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置。現有鍋體擺動裝置通過暴露在空氣中的絲杠驅動,容易因潤滑油流失而磨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底架、驅動機構、傳動機構以及鍋體,傳動機構包括蝸桿減速器,蝸桿減速器外設有密封殼,其輸入軸與驅動機構聯動,輸出軸上套置有擺桿,所述傳動機構通過的擺桿驅動鍋體擺動。將原有傳動機構中的絲杠結構改進為蝸桿減速器,并在蝸桿減速器的密封殼中充滿潤滑油,既確保蝸桿減速器的傳動件始終處于潤滑狀態,有效避免傳動件發生干磨現象,還可防止灰塵或異物附著在傳動件表面,使運轉的傳動件因與異物摩擦而造成損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炒茶設備,具體涉及ー種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 置。
技術介紹
加工扁狀茶葉時,茶葉被壓板和上下移動的鍋體壓制成型,并被溫度較高的鍋體烘干,而制成合格的產品。鍋體被ー擺動裝置驅動,擺動裝置位于鍋體的下方,包括電機、以及連接電機和鍋體的傳動機構,傳動機構中設有與電機聯動的絲杠以及絲杠螺母,電機通過絲杠螺母和絲杠的配合關系改變電動機的驅動行程,將電機快速旋轉且力小的旋轉驅動力變成絲杠螺母移動較慢且カ大的線性驅動力,利用絲杠螺母推動ー垂直連接在傳動桿上的推桿,使得轉動連接在底架上的傳動桿旋轉,再通過傳動桿ー側的扇形齒驅動一與鍋體固接的齒條,并最終驅動鍋體上下移動,在此結構中存在以下問題1、絲杠與絲杠螺母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且其表面附著有潤滑油,使得其表面容易粘貼灰塵和異物,在運行吋,容易造成絲杠和絲杠螺母的磨損;2、絲杠轉動時會與絲杠螺母摩擦發熱,使得潤滑油因溫度升高、降低粘性而從絲杠上滴落,且絲杠位于鍋體下方,使用者不易察覺,長此以往,造成絲杠與絲杠螺母間干磨而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有效防止傳動機構磨損的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置,進ー步提供一種使傳動機構始終處于潤滑狀態的鍋體擺動裝置。本技術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一種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置,包括底架、安裝在底架上的驅動機構、與驅動機構聯動的傳動機構以及鍋體,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一蝸桿減速器,所述蝸桿減速器外設有密封殼,其輸入軸與驅動機構聯動,輸出軸上套置有擺桿,所述傳動機構通過的擺桿驅動鍋體擺動。將原有傳動機構中的絲杠結構改進為蝸桿減速器,并在蝸桿減速器的密封殼中充滿潤滑油,既確保蝸桿減速器的傳動件始終處于潤滑狀態,有效避免傳動件發生干磨現象,還可防止灰塵或異物附著在傳動件表面,使運轉的傳動件因與異物摩擦而造成損害;利用蝸桿減速器調節按比例降低轉速的特點,有效的將電機快速且カ小的旋轉驅動カ轉換成輸出軸慢速且カ大的旋轉驅動力,并通過擺桿轉換成具有線性行程的擺動力,并以此驅動鍋體運動;密封殼能確保其內的潤滑油在較長的時間內不會流失,有效降低了因操作者檢查不及時而導致傳動件干磨并損壞的可能性。作為優選,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所述蝸桿減速器的輸入軸一側設有一與所述電機匹配的連接罩,所述連接罩通過設于其四周的連接孔與電機連接,并形成一包裹所述輸入軸和電機軸的腔體,所述輸入軸套置在電機軸上,并通過一鍵結構聯動。電機節能環保且運動精確,既確保鍋體的移動精確度,還有效降低能耗;電機通過連接罩固接在蝸桿減速器上,確保兩者傳動時的穩定性,并通過鍵結構連接的電機軸和輸入軸實現同步轉動,還起到防止異物跌入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擺桿呈L形,其長臂的端部套置在輸出軸上,其短臂側壁設有限位環槽。長臂與輸出軸呈垂直布置,擺桿隨著輸出軸的轉動而擺動,利用擺桿長臂的距離確保擺桿具有線性運動行程,所述短臂與所述輸出軸平行布置,以配合短臂順利推動與長臂錯位分布的推桿;限位環槽有助于提高短臂與推桿間的配合精度。作為優選,所述蝸桿減速器的密封殼上設有兩個與所述擺桿配合且控制電機電路的感應器,所述感應器的位置與所述鍋體安全擺動范圍對應的擺桿擺幅相匹配。鍋體的安全擺動范圍指鍋體未啟動時的低位初始位置與預設的鍋體高位安全位置之間,鍋體處于初始位置和安全位置時擺桿所處位置分別于兩個感應器對應,當感應器感應到擺桿運動至其感應區域時,將限制電機轉動,確保炒茶機使用安全。作為優選,所述蝸桿減速器的的輸入軸與輸出軸垂直布置,所述蝸桿減速器背向輸入軸ー側設有手動軸。當電機出現故障時,操作者可以通過轉動手動軸實現輸出軸轉動, 并將移動鍋體至合適位置。