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型鋼加水平拉結桿件支撐既有建筑增設多層地下室工藝,鉆孔預埋型鋼以支撐既有建筑,開挖既有建筑下方的土方,隨著土方開挖深度的增加,土對型鋼的約束作用減弱,型鋼的穩定性降低,在型鋼間增設水平拉結桿件,可提高被開挖型鋼的穩定性,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既有建筑下方土方的深開挖,并可增設多層地下室,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條形基礎建筑多層地下室的地下加層工程,保證了托換結構的安全,型鋼和水平拉結桿件和回收利用,降低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技術,尤其是一種型鋼加水平拉結桿件支撐既有建筑增設多層地下室工藝。
技術介紹
目前,有序、合理、綜合、高效地開發利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間資源,成為擴充基礎設施容量,提高城市綜合防災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與節約土地資源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新建建筑物根據城市規劃的要求,多已考慮了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然而,大量的既有建筑因為歷史的原因,缺少前瞻性而未設計地下停車場等,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出現了停車難。因此,對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間的開發是一項艱巨而迫切的任務。 專利技術專利“板式基礎托換法”(ZL200610045257. 4)、“施工既有建筑物地下室的靜壓樁工藝”(ZL200710116226.8)、“框架結構建筑物獨立基礎逐根托換法地下增層工藝”(ZL201010226555. X)、框架結構獨立基礎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層方法(ZL201110075492. 7)等均是針對框架結構獨立基礎的地下增層方法,但不適合應用于條形基礎。在論文“高承臺鋼管樁受壓穩定性的試驗研究和數值分析”一文中提出了利用墻兩側鋼管支撐墻體,鑿除原基礎并增設地下室的方法。但該方法適用條形基礎建筑物地下增層,但未考慮鋼管之間的拉結,以增加鋼管的穩定,因此不適合深度開挖,以增設多層地下室。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型鋼加水平拉結桿件支撐既有建筑增設多層地下室工藝,利用該工藝可實現條形基礎建筑多層地下室的地下加層工程,保證了托換結構的安全,型鋼和水平拉結桿件和回收利用,降低了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型鋼加水平拉結桿件支撐既有建筑增設多層地下室工藝,鉆孔預埋型鋼以支撐既有建筑,開挖既有建筑下方的土方,隨著土方開挖深度的增加,土對型鋼的約束作用減弱,型鋼的穩定性降低,在型鋼間增設水平拉結桿件,可提高被開挖型鋼的穩定性,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既有建筑下方土方的深開挖,并可增設多層地下室,具體步驟如下 (1)用鉆機泥漿護壁成孔,成孔深度至持力土層; (2)清孔后,在孔的下部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直到擬建地下室底板位置; (3)施工托換梁在兩側夾住既有建筑墻體; (4)在擬建地下室高度范圍插入型鋼;型鋼下端錨入擬建地下室底板之下的持力土層內至少lm,上端支撐連接托換梁的托換承臺; (5)在插入型鋼的鉆孔中灌注砂、石或標號C15的混凝土,對型鋼產生約束,保證型鋼的穩定性; (6)開挖既有建筑下方土方,同時清除型鋼四周的砂、石或標號C15的混凝土;基礎下方的土方被挖除后,既有建筑的荷載轉移至型鋼上,可將原基礎截除;(7)為保證型鋼的穩定性,每開挖2至3米深度的土方,即在型鋼間設置一道水平拉結桿件,以保證型鋼的穩定性;型鋼與水平拉結桿件的連接方法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栓連接;為了保護型鋼與水平拉結桿件的接頭處不被泥漿或填埋的砂、石、混凝土污染,在型鋼插入鉆孔之前,將接頭處用塑料布或油氈等包裹; (8)開挖至多層地下室的底板標高處,施工混凝土墊層、底板防水層和地下室底板; (9)在每組型鋼中間位置施工地下室墻體,使地下室墻體與既有建筑墻體平面位置上一致; (10)地下室墻體經混凝土澆筑至水平拉結桿件底端時,在混凝土地下室墻體中預埋鋼筋與型鋼相連,拆除原水平拉結桿件,預埋鋼筋代替水平拉結桿件,保證型鋼穩定性;拆除了水平拉結桿件,形成了大空間,以保證混凝土墻體、梁、板的施工; (11)地下室墻體澆筑至原既有建筑墻體處,用干硬的水泥砂漿或膨脹混凝 土將兩者連接; (12)回收型鋼和水平拉結桿件。