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漁網制造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解決了漁網制造過程中,定型后的半成品網片需要對每支網片進行有效分開成束的問題,其特征是包括基架、纏繞架、驅動裝置,纏繞架設一中心軸,以中心軸為對稱中心分別設有兩對纏繞桿,纏繞架中心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基架兩端設有的軸承座中,其中纏繞架的一端設有伸縮連桿機構,纏繞架中至少一對纏繞桿與伸縮連桿機構連接,纏繞架的另一端設有圓盤式脫網裝置,基架位于纏繞架的前下方位設有若干個穿網孔。各網片單獨導向,網片通過伸縮連桿機構松緊,成束后通過圓盤式脫網裝置取下,安全高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漁網制造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
技術介紹
漁網半成品網片在定型后需要對每片網片進行分開,然后進入寬度方向編結エ藝,由于網片長度較長,分片難度較大,根據現有的漁網制造裝備中的定型機部分原理,提出快速自動成束裝置,定型機中的如專利公開號為CN2439182Y的一種全自動漁網定型機,是由ー個電動機來帶動機架上的主動牽引輥、主動牽引輥帶動從動牽引輥與輔助輥,使機編漁網片可成束地被牽引輥拉直、拉緊、被拉緊,拉直的漁網片進入ー個蒸汽加熱室中加熱,則漁網片的絲結也被拉緊,網眼也被拉直。但是采用牽引輥方式有一個問題,就是成束的網片纏繞容易取出難,如果采用單邊開ロ的牽引輥則一次只能完成一件成束網片,如果采用長度較長的牽引輥,則取網片時,必須把一端的軸承座松開與基架分離才能取出,這當然是不可取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漁網制造過程中,定型后的半成品網片需要對每支網片進行有效分開成束的問題,提供ー種結構設計合理的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它同時可以進行多支網片自動纏繞成束,井能方便地取出成束后的網片。本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基架、纏繞架、驅動裝置,所述的纏繞架設一中心軸,以中心軸為對稱中心分別設有兩對纏繞桿,纏繞架中心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基架兩端設有的軸承座中,其中纏繞架的一端設有伸縮連桿機構,纏繞架中至少ー對纏繞桿與伸縮連桿機構連接,纏繞架的另一端設有圓盤式脫網裝置,基架位于纏繞架的前下方位設有若干個穿網孔。纏繞架是卷繞網片的芯體,網片成束后是ー個環形,纏繞架以中心軸對稱分布的兩對纏繞桿中,只要ー對纏繞桿能夠收縮,纏繞桿通過伸縮連桿機構沿軸向翻轉一段距離以達到相對的兩支纏繞桿之間的距離縮小,張緊的網束就松開并可以沿纏繞架的軸向移動,由于中心軸兩端是固定在軸承座中的,需要旋轉,所以網束直接從纏繞架兩端是取不出來的,此時把網束套入圓盤式脫網裝置中,并旋轉ー個角度,使網束從基架內繞轉出基架外。穿網孔的數量按纏繞架的長度配置個數,由穿網孔進行單支網片導向,可以進行多支網片同時成束作業。作為優選,所述的纏繞架中的與伸縮連桿機構連接的ー對纏繞桿通過鉸接連桿與中心軸連接,所述的鉸接連桿由伸縮連桿機構中位于中心軸內的螺桿連動。方法是纏繞桿與中心軸之間通過兩端都是鉸接的連桿連接,當沿軸向施加一個カ于該連桿上,纏繞桿便沿軸向傾斜翻轉向中心軸方向移動,相對的兩支纏繞桿之間的距離就縮小。這里的施力裝置或采用螺桿方式,即把螺桿裝配在中心軸芯部,中心軸芯部設有螺母,拉動施カ桿的一端鉸接在中心軸上,另一端鉸接在鉸接連桿的中間部位即可。作為優選,所述的伸縮連桿機構包括固定在中心軸一端內孔中的螺母,中心軸內的螺桿與螺母配合,所述的螺桿穿過中心軸并在端部設有搖把。為了增大螺桿運行的速度,螺桿、螺母可采用多頭螺旋線及“T”型螺旋線方式,使用時,只要搖動搖把就可完成伸縮作業。作為優選,所述的中心軸位于伸縮連桿機構的一端外徑上設有從動輪,從動輪與驅動裝置連接。纏繞架的動力由驅動裝置提供,中心軸外徑上裝有皮帶輪或鏈輪。作為優選,所述的圓盤式脫網裝置包括固定在基架上的支架,支架設有圓形軌道,支架的上部設有缺口,轉盤通過圓形軌道設置在支架中,轉盤中設有容納網片的缺口空間。把轉盤的缺口空間的開口與支架上的缺口相對,就可以把環形網片套入,然后把轉盤旋轉180度即可把網片繞過支架取出。 作為優選,所述的轉盤的中心設有軸承,中心軸的一端固定在軸承中。支架和轉盤相對于中心軸來說起著軸承座的作用,轉盤只在脫網時旋轉使用。作為優選,所述的轉盤的外側幅面上設有手柄。一般設兩只手柄,手柄位于轉盤邊緣部位以增大力矩,操作時省力。作為優選,所述的基架底腳上設有四個移動輪,移動輪中相鄰的一對為萬向輪結構。整個基架或可以移動,定位后,移動輪可以拆除或給予限制。