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接觸螺栓,其包括螺栓頭和具有螺紋的螺栓桿,所述螺栓頭鄰近所述螺栓桿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固定組件,包括所述接觸螺栓、螺母和第一墊圈,所述接觸螺栓穿過所述第一墊圈和待固定的元件,并與所述螺母螺紋連接,所述第一墊圈鄰近所述接觸螺栓的螺栓頭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螺栓頭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螺栓頭與墊圈之間為球面接觸,所以能夠承受來自多個方向的載荷,并因此能夠很好地適應復雜動載荷的作用,從而提高螺栓的工作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連接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接觸螺栓及包含該接觸螺栓的固定組件。
技術介紹
螺栓連接因拆裝方便、連接強度高而廣泛應用于機械行業。螺栓能夠承受的載荷主要是軸向拉力。在裝配過程中,常常需要施加一定的預緊力來產生摩擦力,以抵消工作過程中剪應力的影響。因此,在變載荷作用下,螺栓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部位(如螺栓根部、螺紋根部等)往往承受遠超正常工作下的載荷。對此,通常的做法是根據工作載荷的情況,選擇合適大小型號的螺栓。另外,通過螺栓連接的兩個構件之間往往還承受彎曲載荷,這時螺栓根部將產生較大的應力集中。由此可以看出,螺栓頭與安裝邊之間為平面接觸結構時,螺 栓根部是一個危險部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旨在改變螺栓頭的接觸結構,以削弱動載荷(特別是彎曲載荷)對螺栓根部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螺栓的工作壽命。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接觸螺栓,其包括螺栓頭和具有螺紋的螺栓桿,其中,所述螺栓頭鄰近所述螺栓桿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根據本技術的第二個方面,提供一種固定組件,其包括所述接觸螺栓、螺母和第一墊圈,所述接觸螺栓穿過所述第一墊圈和待固定的元件,并與所述螺母螺紋連接,所述第一墊圈鄰近所述接觸螺栓的螺栓頭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螺栓頭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其中,所述螺栓頭的弧形凸表面和所述第一墊圈的弧形凹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優選地,在所述螺母和待固定的元件之間設有第二墊圈。其中,所述螺母鄰近所述第二墊圈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墊圈鄰近所述螺母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螺母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其中,所述螺母的弧形凸表面和所述第二墊圈的弧形凹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有益效果I.螺栓桿與螺栓頭之間有一個傾斜的角度,不再是直角,改善了螺栓根部的承載能力;2.螺栓頭與墊圈之間為球面接觸,所以能夠承受來自多個方向的載荷,并因此能夠很好地適應復雜動載荷的作用;3.墊圈的直徑比螺栓頭大,增加了與安裝邊之間的接觸面積,有利于保護零件,并且在墊圈失效以后,可進行單獨更換。附圖說明圖I為根據本技術的接觸螺栓的優選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為根據本技術的固定組件的第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為根據本技術的固定組件的第二個優選實施例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00固定組件10接觸螺栓11螺栓頭111弧形凸表面12螺栓桿20、20’ 螺母21弧形凸表面30第一墊圈31弧形凹表面40、40’ 第二墊圈41弧形凹表面50、60 元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圖I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接觸螺栓10的優選實施例。接觸螺栓10包括螺栓頭11和具有螺紋的螺栓桿12,其中螺栓頭11鄰近螺栓桿12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111。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固定組件的第一優選實施例。固定組件100包括圖I中的接觸螺栓10、螺母20和第一墊圈30。第一墊圈30位于接觸螺栓10的螺栓頭11和待固定的元件50之間,第一墊圈30鄰近接觸螺栓10的一側具有與螺栓頭11的弧形凸表面111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31。優選地,螺栓頭11的弧形凸表面111和第一墊圈30的弧形凹表面31具有相同的曲率。即,當螺栓10和第一墊圈30配合時,螺栓頭11的弧形凸表面111能夠與第一墊圈30的弧形凹表面31貼合。優選地,在螺母20和待固定的元件60之間設有第二墊圈40。如圖所示,接觸螺栓10的螺栓桿12穿過第一墊圈30、待固定的元件50、60上的孔(例如,元件的安裝法蘭部上的孔),然后穿過第二墊圈40與螺母20螺紋連接,從而將待固定的元件50、60固定在一起。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固定組件的第二優選實施例。與圖2中實施例的區別在于,右側的螺母20’鄰近第二墊圈40’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21,以及第二墊圈40’鄰近螺母20’的一側具有與螺母20’的弧形凸表面21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41。優選地,螺母20’的弧形凸表面21和第二墊圈40’的弧形凹表面41具有相同的曲率。即,當螺母20’和第二墊圈40’配合時,螺母20’的弧形凸表面21能夠與第二墊圈40’的弧形凹表面41貼八口 ο根據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球面接觸螺栓是將金屬螺栓(普通螺栓、自鎖螺栓等)的螺栓頭螺桿一側加工為球面,安裝時與一個金屬墊圈配合使用。墊圈與螺栓頭的接觸面也是球面,且二者的曲率大小相同,墊圈與安裝邊之間為平面接觸。正常工作情況下,接觸螺栓受到軸向拉力,接觸面周向均勻承載,力的方向沿接觸面法線方向,螺栓頭與螺栓桿連接部位受力情況得到改善。當組件受到彎曲應力等復雜載荷時,接觸球面能夠自動調整應力分布情況來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因此,本技術應用于受到動載荷的螺栓連接結構將具有優勢。本技術中所述具體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技術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接觸螺栓,其包括螺栓頭和具有螺紋的螺栓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頭鄰近所述螺栓桿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2.一種固定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觸螺栓、螺母和第一墊圈,所述接觸螺栓穿過所 述第一墊圈和待固定的元件,并與所述螺母螺紋連接,所述第一墊圈鄰近所述接觸螺栓的螺栓頭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螺栓頭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頭的弧形凸表面和所述第一墊圈的弧形凹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固定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和待固定的元件之間設有第二墊圈。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鄰近所述第二墊圈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墊圈鄰近所述螺母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螺母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弧形凸表面和所述第二塾圈的弧形凹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接觸螺栓,其包括螺栓頭和具有螺紋的螺栓桿,所述螺栓頭鄰近所述螺栓桿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固定組件,包括所述接觸螺栓、螺母和第一墊圈,所述接觸螺栓穿過所述第一墊圈和待固定的元件,并與所述螺母螺紋連接,所述第一墊圈鄰近所述接觸螺栓的螺栓頭的一側具有與所述螺栓頭的弧形凸表面相配合的弧形凹表面。根據本技術,螺栓頭與墊圈之間為球面接觸,所以能夠承受來自多個方向的載荷,并因此能夠很好地適應復雜動載荷的作用,從而提高螺栓的工作壽命。文檔編號F16B43/02GK202646298SQ20122022952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1日專利技術者韓品連, 宋利 申請人: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接觸螺栓,其包括螺栓頭和具有螺紋的螺栓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頭鄰近所述螺栓桿的一側具有弧形凸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品連,宋利,
申請(專利權)人: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