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包括治具本體,治具本體上設置有可容納一部分待加工齒輪的定位槽,且定位槽與待加工齒輪呈相配合設置,在定位槽內設置有若干與待加工齒輪的輪齒相配合的齒槽。通過將待加工齒輪固定在一個與齒輪外形相匹配的治具本體上,可以直接用治具來對齒輪進行定位和承載,這樣就無需再利用膠水進行粘貼,不僅能防止膠水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還能免除切割完成后的除膠工序,節約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操作簡單,對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也較低;通過在治具本體上設置定位孔,能夠方便二次定位找尋原點;通過在治具本體上設置磁鐵,可以在齒輪再次加工之前,避免齒輪下滑,保證二次加工的精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尤其涉及一種線切割機床加工完整外形齒輪用的輔助裝置。
技術介紹
電火花線切割簡稱線切割。它是在電火花穿孔、成形加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使電火花加工的應用得到了發展,而且某些方面已取代了電火花穿孔、成形加工。如今,線切割機床已占電火花機床的大半。線切割加工中,最普遍的是沖頭和沖模加工。對于沖頭加工不能在一次裝夾的情況下一次完成。另外,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例如,齒輪零件,使用傳統工藝很難做到高精度及高速度加工,而且無法使用傳統工藝進行批量加工制作。在傳統工藝中,一般是先制作齒輪的第一加工部分,然后,使用強力膠水粘好工件的第一加工部分,進行跳步加工第二加工部分。 如圖I所示,首先切割A部分,然后使用強力膠水粘結A部分和毛坯部分,固定毛坯部分,然后再繼續切割B部分,最終完成齒輪零件的加工。上述加工容易出現以下缺點第一,效率比較低,需要人工進行大量的確認工作;第二,加工完成之后,需要清理工件表面的強力膠水,化學清理過程比較麻煩,同時化學藥劑對于操作人員不利;第三,工件的精度不容易保證,需要根據強力膠水的效果反復確認,整個方法耗時費力,造成批量生產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其結構簡單,輔助加工時工件加工效率高,精度高,操作簡單且能夠實現批量生產,省時省力。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包括治具本體,所述治具本體上設置有可容納一部分待加工齒輪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與所述待加工齒輪呈相配合設置,在所述定位槽內設置有若干與待加工齒輪的輪齒相配合的齒槽。此處這樣的設計是利用治具來直接對待進行二次加工的零件進行定位和承載,這樣就無需再利用膠水進行粘貼,不僅能防止膠水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還能免除切割完成后的除膠工序,節約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通過治具與待加工零件的形狀和尺寸相配合,能夠有效的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操作簡單,對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也較低。優選的,所述定位槽能容納三分之二的待加工齒輪。這樣能夠更好的固定待加工零件,防止零件在二次加工過程中振動或者掉落,影響零件的加工精度。優選的,所述治具本體上設置二次定位用的定位孔。定位孔的設置是為了方便二次定位找尋原點。優選的,所述治具本體上、定位槽的一側設置有若干用于防止待加工齒輪下滑的磁鐵。通過在定位槽的一側設置磁鐵,能夠在再次加工之前,避免零件下滑,保證二次加工定位的定位精度。優選的,所述治具本體上、定位槽的一側均勻分布三塊磁鐵,且所述磁鐵的尺寸大于所述齒槽的尺寸。優選的,所述磁鐵為釹鐵硼磁鐵或者鐵氧體磁鐵。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將待加工齒輪固定在一個與齒輪外形相匹配的治具本體上,可以直接用治具來對待進行二次加工的齒輪進行定位和承載,這樣就無需再利用膠水進行粘貼,不僅能防止膠水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還能免除切割完成后的除膠工序,節約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能夠有效的提高齒輪的加工精度,操作簡單,對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也較低;通過在治具本體上設置定位孔,能夠方便二次定位找尋原點;通過在治具本體上設置磁鐵,可以在齒輪再次加工之前,避免齒輪下滑,保證二次加工的精度,對比現有技術,此治具結構簡單,輔助加工時工件加工效率高,精度高,操作簡單且能夠實·現批量生產,省時省力。