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進水槽和出水槽設置塔體上部側邊,進水槽包含塔體進水口和底部進水口,出水槽包含塔體出水口和底部出水口,塔體進水口和塔體出水口分別連通塔體內部,進水槽的底部出水口通過管道連通塔體底部,加藥管道上設置有水泵,加藥管道連通在進水槽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污水中加入藥劑的時候,藥劑加入到進水槽中,通過水泵的吸力,將與藥劑初步混合的水流通過布水管道流通在塔體內,達到均勻布水和充分混合的目的,將塔體進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設置低于塔體出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使塔體內水流可以再次流入進水槽中構成一個循環,達到更好的水處理效果,結構簡單,十分實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處理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
技術介紹
流化床是處理污水的一種重要設備,原有的生物處理污水的原理是讓空氣中的氧氣充分與污水接觸,使空氣中的氧充分溶解于污水。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空氣中的氧與污水充分溶解后,仍不能對污水進行有效的處理,就需要加入適量的藥劑,使藥劑充分與污水進行混合。因此,特別需要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加入藥劑的污水中,藥劑不能夠與污水充分混合的情況,提供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來解決上述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塔體、進水槽、出水槽、水泵和加藥管道,所述進水槽和出水槽設置在塔體上部側邊,所述進水槽包含塔體進水口和底部進水口,所述出水槽包含塔體出水口和底部出水口,所述塔體進水口和塔體出水口分別連通塔體內部,所述塔體進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低于塔體出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所述進水槽的底部出水口通過管道連通塔體底部,所述水泵設置在管道上,所述加藥管道連通在進水槽上。在本技術中,所述進水槽上的塔體進水口和出水槽上的塔體出水口上分別設置有濾帽。在本技術中,所述與進水槽連通的加藥管道數量為兩個。在本技術中,所述其中一條加藥管道為硫酸亞鐵加藥管道,另一條加藥管道為雙氧水加藥管道。在本技術中,還包括用于使水流在塔體底部均勻流出的布水管道,所述與進水槽的底部出水口連通的管道的另一端連通布水管道。在本技術中,所述布水管道為均勻分布在塔體底部的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上均勻設置有出水孔。在本技術中,還包括設置在塔體內部用于助推反應的鐵砂。本技術的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在污水中加入藥劑的時候,藥劑加入到進水槽中,通過水泵的吸力,將與藥劑初步混合的水流通過布水管道流通在塔體內,達到均勻布水和充分混合的目的,將塔體進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設置低于塔體出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使塔體內水流可以再次流入進水槽中構成一個循環,達到更好的水處理效果,結構簡單,十分實用,達到本技術所要達到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對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參見圖1,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包括用于盛放水流的塔體100、用于進水的進水槽200、用于出水的出水槽300、起傳動水流作用的水泵400和加藥管道500,進水槽200和出水槽300設置在塔體100上部側邊,進水槽200包含塔體進水口 210和底部進水口 220,出水槽300包含塔體出水口 310和底部出水口 320,塔體進水口 210和塔體出水口 220分別連通塔體100內部,塔體進水口 210在塔體100上的高度低于塔體出水口 310在塔體100上的高度,達到對污水進行循環處理的目的,進水槽200的底部出水口 220通過 管道600連通塔體100底部,水泵400設置在管道600上,加藥管道500連通在進水槽200上。進水槽200上的塔體進水口 210和出水槽300上的塔體出水口 310上分別設置有濾帽700。與進水槽200連通的加藥管道500數量為兩個。其中一條加藥管道500為硫酸亞鐵加藥管道510,另一條加藥管道500為雙氧水加藥管道520。還包用于使水流在塔體100底部均勻流出的布水管道800,與進水槽200的底部進水口 210連通的管道600的另一端連通布水管道800。布水管道800為均勻分布在塔體100底部的布水管道800,布水管道800上均勻設置有出水孔,達到均勻布水的目的。還包括設置在塔體100內部用于助推反應的鐵砂900,達到使用方便的目的。在使用的時候,硫酸亞鐵加藥管道510和雙氧水加藥管道520中的藥劑流入進水槽200內,接通水泵400的電源,水泵將進水槽200中的水吸到布水管道800中,布水管道800上的出水孔,使水流均勻流通在塔體100的底部,同時水流的上升帶動塔體內部的鐵砂900上升,鐵砂900混合在水流中,使藥劑和污水更好的反應,當塔體100內水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一部分水流通過進水槽200上的塔體進水口 210重新回流到進水槽200中,實現循環處理,另一部分水流,通過設置在出口槽300上的塔體出水口 310流入出水槽中,以達到水處理的目的,從而達到加快化學反映和加速污水處理的目的。本技術的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在污水中加入藥劑的時候,藥劑加入到進水槽200中,通過水泵400的吸力,將與藥劑初步混合的水流通過布水管道800流通在塔體100內,達到均勻布水和充分混合的目的,將塔體進水口 210在塔體100上的高度設置低于塔體出水口 310在塔體100上的高度,使塔體100內水流可以再次流入進水槽200中構成一個循環,達到更好的水處理效果,結構簡單,十分實用,達到本技術所要達到的效果。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 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內。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塔體、進水槽、出水槽、水泵和加藥管道,所述進水槽和出水槽設置在塔體上部側邊,所述進水槽包含塔體進水口和底部進水ロ,所述出水槽包含塔體出水口和底部出水ロ,所述塔體進水ロ和塔體出水ロ分別連通塔體內部,所述塔體進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低于塔體出水ロ在塔體上的高度,所述進水槽的底部出水ロ通過管道連通塔體底部,所述水泵設置在管道上,所述加藥管道連通在進水槽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槽上的塔體進水口和出水槽上的塔體出水口上分別設置有濾帽。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與進水槽連通的加藥管道數量為兩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條 加藥管道為硫酸亞鐵加藥管道,另一條加藥管道為雙氧水加藥管道。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使水流在塔體底部均勻流出的布水管道,所述與進水槽的底部出水ロ連通的管道的另一端連通布水管道。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ー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道為均勻分布在塔體底部的布水管道,所述布水管道上均勻設置有出水孔。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塔體內部用助推反應的鐵砂。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進水槽和出水槽設置塔體上部側邊,進水槽包含塔體進水口和底部進水口,出水槽包含塔體出水口和底部出水口,塔體進水口和塔體出水口分別連通塔體內部,進水槽的底部出水口通過管道連通塔體底部,加藥管道上設置有水泵,加藥管道連通在進水槽上。本技術在污水中加入藥劑的時候,藥劑加入到進水槽中,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水處理的芬頓流化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塔體、進水槽、出水槽、水泵和加藥管道,所述進水槽和出水槽設置在塔體上部側邊,所述進水槽包含塔體進水口和底部進水口,所述出水槽包含塔體出水口和底部出水口,所述塔體進水口和塔體出水口分別連通塔體內部,所述塔體進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低于塔體出水口在塔體上的高度,所述進水槽的底部出水口通過管道連通塔體底部,所述水泵設置在管道上,所述加藥管道連通在進水槽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喜民,王立軍,陳紅嘉,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頂裕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