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在殼體底部設有進水口,所有膜管上端連通至集水支管,集水支管再與集水主管相連,該集水主管的出水口伸出殼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膜的選擇過濾性能,水分子被過濾,大于膜孔徑的顆粒被截留,實現將混凝后污泥與清水分離的目的。利用壓縮空氣反吹,將膜孔中的污泥顆粒吹落,實現膜的再生,污泥從過濾器底部排泥口排出。此設備省去了傳統工藝流程中的沉淀設備,使泥水分離,即節省了設施設備費用又大大減少了占地面積,節省了水處理的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環保設備,具體是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一級或二級處理后的廢水都需要進行混凝后再進入沉淀池中進行沉淀,以達到清水回用及達標排放的目的。常規法均是采用各種沉淀池,如斜板(斜管)沉淀池,豎流式沉淀池,輻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等各式沉淀池對混凝后的廢水進行沉淀,澄清;且沉淀后的污泥需要污泥處理設備進一步處理,才能外運處理。此法占地空間大,需要的設備設施較多,所以采用常規的方法,基建設備成本較高,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及熟 練度要求較多,并且受水質變動及沉淀設備處理效果的影響較大,影響最終的出水水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對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穩定,解決了沉淀池占地面積較大沉淀效果不理想及對操作工技術熟練度高造成水處理出水效果差的問題,而且節約水處理的成本費用。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在殼體底部設有進水口,所有膜管上端連通至集水支管,集水支管再與集水主管相連,該集水主管的出水口伸出殼體。所述殼體底部呈漏斗形,漏斗形底端設有排泥口。所述出水管相對出水口的一側設有伸出殼體的進氣口。在殼體頂部設有壓力表及排氣閥。本技術通過進水泵向泥水分離設備中輸送混凝后的廢水,使過濾器內水位逐漸上升(可通過觀測鏡觀測),打開排氣閥,排出內部空氣,調整流量,使過濾器內部保持一定水壓,溶液中的無機離子、小分子物質及溶劑等小于50微米透過膜管,而溶液中的懸浮物、大顆粒物質等雜質則吸附于膜管外壁而被截留下來,過濾后的清水通過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出,從而達到泥水分離凈化的目的。內部水壓可通過過濾器頂端壓力表顯示,進出水口亦設置壓力表,(運行中可設置高低壓保護器),使設備保持穩定壓力正常運行。當設備運行一段時間產生一定壓差后停機反洗再生,采用清水反洗和反吹壓縮空氣,產生壓差主要為膜孔被污泥所堵,清水反洗可把膜管孔內的污泥顆粒反沖走通透膜孔,反吹可把未沖走的濾渣從微孔管管壁上吹落下來,同時還可將膜毛細孔孔口之內的微粒大部分反吹出來,使細膜孔達到再生。再生產生的污泥通過設備底部排泥口排出進行進一步處理。排泥口的閥門開啟由手動或氣動(電動)控制。本技術利用膜的孔徑和泥水的粒徑大小,通過膜孔的選擇過濾實現泥水的分離,受廢水水質影響較小,出水水質穩定,省去了傳統技術中的沉淀池設施,即保證了出水水質的穩定又減少了設施設備費用及占地空間。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主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至圖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其主要包括殼體4設備主體和膜管6內部設備;所述殼體4設備主體側面有廢水進水口 I設備主體,出水口 2排出清水,進氣口 8進氣再生及觀測鏡11觀察內部狀況,壓力表7顯示設備運行壓 力,排氣閥3排出身邊內空氣,設置在殼體4頂部,內部有膜管6起過濾截留作用,集水支管9及集水主管10收集過濾后的清水;底部設置排泥口 5排出沉淀的污泥及再生膜產生的污泥。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4),所述殼體(4)內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6),在殼體(4)底部設有進水口(1),所有膜管(6)上端連通至集水支管(9),集水支管(9)再與集水主管(10)相連,該集水主管(10)的出水ロ(2)伸出殼體(4)。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4)底部呈漏斗形,漏斗形底端設有排泥ロ(5)。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出水管相對出水ロ(2)的一側設有伸出殼體(4)的進氣ロ(8)。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在殼體(4)頂部設有壓力表(7)及排氣閥(3)。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在殼體底部設有進水口,所有膜管上端連通至集水支管,集水支管再與集水主管相連,該集水主管的出水口伸出殼體。本技術通過膜的選擇過濾性能,水分子被過濾,大于膜孔徑的顆粒被截留,實現將混凝后污泥與清水分離的目的。利用壓縮空氣反吹,將膜孔中的污泥顆粒吹落,實現膜的再生,污泥從過濾器底部排泥口排出。此設備省去了傳統工藝流程中的沉淀設備,使泥水分離,即節省了設施設備費用又大大減少了占地面積,節省了水處理的成本。文檔編號B01D61/00GK202638276SQ20122019655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專利技術者劉志東, 於恩洪 申請人:無錫市新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廢水混凝后的膜過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4),所述殼體(4)內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6),在殼體(4)底部設有進水口(1),所有膜管(6)上端連通至集水支管(9),集水支管(9)再與集水主管(10)相連,該集水主管(10)的出水口(2)伸出殼體(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志東,於恩洪,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市新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