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屬于舉升工具技術領域。包括基本接桿、加長接桿和鎖桿螺栓,在加長接桿朝向基本接桿的一端窄縮成有一直徑比加長接桿的直徑小的插接頭,在基本接桿朝向加長接桿的一端的壁體上開設第一鎖桿螺栓孔和鎖定孔,在插接頭上開設第二鎖桿螺栓孔和鎖定頭讓位孔,第二鎖桿螺栓孔和鎖定頭讓位孔圍繞插接頭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鎖桿螺栓插將所述加長接桿與基本接桿連接,特點:鎖定孔為螺紋孔,鎖桿螺栓與鎖定孔相配合的一端端部窄縮成有一具有外螺紋的鎖定頭,該鎖定頭通過外螺紋與鎖定孔螺紋配合。優點:既有利于增進作業效率又有益于摒棄已有技術中的螺母而減少零部件數目,體現經濟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舉升工具
,具體涉及一種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
技術介紹
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其結構可由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769188U (—種結構改進的千斤頂手柄)、CN201952157U (—種 千斤頂前節手柄結構)和CN202106367U (千斤頂手柄)等見諸。并且不限上面例舉的專利所涉手柄都是單桿結構,單桿結構的長度有限,在操作過程中,操作者須以蹲姿進行操作,從而既導致操作效果不能利索,又使操作者增加疲勞感。而如果簡單地將手柄整體地加長到得以滿足操作者以站姿操作的程度,那么又會引發因手柄冗長而難以收藏保管的問題,因為手柄是伴隨千斤頂作為隨車工具使用的,其可收藏性是一個重要而不可忽視的因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前述不利因素的并且目前(即在本專利申請提出以前)廣為使用的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基本接桿I、加長接桿2和用于將加長接桿2與基本接桿I連接的鎖桿螺栓3,基本接桿I和加長接桿2都是中空的,在加長接桿2朝向基本接桿I的一端構成有一直徑比加長接桿2的直徑小的并且與基本接桿I的容腔相適配的插接頭21,該插接頭21插入基本接桿I并且由鎖桿螺栓3將其與基本接桿I連接。使用時,將鎖桿螺栓3插入預設在基本接桿I上的一對彼此對應的基本接桿螺栓孔和預設在加長接桿2的插接頭21上的彼此對應的插接頭螺栓孔,并且在該鎖桿螺栓3的末端用螺母限定。使用完畢后,旋離螺母,拔除鎖桿螺栓3即可。上述圖2所示的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在實際的使用中依然存在連接麻煩和作業效率低的欠缺,并且還存在零部件數量多(例如需要依賴螺母)的不足。也有一種常見的手柄結構,其在圖2所示的手柄結構的基礎上省去了螺母,把基本接桿的螺栓孔改為了螺紋孔。這樣的結構看似簡單,但實際中,由于加工方面的因素,基本接桿的容腔和插接頭不能完好的貼合,從而使基本接桿和加長接桿之間因為間隙而產生晃動,產生操作過程中的不舒適感。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合理改進,為此,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基于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顯著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有利于增進作業效率和有益于減少零部件數目、有益于增進加長接桿與基本接桿之間緊密貼合連接效果而藉以體現經濟性、舒適性的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本技術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包括基本接桿、加長接桿和用于將加長接桿與基本接桿連接的鎖桿螺栓,在加長接桿朝向基本接桿的一端窄縮成有一直徑比加長接桿的直徑小的并且用于插入到基本接桿的容腔內的插接頭,其中在所述基本接桿朝向加長接桿的一端的壁體上并且在彼此對應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鎖桿螺栓孔和一鎖定孔,在所述插接頭上開設有一第二鎖桿螺栓孔和一鎖定頭讓位孔,第二鎖桿螺栓孔和鎖定頭讓位孔圍繞所述插接頭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所述的鎖桿螺栓依次插入第一、第二螺桿螺栓孔、鎖定頭讓位孔和鎖定孔將所述加長接桿與基本接桿連接,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定孔為螺紋孔,所述的鎖桿螺栓與鎖定孔相配合的一端端部窄縮成有一具有外螺紋的鎖 定頭,該鎖定頭通過所述外螺紋與鎖定孔螺紋配合。在本技術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鎖桿螺栓孔以及鎖定孔至所述的基本接桿朝向加長接桿的一端的端面的距離是與所述的第二鎖桿螺栓孔以及鎖定頭讓位孔至加長接桿朝向基本接桿的一端的臺階面的距離相等的。在本技術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臺階面與所述的端面相配合。在本技術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鎖桿螺栓孔是彼此重合的;而所述的鎖定頭讓位孔與所述的鎖定孔是彼此重合的。