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所述模具結構包括:模具管、長螺母、短螺母、進膠口定位套、進膠口、排氣口定位套、封膠鋼球、軸芯、氟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兩端各有一個螺母,可以將所有部件組合成一個牢固的整體,使裝置在各個環節的流轉中不會移動,變形;模具的兩端,一端做成錐面的,另一端內孔做成小于制品內孔,作用是制品固化后,只要將注膠口一端的長螺母拆除,便可以從此端將制品順利取出,不會產生由于有拉拔而將制品取壞的情況;進膠口設計有封膠鋼球,利用重力和壓力的作用來實現注膠口的自動開閉,不需要單獨的閥門或螺絲來開閉注膠口。還結構拆裝簡單,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
技術介紹
輥子為圓柱形的零件,分驅動和從動輥。廣泛應用于如圓網印花機、數碼打印機,礦山輸送設備,造紙和包裝機械等各類傳動輸送系統中。輥子主要包括上輥和下輥。下輥是各種機械結構中常用的零件之一,在市場中需求量大,現有的下輥制作技術加工工序復雜,效率低,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下輥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加工工序復雜,效率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等缺點,提出了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所述模具結構包括模具管、長螺母、短螺母、進膠口定位套、進膠口、排氣口定位套、封膠鋼球、軸芯、氟套;進膠口的進口位置設有封膠鋼球;進膠口定位套與進膠口相連;軸芯安裝在進膠口定位套上;氟套套在軸芯上;模具管套在氟套上;排氣口定位套套在軸芯及模具管內;長螺母安裝在進膠口外部;短螺母安裝在排氣口定位套外部。進一步,所述模具管有一個內孔尺寸與定位套外徑相差O. 12mm。進一步,所述氟套與軸芯之間的間隙填滿硅膠。進一步,所述模具結構的兩端,一端做成錐面的,另一端內孔做成小于制品內孔。本技術提供的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兩端各有一個螺母,可以將所有部件組合成一個牢固的整體,使裝置在各個環節的流轉中不會移動,變形;模具的兩端,一端做成錐面的,另一端內孔做成小于制品內孔,作用是制品固化后,只要將注膠口一端的長螺母拆除,便可以從此端將制品順利取出,不會產生由于有拉拔而將制品取壞的情況;進膠口設計有封膠鋼球,利用重力和壓力的作用來實現注膠口的自動開閉,不需要單獨的閥門或螺絲來開閉注膠口。還結構拆裝簡單,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提供的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圖I示出了本技術提供的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僅示出了與本技術相關的部分。 進膠口 5的進口位置設有封膠鋼球7 ;進膠口定位套4與進膠口 5相連;軸芯8安裝在進膠口定位套4上;氟套10套在軸芯8上;模具管I套在氟套10上;排氣口定位套6套在軸芯8及模具管I內;長螺母2安裝在進膠口 5。外部; 短螺母3安裝在排氣口定位套6外部;該模具結構主要由模具管主體、上下定位套、螺母、進膠口裝置組成,該結構的主要優點是拆裝簡單,產品取出順暢,注膠口不用單獨封膠過程。使用時,先將進膠口定位套4、封膠鋼球7、以及進膠口 5組合在一起,并將產品軸芯8裝到進膠口定位套4上,將氟套10套到軸芯8上,再套上模具管I,使模具管I的內錐面和定位套4的外錐面配合并壓緊氟套10,將排氣口定位套6套進軸芯8及模具管I內,模具管I有一個內孔尺寸與定位套6外徑相差0. 12mm,正好將氟套10從間隙中拉出來,最后鎖緊長螺母2和短螺母3。然后,將組裝好的裝置移至注膠臺注膠,液體硅膠9在壓力作用下,將封膠鋼球7向上頂動,硅膠便會沿著間隙注進模具管I內,填滿氟套10與軸芯8之間的間隙,注膠完成后,取下模具裝置,封膠鋼球7在重力和模具管I內硅膠的壓力下,回到原來的位置,將注膠口封住,防止模具管I內的硅膠回流。最后將裝置放至烘箱內固化制品。固化后依次拆下所有組件,取出制品。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兩端各有一個螺母(長螺母2和短螺母3),可以將所有部件組合成一個牢固的整體,使裝置在各個環節的流轉中不會移動,變形;模具的兩端,一端做成錐面的,另一端內孔做成小于制品內孔,作用是制品固化后,只要將注膠口一端的長螺母2拆除,便可以從此端將制品順利取出,不會產生由于有拉拔而將制品取壞的情況;進膠口 5設計有封膠鋼球7,利用重力和壓力的作用來實現注膠口的自動開閉,不需要單獨的閥門或螺絲來開閉注膠口。還結構拆裝簡單,使用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結構包括模具管、長螺母、短螺母、進膠ロ定位套、進膠ロ、排氣ロ定位套、封膠鋼球、軸芯、氟套; 進膠ロ的進ロ位置設有封膠鋼球; 進膠ロ定位套與進膠ロ相連; 軸芯安裝在進膠ロ定位套上; 氟套套在軸芯上; 模具管套在氟套上; 排氣ロ定位套套在軸芯及模具管內; 長螺母安裝在進膠口外部; 短螺母安裝在排氣ロ定位套外部。2.如權利要求I所述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管的內孔尺寸與定位套外徑相差 O. 12mm。3.如權利要求I所述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套與軸芯之間的間隙填滿硅膠。4.如權利要求I所述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結構的兩端,一端做成錐面的,另一端內孔做成小于制品內孔。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所述模具結構包括模具管、長螺母、短螺母、進膠口定位套、進膠口、排氣口定位套、封膠鋼球、軸芯、氟套;本技術提供的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兩端各有一個螺母,可以將所有部件組合成一個牢固的整體,使裝置在各個環節的流轉中不會移動,變形;模具的兩端,一端做成錐面的,另一端內孔做成小于制品內孔,作用是制品固化后,只要將注膠口一端的長螺母拆除,便可以從此端將制品順利取出,不會產生由于有拉拔而將制品取壞的情況;進膠口設計有封膠鋼球,利用重力和壓力的作用來實現注膠口的自動開閉,不需要單獨的閥門或螺絲來開閉注膠口。還結構拆裝簡單,使用方便。文檔編號B29C39/26GK202640631SQ20122033367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專利技術者陳波 申請人:北京新晨辦公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下輥制作的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結構包括:模具管、長螺母、短螺母、進膠口定位套、進膠口、排氣口定位套、封膠鋼球、軸芯、氟套;進膠口的進口位置設有封膠鋼球;進膠口定位套與進膠口相連;軸芯安裝在進膠口定位套上;氟套套在軸芯上;模具管套在氟套上;排氣口定位套套在軸芯及模具管內;長螺母安裝在進膠口外部;短螺母安裝在排氣口定位套外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波,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新晨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