附圖說明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目前常用線切割加工齒輪的工作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加工齒輪用治具與待加工齒輪的裝夾示意圖;圖3為圖2中治具本體的主視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所述的加工齒輪用治具與加工完成齒輪的裝夾示意圖。圖中I、治具本體;11、定位槽;12、定位孔;13、齒槽;2、磁鐵;3、齒輪。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 5所示,于本實施例中,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包括治具本體1,治具本體I上設置有一個可容納三分之二的待加工齒輪的定位槽11,在定位槽11內設置有十六個與待加工齒輪3的輪齒相配合的齒槽13,在治具本體I上設置二次定位用的定位孔12。定位孔12的設置是為了方便二次定位找尋原點。在本實施例中,齒輪3需要加工的輪齒共有二十四個,在第一次線切割加工過程中先加工十六個輪齒,然后將加工完一部分輪齒的齒輪3放入治具本體I的定位槽11內,如圖2所示,在定位槽11上(靠近齒槽)均勻安裝三塊磁鐵2,且磁鐵3的尺寸大于齒槽13的尺寸,這樣能夠在再次加工之前,避免齒輪3下滑,保證二次加工定位的定位精度。此處磁鐵2的數量不一定要求為三塊,它的數量是根據整個齒輪3的重量來確定的。且為了保證齒輪3與治具本體I之間貼合更緊,此處磁鐵3選用釹鐵硼磁鐵,釹鐵硼磁鐵,是磁鐵的一種,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和磁性強的特點,是迄今為止性能價格比最佳的磁體,其化學式為Nd2Fel4B,是一種人造的永久磁鐵,為至目前為止具有最強磁力的永久磁鐵,釹鐵硼磁鐵可分為粘結釹鐵硼和燒結釹鐵硼兩種。粘結實際上就是注塑成型,而燒結是抽真空通過高溫加熱成型。本技術磁鐵3的種類不限于釹鐵硼磁鐵,還可以選用鐵氧體磁鐵、鋁鎳鈷磁等均可,只要磁鐵的磁性夠強。具體實施時,首先要考慮制作齒輪3的尺寸以及公差,確定治具本體I所要達到的尺寸精度以及公差范圍。針對齒輪3的形狀制作相應的治具本體1,并且保證這個治具本體I與齒輪3可以形成1-3 μ m/S的配合;其次,要保證治具本體I的定位精度以及承重性能。可以使用橫梁托住治具本體I兩側;第三,就是治具本體I主要是保證齒輪二次定位的定位精度,再次加工之前,避免齒輪3下滑,使用強力磁鐵2進行固定。根據齒輪3的大小來選取磁鐵2的數量;第四,治具本體I事先制作定位孔12,方便二次定位找尋原點。定位孔12內平時插上銷釘,用于防銹和灰塵吸附;第五,加工程序上面采用過切方法修切接刀痕;第六,切割第一加工部分,然后將半成品毛坯加在治具本體I上面并且固定,進行剩余部分的切割和精修,然后取下,清洗、測量即可。本技術通過將待加工齒輪固定在一個與齒輪外形相匹配的治具本體上,可以直接用治具來對待進行二次加工的齒輪進行定位和承載,這樣就無需再利用膠水進行粘貼,不僅能防止膠水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還能免除切割完成后的除膠工序,節約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能夠有效的提高齒輪的加工精度,操作簡單,對操作人員的經驗要求也較低。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技術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本體,所述治具本體上設置有可容納一部分待加工齒輪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與所述待加工齒輪呈相配合設置,在所述定位槽內設置有若干與待加工齒輪的輪齒相配合的齒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能容納三分之二的待加工齒輪。3.根據權利要求I或2任一所述的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體上設置二次定位用的定位孔。4.根據權利要求I或2任一所述的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體上、定位槽的一側設置有若干用于防止待加工齒輪下滑的磁鐵。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工齒輪用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本體,所述治具本體上設置有可容納一部分待加工齒輪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與所述待加工齒輪呈相配合設置,在所述定位槽內設置有若干與待加工齒輪的輪齒相配合的齒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萌,
申請(專利權)人:牧野機床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