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滾壓功能的傳遞環,包括可受驅沿軌道移動的環體,設置在環體內圓周上的夾持塊,其還包括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側進行滾壓的胎側滾壓裝置、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肩進行滾壓的胎肩滾壓裝置和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面進行滾壓的胎面滾壓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將輪胎成型機的傳遞環與滾壓裝置合成一個傳遞環,傳遞環的夾持塊將帶束鼓上已纏好的帶束層和胎面貼合好的復合件夾持傳遞到成型工位,傳遞后傳遞環不再移動,待胎胚成型后,傳遞環中的四套滾壓裝置分別滾壓胎胚的各個部位,一次移動就可完成傳遞與成型滾壓的全部工作,縮短了移動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輪胎制備
,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滾壓功能的傳遞環。
技術介紹
在輪胎生產中,提高生產效率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在胎坯的成型過程中一般需要采用胎體夾持環將胎體筒傳遞到成型工位,帶束傳遞環將帶束層與胎面的復合件也傳遞到成型工位,成型鼓上的胎體筒充氣與帶束胎面復合件貼合,貼合后再由后壓輥進行滾壓。帶束層傳遞和輪胎成型后的滾壓是輪胎成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現有的成型機中,傳遞環和滾壓裝置是分開的,傳遞環工作時,滾壓裝置要讓出空間;滾壓時,傳遞 環也要移開讓出滾壓裝置的工作空間。上述兩部套的反復移動占去一定的時間,影響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可有效提高成型移動和壓合的傳遞環裝置。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滾壓功能的傳遞環,包括可受驅沿軌道移動的環體,設置在環體內圓周上的夾持塊,其還包括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側進行滾壓的胎側滾壓裝置、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肩進行滾壓的胎肩滾壓裝置和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面進行滾壓的胎面滾壓裝置。所述的胎側滾壓裝置包括軸架和設置在軸架上的胎側滾壓機構,所述的軸架包括與環體軸向平行設置的旋轉軸和設置在旋轉軸兩端并向下延伸的支撐臂,在所述的支撐臂與環體間設置有可驅動軸架擺動的氣缸,所述的胎側滾壓機構包括可受驅沿所述的支撐臂移動的支撐平臺,設置在所述的支撐平臺上并可受驅壓緊或遠離胎側的胎側滾壓輪承載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的滾壓輪承載板上的胎側滾壓輪。所述的胎側滾壓輪通過連接板與胎側滾壓輪承載板固定連接,所述的連接板或胎側滾壓輪承載板上對應地開設有多組固定孔。所述的胎面滾壓裝置包括與所述的環體固定連接的支撐平臺,設置在所述的支撐平臺之上并可受驅相對支撐平臺沿環體軸向同步正反向運動的兩塊移動平臺,設置在所述的移動平臺之上并可受驅壓緊或遠離胎面的胎面滾壓輪載板,以及設置在所述的胎面滾壓輪載板前端的胎面滾壓輪。所述的胎面滾壓輪支撐板上可旋轉地設置有旋轉臂,所述的胎面滾壓輪固定在旋轉臂上部,所述的旋轉臂與胎面滾壓輪支撐板間設置有可驅動旋轉臂轉動的氣缸。所述的胎肩滾壓裝置包括與所述的環體固定連接的支撐平臺,設置在支撐平臺之上并可受驅相對支撐平臺沿環體軸向同步正反向運動的兩塊移動平臺,設置在移動平臺之上并受驅可壓緊或遠離胎肩的胎肩滾壓輪載板,以及設置在胎肩滾壓輪載板前端的胎肩滾壓輪。所述的胎肩滾壓輪的輪體外圓形成有兩個與胎肩滾壓輪軸線呈兩個不同角度的坡面,外側坡面與胎肩外圓以預定壓力接觸并將其壓緊,而輪體的內側坡面與胎肩的外側面以預定壓力接觸并將其壓緊,在所述的外側坡面上間隔地設置有多個凹槽。所述的環體分為固定連接的上下兩部分環體結構,所述的胎面滾壓裝置和胎肩滾壓裝置固定設置在下半部環體的兩端。在環體的環周中心處還設置有預 壓合裝置,其包括與環體固定連接且沿徑向設置的導向軸、匹配套設在導向軸之上的預壓合滾壓輪承載板以及設置其下部的預壓合滾壓輪。