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網片單頭固定方便,各網片單獨導向,網片通過伸縮連桿機構松緊,成束后通過圓盤式脫網裝置取下,安全高效。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圖I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圖I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圖2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架,2.圓盤式脫網裝置,3.伸縮連桿機構,4.纏繞架,41.中心軸,42.纏繞桿,5.驅動裝置,6.導網孔,7.移動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參見圖I、圖2,本實施例一種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設一長條形基架1,基架I的四只腳上裝有萬向式移動輪7,在基架I上部位置沿長度方向設一個纏繞架4,纏繞架4的中心軸兩端分別設置在基架I的兩端,其中一端的直接通過軸承座固定在基架上,中心軸的另一端裝在圓盤式脫網裝置2的中心部位。纏繞架4包括一支中心軸41,如圖3所示,以中心軸41為對稱中心分別設有兩對纏繞桿42,兩對纏繞桿42分別通過鉸接連桿與伸縮連桿機構3連接,具體地,纏繞桿42通過鉸接連桿與中心軸41連接,中心軸41內設有螺母和該螺母配合的螺桿,螺桿的一端裝有接頭,接頭上設一推拉桿,推拉桿的另一端與鉸接連桿的中間部位鉸接,螺桿穿過中心軸41并在端部設有搖把。中心軸41外徑上設有皮帶輪,皮帶輪由驅動裝置5帶動,驅動裝置設腳踏開關控制。圓盤式脫網裝置2包括固定在基架I上的支架,該支架為圓形結構,支架內設有垂直方向的圓形軌道,支架的上部設有ー個四分之一圓周大的缺ロ,轉盤通過圓形軌道在支架中轉動配合,轉盤的幅面中設有容納網片的缺ロ空間,如圖4所示,轉盤的中心設有軸承,該軸承即與中心軸配合,轉盤朝整個裝置的外側幅面上設有兩支手柄,兩支手柄以轉盤中心對稱設置并靠近轉盤邊緣位置,手柄垂直轉盤幅面。基架I位于纏繞架4的前下方位設有橫梁,橫梁上裝16個導網孔6,導網孔6均布。作業時,利用伸縮連桿機構3把纏繞架4的四支纏繞桿42撐緊,即使纏繞架4的回轉直徑位于最大位置,并鎖定。把不同條定型后的散網片分別穿過導網孔6,并把散網片 的一端固定在纏繞架4的一支纏繞桿42上,啟動驅動裝置5,進行纏繞,纏繞完畢,關閉驅動裝置5。通過伸縮連桿機構3把纏繞架4的四支纏繞桿42松開,環狀成束的網片也松開,把成束網片ー支一支從圓盤式脫網裝置2中套繞而出,方便快捷。上述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說明,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定,任何對本技術的簡單變換后的結構、エ藝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基架(I)、纏繞架(4)、驅動裝置(5),所述的纏繞架(4)設一中心軸(41),以中心軸(41)為對稱中心分別設有兩對纏繞桿(42),纏繞架(4)中心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基架(I)兩端設有的軸承座中,其中纏繞架(4)的一端設有伸縮連桿機構(3),纏繞架(4)中至少ー對纏繞桿(42)與伸縮連桿機構(3)連接,纏繞架(4)的另一端設有圓盤式脫網裝置(2),基架(I)位于纏繞架(4)的前下方位設有若干個導網孔(6)。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纏繞架(4)中的與伸縮連桿機構(3)連接的ー對纏繞桿(42)通過鉸接連桿與中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漁網半成品網片下網成束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基架(1)、纏繞架(4)、驅動裝置(5),所述的纏繞架(4)設一中心軸(41),以中心軸(41)為對稱中心分別設有兩對纏繞桿(42),纏繞架(4)中心軸的兩端分別設置在基架(1)兩端設有的軸承座中,其中纏繞架(4)的一端設有伸縮連桿機構(3),纏繞架(4)中至少一對纏繞桿(42)與伸縮連桿機構(3)連接,纏繞架(4)的另一端設有圓盤式脫網裝置(2),基架(1)位于纏繞架(4)的前下方位設有若干個導網孔(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純智,姜軍,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千島湖茂源網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