在本技術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鎖桿螺栓孔的直徑是相等的;而所述的鎖定頭讓位孔的直徑是與所述鎖定孔的直徑相等的。在本技術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鎖桿螺栓背離所述鎖定頭的一端擴設有一抒帽。在本技術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擰帽的表面構成有擰帽防滑突緣。在本技術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擰帽防滑突緣為條狀防滑突緣。在本技術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擰帽防滑突緣為浮點狀防滑突緣。在本技術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擰帽防滑突緣為條狀與浮點狀相混合的防滑突緣。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對基本接桿朝向加長接桿的一端的鎖定孔設計為具有內螺紋的螺紋孔,并且在鎖桿螺栓與鎖定孔相配合的一端窄縮構成有一具有外螺紋的鎖定頭,由鎖定頭與鎖定孔的螺紋配合而可將加長接桿與基本接桿快速地鎖定連接,并且可理想地保障加長接桿與基本接桿之間的緊密貼合連接效果,既有利于增進作業效率又有益于摒棄已有技術中的螺母而減少零部件數目,體現經濟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公知的臥式液壓千斤頂撳手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請參見圖I,給出了一中空的即具有容腔11的基本接桿I,之所以稱基本接桿I,是因為在使用狀態下用于與臥式液壓千斤頂相配合,給出的加長接桿2同樣是中空的。在基本接桿I朝向加長接桿2的一端的壁體上開設有一第一鎖桿螺栓孔12和一鎖定孔13,該第一螺桿螺栓孔12與鎖定孔13相對應,更確切地講,第一鎖桿螺栓孔12和鎖定孔13圍繞基本桿體I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前述的加長桿體2朝向基本桿體I的一端窄縮構成有一直徑比加長桿體2的直徑小的并且與前述的容腔11相配合的插接頭21,當插接頭21插入容腔11內后,該插接頭21的外壁與容腔的容壁貼觸。在插接頭21上開設有一第二鎖桿螺栓孔211和一鎖定頭讓位孔212,該第二鎖桿螺栓孔211和鎖定頭讓位孔212圍繞插接頭21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其中當插接頭21插入容腔11內后,直徑彼此相同的第一、第二鎖桿螺栓孔12、211相互重合,同樣,直徑彼此相同的鎖定頭讓位孔212與鎖定孔13相重合。為了充分保障加長接桿2與基本接桿I的連接效果,因此將第一鎖桿螺栓孔12以及鎖定孔13至基本接桿I朝向加長接桿2的一端的端面14的距離設計為與第二鎖桿螺栓孔211以及鎖定頭讓位孔212至加長接桿2朝向基本接桿I的一端的臺階面22的距離相 等,藉以在插接頭21插入容腔11后,既保證臺階面22與端面配合,又保證第一、第二鎖桿螺栓孔12、211重合,同時保證鎖定頭讓位孔212與鎖定孔13重合。加長接桿2與基本接桿I的連接由鎖桿螺栓3依次插入前述的第一、第二鎖桿螺栓孔12、211、鎖定頭讓位孔212和鎖定孔13實現。作為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實質,將前述的鎖定孔13設計為具有內螺紋的螺紋孔,并且在鎖桿螺栓3與鎖定孔13相配合的一端窄縮構成有一具有外螺紋311的鎖定頭31,于是當鎖定頭31對應到鎖定孔13內時,只要將鎖桿螺栓3順時針旋轉,從而使外螺紋311與鎖定孔13的內螺紋實現螺紋配合。這種設計巧妙地摒棄了已有技術中(如圖2所示)需依賴螺母對鎖桿螺栓3的限定,也就是說能夠省去螺母,既簡化了結構,又能體現經濟廉價性。請繼續見圖1,在前述的鎖桿螺栓3背對即遠離鎖定頭31的一端擴設有一直徑比鎖桿螺栓3的直徑大的擰帽32,并且在該擰帽32的表面構成有防滑突緣321,在本實施例中,防滑突緣321為條狀防滑突緣。由于防滑突緣321的存在,操作者在旋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臥式液壓千斤頂手柄結構,包括基本接桿(1)、加長接桿(2)和用于將加長接桿(2)與基本接桿(1)連接的鎖桿螺栓(3),在加長接桿(2)朝向基本接桿(1)的一端窄縮成有一直徑比加長接桿(2)的直徑小的并且用于插入到基本接桿(1)的容腔(11)內的插接頭(21),其中:在所述基本接桿(1)朝向加長接桿(1)的一端的壁體上并且在彼此對應的位置開設有一第一鎖桿螺栓孔(12)和一鎖定孔(13),在所述插接頭(21)上開設有一第二鎖桿螺栓孔(211)和一鎖定頭讓位孔(212),第二鎖桿螺栓孔(211)和鎖定頭讓位孔(212)圍繞所述插接頭(21)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所述的鎖桿螺栓(3)依次插入第一、第二螺桿螺栓孔(12、211)、鎖定頭讓位孔(212)和鎖定孔(13)將所述加長接桿(2)與基本接桿(1)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定孔(13)為螺紋孔,所述的鎖桿螺栓(3)與鎖定孔(13)相配合的一端端部窄縮成有一具有外螺紋(311)的鎖定頭(31),該鎖定頭(31)通過所述外螺紋與鎖定孔(13)螺紋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斌,范曉明,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通潤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