在環體的環周中心處還設置有中心劃線裝置,其包括與環體固定連接且沿徑向設置的導軌、匹配套設在導軌之上的中心劃線輪承載板以及設置其下部的中心劃線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將輪胎成型機的傳遞環與滾壓裝置合成一個傳遞環,傳遞環的夾持塊將帶束鼓上已纏好的帶束層和胎面貼合好的復合件夾持傳遞到成型工位,傳遞后傳遞環不再移動,待胎胚成型后,傳遞環中的四套滾壓裝置分別滾壓胎胚的各個部位,一次移動就可完成傳遞與成型滾壓的全部工作,縮短了移動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本專利技術的傳遞環改變了以前后壓輥的復雜結構,因為用了多套壓輥進行滾壓工作,滾壓時每套壓輥的工作部位不同,互不干涉,同一時間可完成各部位的滾壓,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新結構使每套壓輥的工作內容變的簡單了,滾壓的質量也就提高了,又因為是多套壓輥組合滾壓胎胚不同部位,使胎胚成型滾壓的整體質量得到了提高。附圖說明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總裝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胎側滾壓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胎面滾壓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結構的俯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胎肩滾壓裝置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結構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的具有滾壓功能的傳遞環包括可受驅沿軌道移動的環體1,設置在環體I內圓周上的夾持塊11,其還包括胎側滾壓裝置2、胎肩滾壓裝置3和胎面滾壓裝置4。其中,所述的環體與現有的傳遞環結構基本類似,其中心處形成用以容納筒體或胎胚9的腔體,在環體內環周面上間隔地設置有夾持塊,此與現有技術類似,在此不展開描述。具體地說,如圖2所示,所述的胎側滾壓裝置2包括軸架21和設置在軸架21上的胎側滾壓機構,所述的軸架21包括與環體軸向平行設置的旋轉軸和固定設置在旋轉軸同側兩端并向下延伸的支撐臂29,在所述的支撐臂29與環體I間固定設置有可驅動支撐臂29擺動的氣缸22,所述的氣缸缸體尾部與環體鉸接,活塞桿桿體端部與軸架21的支撐臂29鉸接。因為軸架的旋轉軸與環體平行,且胎側滾壓裝置的滾壓工作位置應該在胎胚9的左右兩側,所以為便于筒體進入傳遞環,所述的胎側滾壓裝置應該有兩個工位,等待工位和工作工位,等待工位時可避開筒體的進入路線,而在工作工位即處于胎胚兩側,可對胎側進行有效滾壓,而本專利技術正是通過氣缸推動其繞軸擺動來實現工位間的切換。所述的胎側滾壓機構包括可沿所述的支撐臂受驅移動的支撐平臺23,在所述的支撐平臺23上設置有可沿環體軸向受驅移動的胎側滾壓輪承載板24,在所述的滾壓輪承載板上設置有胎側滾壓輪25 ;具體地說,在所述的支撐臂29上沿環體徑向設置有導軌,所述的胎側滾壓輪承載板24通過導軌滑塊結構設置在支撐平臺23之上,同時為控制所述的支撐平臺相對于支撐臂29的移動還設置有支撐平臺驅動結構,所述的支撐平臺驅動結構包括絲杠螺母和伺服電機26,所述的螺母與支撐平臺固定連接,所述的伺服電機固定設置在軸架之上并與絲杠可傳動連接,通過伺服電機驅動絲杠轉動即可實現支撐平臺沿導軌的上下移動。所述的支撐平臺上設置有沿環體軸向設置的導軌,所述的胎側滾壓輪承載板通過導軌滑塊結構設置在所述的支撐平臺之上,為控制所述的胎側滾壓輪承載板24相對支撐平臺23移動,在所述的支 撐平臺上還鉸接有氣缸27,所述的氣缸27的活塞桿端與胎側滾壓輪承載板24鉸接,通過氣缸27即可實現胎側滾壓輪承載板24相對支撐平臺23的可控移動。在進行胎側滾壓時,首先氣缸22推動軸架落下,胎側滾壓輪按預定的角度扎入胎胚三角膠根部,將根部壓實,然后伺服電機26帶動提高絲杠螺母結構帶動胎側滾壓輪在支撐臂上下移動,滾壓三角膠和胎側,當胎側滾壓輪在徑向移動同時,氣缸27可按程序控制胎側滾壓輪25沿環體軸向移動,兩個運動的疊加,可以保證胎側滾壓輪隨胎胚外型變化,隨型進退并始終保持預定壓力,壓實三角膠和胎側。為提高對不同型號的胎側滾壓效果,所述的胎側滾壓輪25經連接板28與所述的胎側滾壓輪承載板23固定連接,在所述的連接板上開設有多組固定孔,通過選擇不同固定孔固定,可改變胎側滾壓輪的角度,提高對不同型號輪胎的滾壓效果。如圖3、4所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滾壓功能的傳遞環,包括可受驅沿軌道移動的環體,設置在環體內圓周上的夾持塊,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側進行滾壓的胎側滾壓裝置、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肩進行滾壓的胎肩滾壓裝置和固定設置在環體之上并可對胎面進行滾壓的胎面滾壓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芝泉,張建浩,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