酰亞胺溶液。根據如此構成的噴墨涂敷裝置,能使聚酰亞胺溶液穩定地向基板排出。專利技術效果如上面所說明的,根據本專利技術,能提供使來自噴墨涂敷裝置的油墨的排出穩定化的清潔裝置和噴墨涂敷裝置。附圖說明圖I是示出具備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清潔裝置的噴墨涂敷裝置的側面圖。圖2是示出從圖I中的箭頭II所示的方向看的噴墨頭的仰視圖。圖3是示出沿著圖2中的III-III線上的噴墨頭的截面圖。圖4是示出沿著圖3中的IV-IV線上的噴墨頭的截面圖。 圖5是示出清潔輥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由清潔輥進行的噴嘴面的擦拭工序的仰視圖。圖7是示出擦拭前的噴嘴面的情況的截面圖。圖8是示出使用了用于比較的清潔裝置的情況下的噴嘴面的擦拭工序的截面圖。圖9是示出實施了圖8中的擦拭工序后的噴嘴面的情況的截面圖。圖10是示出使用了圖I中的清潔裝置的情況下的噴嘴面的擦拭工序的截面圖。圖11是示出使用了圖I中的清潔裝置的情況下的噴嘴面的擦拭工序的另一截面圖。圖12是示出實施了圖10和圖11中的擦拭工序后的噴嘴面的情況的截面圖。圖13是示出圖I中的清潔裝置的第I變形例的截面圖。圖14是示出圖I中的清潔裝置的第2變形例的截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此外,在以下參照的附圖中,對相同或相應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圖標記。(實施方式I)圖I是示出具備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清潔裝置的噴墨涂敷裝置的側面圖。參照圖1,具備本實施方式的清潔裝置50的噴墨涂敷裝置10在液晶顯示器的制造工序中用于在液晶基板16的表面形成取向膜的工序。首先,說明噴墨涂敷裝置10的基本結構,噴墨涂敷裝置10具有載置臺12、搬運臂14以及噴墨頭21。作為排出油墨的對象物的液晶基板16載置于載置臺12。液晶基板16具有形成取向膜的主表面16a。液晶基板16以主表面16a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載置于載置臺12。液晶基板16在從正面看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鹽崎唯史,新畑宏晃,向井健一,
申請(專利權)人:夏普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