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和環氧封裝層整體封裝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由至少兩個二極管芯片通過金屬引線框和連接片串接焊接構成;所述金屬引線框前端且位于所述各個二極管芯片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光伏發電單元組的前引腳端子,此前引腳端子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前端面引出;所述金屬引線框后端且位于其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負載的后引腳端子,此后引腳端子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后端面引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節省了繞過模塊的電纜、省卻了連接條,減少了連接點,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伏發電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技術背景·申請人:在之前申報并獲授權的技術專利《太陽能電池板續流二極管模塊》中,提出用旁路二極管模塊來替代普通二極管,用于光伏組件的旁路保護電路。因此獲得簡化了工藝、加強了散熱、降低了溫度、提高了連接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現發現光伏旁路集成模塊還可有改善的地方,現有技術中光伏旁路集成模塊與組件的電氣連接有6處,即4條匯流條和2條電纜,4條匯流條連接模塊的4個引腳,2條電纜分別接到模塊的兩邊的兩個引腳上。匯流條在模塊的上方接入,電纜在模塊的下方接入;安裝時,方便匯流條的連接,模塊的引腳向著匯流條,電纜則需要伸到模塊的上方,分別連接到模塊兩端的引腳上;電纜和模塊引腳間需要增加連接條來完成連接;匯流條與模塊引腳的連接采用焊接或螺釘固定的方法。因此存在以下缺點(1)多用了電纜,(2)增加連接條,增加了連接點,影響連接可靠性,(4)成本增加,(5)電纜與模塊引腳的連接方法慢,工效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此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節省了繞過模塊的電纜、省卻了連接條,減少了連接點,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所述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和環氧封裝層整體封裝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由至少兩個二極管芯片通過金屬引線框和連接片串接焊接構成;所述金屬引線框前端且位于所述各個二極管芯片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光伏發電單元組的前引腳端子,此前引腳端子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前端面引出;所述金屬引線框后端且位于其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負載的后引腳端子,此后引腳端子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后端面引出。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技術方案如下上述方案中,還包括一電纜,此電纜與所述后引腳端子通過壓接連接或者螺釘連接或者焊接。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節省了繞過模塊的電纜、減少了連接點,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其次,采用電纜與模塊引腳壓接連接的方法、裝配快捷、可靠、不用焊料;再次,采用的光伏旁路集成模塊采用了多方向上的引腳引出,便于模塊對匯流條和電纜等在最近方向上的連接,省去了連接條;再次,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引腳既可以對電纜的直接壓接連接;引腳也可以對電纜的用螺釘連接還可以對電纜的焊接連接。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結構示意圖一;附圖4為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結構示意圖二 ;附圖5為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結構示意圖三。以上附圖中1、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2、環氧封裝層;3、二極管芯片;4、金屬引線框;5、連接片;6、如引腳端子;7、光伏芳路集成I吳塊;8、如端面;9、后引腳端子;10、后端面;11、電纜;12、盒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其可放置于盒體12,所述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I和環氧封裝層2整體封裝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I由至少兩個二極管芯片3通過金屬引線框4和連接片5串接焊接構成;所述金屬引線框4前端且位于所述各個二極管芯片3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光伏發電單元組的前引腳端子6,此前引腳端子6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7前端面8引出;所述金屬引線框4后端且位于其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負載的后引腳端子9,此后引腳端子9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7后端面10引出。還包括一電纜11,此電纜11與所述后弓I腳端子9通過壓接連接或者螺釘連接或者焊接。采用上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時,節省了繞過模塊的電纜、減少了連接點,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其次,采用電纜與模塊引腳壓接連接的方法、裝配快捷、可靠、不用焊料;再次,光伏旁路集成模塊采用了多方向上的引腳引出,便于模塊對匯流條和電纜等在最近方向上的連接,省去了連接條;再次,引腳既可以對電纜的直接壓接連接;引腳也可以對電纜的用螺釘連接還可以對電纜的焊接連接。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I)和環氧封裝層(2)整體封裝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I)由至少兩個二極管芯片(3)通過金屬引線框(4)和連接片(5)串接焊接構成;所述金屬引線框(4)前端且位于所述各個二極管芯片(3)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光伏發電單元組的前引腳端子(6),此前引腳端子(6 )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7 )前端面(8 )引出;所述金屬引線框(4 )后端且位于其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負載的后引腳端子(9),此后引腳端子(9)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7)后端面(10)引出。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電纜(11),此電纜(11)與所述后引腳端子(9 )通過壓接連接或者螺釘連接或者焊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和環氧封裝層整體封裝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由至少兩個二極管芯片通過金屬引線框和連接片串接焊接構成;所述金屬引線框前端且位于所述各個二極管芯片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光伏發電單元組的前引腳端子,此前引腳端子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前端面引出;所述金屬引線框后端且位于其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負載的后引腳端子,此后引腳端子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后端面引出。本技術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節省了繞過模塊的電纜、省卻了連接條,減少了連接點,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文檔編號H01L25/11GK202651125SQ20122024491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專利技術者吳念博, 滕有璽, 李志軍, 張雄杰, 鄒鋒 申請人:蘇州固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伏旁路集成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由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1)和環氧封裝層(2)整體封裝成型,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組件(1)由至少兩個二極管芯片(3)通過金屬引線框(4)和連接片(5)串接焊接構成;所述金屬引線框(4)前端且位于所述各個二極管芯片(3)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光伏發電單元組的前引腳端子(6),此前引腳端子(6)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7)前端面(8)引出;所述金屬引線框(4)后端且位于其兩側分別設有供連接負載的后引腳端子(9),此后引腳端子(9)從所述光伏旁路集成模塊(7)后端面(10)引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念博,滕有璽,李志軍,張雄杰,鄒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固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