作為優選,所述底架上可轉動地設有一端部帶扇齒的傳動桿,所述傳動桿通過一垂直設置的推桿搭接在所述擺桿的限位環槽中,所述扇齒與一端部帶復位彈簧的齒條嚙合,所述復位彈簧一端與鍋體固接。通過此結構實現擺桿與鍋體間的聯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將暴露在空氣中的絲杠結構改進為具有密封殼的蝸桿減速器,密封殼能有效確保其內的潤滑油不會流失,并使得傳動部件在工作時始終處于潤滑狀態,不會發生干磨的現象,降低了因操作者檢查不及時而導致傳動件干磨并損壞的可能性,還有效防止傳動部件因附著灰塵和異物而造成磨損,有效減小檢修頻率,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蝸桿減速器和電機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側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連接罩結構不意圖;圖中1、底架,2、傳動機構,3、鍋體,4、蝸桿減速器,5、輸入軸,6、輸出軸,7、擺桿,8、電機,9、限位環槽,10、感應器,11、手動軸,12、扇齒,13、傳動桿,14、推桿,15、復位彈簧,16、齒條,17、連接罩,18、連接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實質性特點作進ー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的一種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置,包括底架I、安裝在底架I上的驅動機構、與驅動機構聯動的傳動機構2以及鍋體3,所述傳動機構2包括一蝸桿減速器4,所述蝸桿減速器4外設有密封殼,其輸入軸5與驅動機構聯動,輸出軸6上套置有擺桿7,所述傳動機構2通過的擺桿7驅動鍋體3擺動;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8,所述蝸桿減速器4的輸入軸5 —側設有一與所述電機8匹配的連接罩17 (如圖2所不),所述連接罩17通過設于其四周的連接孔18與電機8連接(如圖4所示),并形成一包裹所述輸入軸5和電機8軸的腔體,所述輸入軸5套置在電機8軸上,并通過ー鍵結構聯動;所述擺桿7呈L形,其長臂的端部套置在輸出軸6上,其短臂側壁設有限位環槽9 ;所述蝸桿減速器4的密封殼上設有兩個與所述擺桿7配合且控制電機8電路的感應器10,所述感應器10的位置與所述鍋體3安全擺動范圍對應的擺桿7擺幅相匹配;所述蝸桿減速器4的的輸入軸5與輸出軸6垂直布置,所述蝸桿減速器4背向輸入軸5 —側設有手動軸11 ;所述底架I上可轉動地設有一端部帶扇齒12的傳動桿13,所述傳動桿13通過ー垂直設置的推桿14搭接在所述擺桿7的限位環槽9中(如圖3所示),所述扇齒12與一端部帶復位彈簧15的齒條16嚙合,所述復位彈簧15—端與鍋體3固接。在實際操作中,連接罩17上的輪廓與電機8軸所在側壁的輪廓相匹配,使中部的腔體密封,確保高速轉動的電機8軸與外界隔離,確保生產安全。在實際操作中,驅動機構為電機8,優選為步進電機8,有效提高鍋體3上下移動的 精確度,但不僅限于電機8,驅動機構也可以為氣缸、油缸等,能起到驅動鍋體3上下移動的目的驅動機構均應視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在實際操作中,傳動桿13通過帶有軸承的座體連接在底架I上,既保證旋轉順暢,還確保其端部的扇齒12與齒條16間緊密嚙合。在實際操作中,感應器10的位置可以根據鍋體3預設的移動范圍不同而變化,從而使得鍋體3在不同設置下正常運作。機器在運轉時,發生控制故障導致電機8持續同向轉動時,擺桿7會向ー個方向持續擺動,當感應器10感應到擺桿7時可以自動切斷電機8電源,從而確保鍋體3與壓板在安全壓カ下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電機8通過緊固件連接在連接罩17上。權利要求1.一種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置,包括底架(I)、安裝在底架(I)上的驅動機構、與驅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蝸桿減速器的炒茶機鍋體擺動裝置,包括底架(1)、安裝在底架(1)上的驅動機構、與驅動機構聯動的傳動機構(2)以及鍋體(3),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包括一蝸桿減速器(4),所述蝸桿減速器(4)外設有密封殼,其輸入軸(5)與驅動機構聯動,輸出軸(6)上套置有擺桿(7),所述傳動機構(2)通過的擺桿(7)驅動鍋體(3)擺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求紹余,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恒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