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屬于化工設備技術領域,其結構包括旋風分離器和攪拌罐,風送管路連接到旋風分離器,旋風分離器上部的出氣管位于旋風分離器內腔的下端邊緣的外圍設置有噴霧環管,包衣液罐通過輸液管連通至噴霧環管,旋風分離器底端設置有閉風卸料器,閉風卸料器通過接管連接到緩沖罐上,緩沖罐底部連通泵送管連接到攪拌罐上,攪拌罐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罐底部連通排液管。該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使CMC形成小顆粒狀,使它們在進入水中后相互之間很難抱成團,很快均勻的分散在水中,小顆粒CMC單個被水包圍、滲入、溶解,提高了溶解速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化工設備
,具體地說是一種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是一種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市場正常供貨的產品外觀是稍帶纖維狀的粉末,其在水中溶解過程是先溶脹后分散溶解,由于粉末狀CMC顆粒徑很小,且帶有毛絨狀,在溶解過程進入水中時,眾多細小粉末抱成大團,還沒有分散開,水就迅速進入外層的小粉末CMC,使“大團”外層的CMC快速溶脹,形成粘膠狀物,阻止了水進入團狀物內部,在一般攪拌下,團狀物不易散開。要使CMC產品完全溶解,必須在外層溶脹好的 CMC分散在水中,而里層才能接觸到水的滲入,這樣一層層的溶脹、分散、溶解,花費時間很長,有時1-2天還不能完全溶解,仍然出現結團現象,如果介入特殊溶劑則要消耗一定劑量的溶劑,增加成本,給生產制造帶來很多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J-U ρ α裝直。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該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結構包括旋風分離器和攪拌罐,風送管路連接到旋風分離器,旋風分離器上部的出氣管位于旋風分離器內腔的下端邊緣的外圍設置有噴霧環管,包衣液罐通過輸液管連通至噴霧環管,旋風分離器底端設置有閉風卸料器,閉風卸料器通過接管連接到緩沖罐上,緩沖罐底部連通泵送管連接到攪拌罐上,攪拌罐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罐底部連通排液管。攪拌軸上設置有上下兩級攪拌槳葉。攪拌槳葉采用箭葉式攪拌槳葉。攪拌軸頂端和攪拌罐之間設置有軸封。攪拌軸頂端連接攪拌電機。泵送管上設置有離心泵。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該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利用旋風分離器和噴淋的協同作用,先將產品粉末風送為粉塵狀,粉塵在旋風分離器內產生蝸旋的流動,在粉塵蝸旋的狀態進行噴淋,微小的粉塵從細微狀態即開始溶解,避免形成結團現象,有利于實現充分溶解,包衣液罐既可采用溶劑水也可采用其他液體,或阻溶劑,對粉塵進行溶解性質或分散性質的包衣,最終使產品粉末更有效快速的溶解到水中。該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使CMC形成小顆粒狀,每個小顆粒狀外層形成一層光滑的膜,使它們在進入水中后相互之間很難“抱成團”,小顆粒的CMC進入水中后,很快均勻的分散在水中,只要稍有攪拌或不攪拌,小顆粒CMC單個被水包圍、滲入、溶解。雖然溶解過程也是一層層溶脹、溶解。但相對小顆粒狀“抱成團”很小,提高了溶解速度,一般在有攪拌的情況下,30-60分鐘可完全溶解。該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維護,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分別表示I、風送管路,2、旋風分離器,3、出氣管,4、噴霧環管,5、包衣液罐,6、輸液管,7、閉風卸料器,8、接管,9、緩沖罐,10、泵送管,11、攪拌罐,12、攪拌軸,13、排液管,14、攪拌槳葉,15、軸封,16、攪拌電機,17、離心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作以下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本技術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結構包括旋風分離器2和攪拌罐11,風送管路I連接到旋風分離器2,旋風分離器2上部的出氣管3位于旋風分離器2內腔的下端邊緣的外圍設置有噴霧環管4,包衣液罐5通過輸液管6連通至噴霧環管4,旋風分離器2底端設置有閉風卸料器7,閉風卸料器7通過接管8連接到緩沖罐9上,緩沖罐9底部連通泵送管10連接到攪拌罐11上,攪拌罐11內設置有攪拌軸12,攪拌罐11底部連通排液管13。攪拌軸12上設置有上下兩級攪拌槳葉14。攪拌槳葉14采用箭葉式攪拌槳葉。攪拌軸12頂端和攪拌罐11之間設置有軸封15。攪拌軸12頂端連接攪拌電機16。泵送管10上設置有離心泵17。權利要求1.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風分離器和攪拌罐,風送管路連接到旋風分離器,旋風分離器上部的出氣管位于旋風分離器內腔的下端邊緣的外圍設置有噴霧環管,包衣液罐通過輸液管連通至噴霧環管,旋風分離器底端設置有閉風卸料器,閉風卸料器通過接管連接到緩沖罐上,緩沖罐底部連通泵送管連接到攪拌罐上,攪拌罐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罐底部連通排液管。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攪拌軸上設置有上下兩級攪拌槳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攪拌槳葉采用箭葉式攪拌槳葉。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攪拌軸頂端和攪拌罐之間設置有軸封。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攪拌軸頂端連接攪 拌電機。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泵送管上設置有離心泵。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屬于化工設備
,其結構包括旋風分離器和攪拌罐,風送管路連接到旋風分離器,旋風分離器上部的出氣管位于旋風分離器內腔的下端邊緣的外圍設置有噴霧環管,包衣液罐通過輸液管連通至噴霧環管,旋風分離器底端設置有閉風卸料器,閉風卸料器通過接管連接到緩沖罐上,緩沖罐底部連通泵送管連接到攪拌罐上,攪拌罐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罐底部連通排液管。該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使CMC形成小顆粒狀,使它們在進入水中后相互之間很難抱成團,很快均勻的分散在水中,小顆粒CMC單個被水包圍、滲入、溶解,提高了溶解速度。文檔編號B01F15/02GK202638338SQ20122030396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專利技術者趙峰 申請人:魚臺奧倫特原野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高效霧化包衣微丸溶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風分離器和攪拌罐,風送管路連接到旋風分離器,旋風分離器上部的出氣管位于旋風分離器內腔的下端邊緣的外圍設置有噴霧環管,包衣液罐通過輸液管連通至噴霧環管,旋風分離器底端設置有閉風卸料器,閉風卸料器通過接管連接到緩沖罐上,緩沖罐底部連通泵送管連接到攪拌罐上,攪拌罐內設置有攪拌軸,攪拌罐底部連通排液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峰,
申請(專利權)人:魚臺奧倫特原野化工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