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包括閥體和置于閥體內的活門,活門與閥軸相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其旋轉,在閥體上設置有密封裝置;閥體由左閥體和右閥體組成,操作機構設置在閥體的外部;在左閥體和右閥體上對稱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密封副和右密封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通徑為全通徑,全開時的流阻系數基本為零,輸水效率高。在閥體的進水側和出水側分別設置兩套結構相同的可移動式密封副,工作時,僅工作密封副投入使用,需要檢修時,為了不排空壓力鋼管內的水,將檢修密封副投入工作。操作機構設置在閥體的外部,當閥門需要啟閉時,操作機構帶動閥軸和活門在90°范圍內旋轉,即可達到截斷或連通介質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球閥,尤其是涉及一種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
技術介紹
低水頭的泵站工程廣泛采用蝶閥作為水泵出口的防護閥門,但使用壓力較低,一般在2. 5MPa以下,對于壓力較高的高水頭泵站工程,使用蝶閥既不經濟也不安全,還因為蝶閥內部存在阻水部件,不僅流阻大,介質流態也不好,嚴重影響了泵站的輸水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水效率高、安全經濟的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所述的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包括閥體和置于閥體內的活門,所述活門與閥軸相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其旋轉,在閥體上設置有密封裝置;所述閥體由左閥體和右閥體組成,所述操作機構設置在閥體的外部;在所述左閥體和右閥體上對稱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密封副和右密封副。所述活門上通過調節螺釘固定有活門密封圈,其中的右密封副包括連接在右閥體上的端蓋,和活動置于右閥體和端蓋之間的閥體密封圈,與閥體密封圈的錐面相適配的活門密封圈和端蓋、右閥體一起構成了放置閥體密封圈的空間,分別開設在所述端蓋和右閥體上的油道A和油道B與該放置閥體密封圈的空間相連通。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徑為全通徑,全開時的流阻系數基本為零,輸水效率高。在閥體的進水側和出水側分別設置兩套結構相同的可移動式密封副(進水側可設定為檢修密封副,出水側設定為工作密封副),正常工作時,僅工作密封副投入使用,當工作密封或軸徑密封需要檢修時,為了不排空壓力鋼管內的水,同時不影響其他機組的正常工作,將檢修密封副投入工作。由于二者結構相同且完全對稱,所以相互之間可以互換。操作機構設置在閥體的外部,當閥門需要啟閉時,操作機構帶動閥軸和活門在90°范圍內旋轉,即可達到截斷或連通介質的目的。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側視圖。圖3是密封副投入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密封副解除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包括左閥體4和右閥體5,左、右閥體之間設置有活門1,活門I與閥軸2相連接,然后通過閥體外部的操作機構3控制其在90°范圍內旋轉,左閥體4為進水端,設置在左閥體4上的左密封副為檢修密封副,右閥體5為出水端,設置在右閥體5上的右密封副為工作密封副,檢修密封副和工作密封副對稱設置,結構相同、可以互換。當閥門需要啟閉時,操作機構3帶動閥軸2和活門I在90°范圍內旋轉,即可達到截斷或連通介質的目的。通過調節固定在地基上的油缸上的快慢關調節閥的開度,改變油缸在關閉階段的速度,從而可以實現閥門兩階段關閉的要求(先快關一定角度,再慢慢關閉剩余角度),是消除水錘、保護水泵和管網的理想設備,可安裝于水利、電力、給排水等各類高揚程泵站的水泵出口,作為水泵出口的防護閥門。活門I上通過調節螺釘6固定有活門密封圈7,左密封副和右密封副均為可移動差壓式金屬硬密封結構,且完全對稱,相互之間可以互換。其中右密封副包括連接在右閥體5上的端蓋8,和活動置于右閥體5和端蓋8之間的閥體密封圈9,與閥體密封圈9的錐面相適配的活門密封圈7和端蓋8、右閥體5 —起構成了放置閥體密封圈9的空間,分別開設在端蓋8和右閥體5上的油道A和油道B與該放置閥體密封圈9的空間相連通。當密封副需要投入時,從端蓋8上的油道A中進油,從右閥體5上的油道B出油,壓力油推動閥體密封圈9做直線運動,直至閥體密封圈9與活門密封圈7接觸,產生足夠的密封比壓,此時閥門形成密封,如圖3所示。密封副的密封比壓可進行調整,以保證良好的密封性能。密封副需要解除時,壓力油從油道B中進,從油道A中出,推動閥體密封圈9反向作直線運動,兩密封面完全脫離,此時又可以進行正常的開、關閥門,如圖4所示。權利要求1.一種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包括閥體和置于閥體內的活門(1),所述活門(I)與閥軸(2)相連接,通過操作機構(3)控制其旋轉,在閥體上設置有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由左閥體(4)和右閥體(5)組成,所述操作機構(3)設置在閥體的外部;在所述左閥體(4)和右閥體(5)上對稱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密封副和右密封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門(I)上通過調節螺釘(6)固定有活門密封圈(7),其中的右密封副包括連接在右閥體(5)上的端蓋(8),和活動置于右閥體(5)和端蓋(8)之間的閥體密封圈(9),與閥體密封圈(9)的錐面相適配的活門密封圈(7)和端蓋(8)、右閥體(5)—起構成了放置閥體密封圈(9)的空間,分別開設在所述端蓋(8)和右閥體(5)上的油道A和油道B與該放置閥體密封圈(9)的空間相連通。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包括閥體和置于閥體內的活門,活門與閥軸相連接,通過操作機構控制其旋轉,在閥體上設置有密封裝置;閥體由左閥體和右閥體組成,操作機構設置在閥體的外部;在左閥體和右閥體上對稱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密封副和右密封副。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徑為全通徑,全開時的流阻系數基本為零,輸水效率高。在閥體的進水側和出水側分別設置兩套結構相同的可移動式密封副,工作時,僅工作密封副投入使用,需要檢修時,為了不排空壓力鋼管內的水,將檢修密封副投入工作。操作機構設置在閥體的外部,當閥門需要啟閉時,操作機構帶動閥軸和活門在90°范圍內旋轉,即可達到截斷或連通介質的目的。文檔編號F16K27/06GK202646759SQ201220310930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專利技術者龐運華, 趙玉龍, 朱新艷 申請人:鄭州市鄭蝶閥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水頭全通徑泵站球閥,包括閥體和置于閥體內的活門(1),所述活門(1)與閥軸(2)相連接,通過操作機構(3)控制其旋轉,在閥體上設置有密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由左閥體(4)和右閥體(5)組成,所述操作機構(3)設置在閥體的外部;在所述左閥體(4)和右閥體(5)上對稱設置有結構相同的左密封副和右密封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龐運華,趙玉龍,朱新艷,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市鄭蝶閥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