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基于在承受豎向荷載的型鋼(鋼管或H型鋼)之間加設水平拉結桿件,提高豎向受壓型鋼穩定性的原理,提出了水平拉結型鋼支撐既有建筑地下增層的工藝鉆孔預埋型鋼以支撐既有建筑物,開挖建筑物下方的土方。隨著土方開挖深度的增加,土對型鋼的約束作用減弱,型鋼的穩定性降低。在型鋼間增設水平拉結桿件,可提高被開挖型鋼的穩定性。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既有建筑下方土方的深開挖,并可增設多層地下室。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條形基礎建筑多層地下室的地下加層工程,保證了托換結構的安全,型鋼和水平拉結桿件和回收利用,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托換結構平面布置 圖2是泥漿護壁成孔示意 圖3是插入型鋼不意 圖4是開挖土方并設置水平拉結桿件; 圖5是水平拉結桿件的水平布置 圖6是地下室土方開挖完畢并澆筑底板混凝土 圖7是澆筑地下室墻體用預埋水平拉結桿件與型鋼相連并拆除原水平拉結桿件; 圖8是繼續澆筑地下室墻體和樓板直至與既有建筑墻體連接 圖9是拆除和回收鋼管 其中I——既有建筑墻體;2——托換梁;3——托換承臺;4——型鋼;5——擬建地下室需開挖的土層;6——持力土層;7——鉆孔;8——水平拉結桿件;9——地下室底板;10—地下室墻體;11—地下室樓板。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9所示,型鋼加水平拉結桿件支撐既有建筑增設多層地下室工藝,鉆孔7預埋型鋼4以支撐既有建筑,開挖既有建筑下方擬建地下室需開挖的土層5的土方,隨著土方開挖深度的增加,土對型鋼4的約束作用減弱,型鋼4的穩定性降低,在型鋼4間增設水平拉結桿件8,可提高被開挖型鋼4的穩定性,利用該方法可實現既有建筑下方土方的深開挖,并可增設多層地下室,具體步驟如下 (1)用鉆機泥漿護壁成孔,成孔深度至持力土層6; (2)清孔后,在孔的下部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直到擬建地下室底板9位置; (3)施工托換梁2在兩側夾住既有建筑墻體I; (4)在擬建地下室高度范圍插入型鋼4;型鋼4下端錨入擬建地下室底板9之下的持力土層6內至少lm,上端支撐連接托換梁2的托換承臺3 ; (5)在插入型鋼4的鉆孔7中灌注砂、石或C15的混凝土,對型鋼4產生約束,保證型鋼4的穩定性; (6)開挖既有建筑下方擬建地下室需開挖的土層5的土方,同時清除型鋼4四周的砂、石或C15的混凝土 ;基礎下方的土方被挖除后,既有建筑的荷載轉移至型鋼4上,可將原基礎截除; (7)為保證型鋼4的穩定性,每開挖2至3米的土方,即在型鋼4間設置一道水平拉結桿件8,以保證型鋼的穩定性確定;型鋼4與水平拉結桿件8的連接方法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栓連接;為了保護型鋼4與水平拉結桿件8的接頭處不被泥漿或填埋的砂、石、混凝土污染,在型鋼4插入鉆孔之前,將接頭處用塑料布或油氈等包裹; (8)開挖至多層地下室的底板標高處,施工混凝土墊層、底板防水層和地下室底板9; (9)在每組型鋼4中間位置施工地下室墻體10,使地下室墻體10與既有建筑墻體平面位置上一致; (10)地下室墻體10經混凝土澆筑至水平拉結桿件8底端時,在混凝土地下室墻體10中預埋鋼筋與型鋼4相連,拆除原水平拉結桿件,預埋鋼筋代替水平拉結桿件,保證型鋼穩定性;拆除了水平拉結桿件,形成了大空間,以保證混凝土地下室墻體、地下室梁、地下室樓板11的施工; (11)地下室墻體10澆筑至原既有建筑墻體處,用干硬的水泥砂漿或膨脹混凝土將兩者連接; (12)回收型鋼4和水平拉結桿件8。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型鋼加水平拉結桿件支撐既有建筑增設多層地下室工藝,其特征是,鉆孔預埋型鋼以支撐既有建筑,開挖既有建筑下方的土方,在型鋼間增設水平拉結桿件,具體步驟如下:(1)用鉆機泥漿護壁成孔,成孔深度至持力土層;(2)清孔后,在孔的下部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漿,直到擬建地下室底板位置;(3)施工托換梁在兩側夾住既有建筑墻體;(4)在擬建地下室高度范圍插入型鋼;型鋼上端支撐連接托換梁的托換承臺;(5)在插入型鋼的鉆孔中灌注砂、石或C15混凝土,對型鋼產生約束,保證型鋼的穩定性;(6)開挖既有建筑下方土方,同時清除型鋼四周的砂、石或C15的混凝土;基礎下方的土方被挖除后,既有建筑的荷載轉移至型鋼上,將原基礎截除;(7)為保證型鋼的穩定性,每開挖2至3米的土方,即在型鋼間設置一道水平拉結桿件,以保證型鋼的穩定性;(8)開挖至多層地下室的底板標高處,施工混凝土墊層、底板防水層和地下室底板;(9)在每組型鋼中間位置施工地下室墻體,使地下室墻體與既有建筑墻體平面位置上一致;(10)地下室墻體經混凝土澆筑至水平拉結桿件底端時,在混凝土地下室墻體中預埋鋼筋與型鋼相連,拆除原水平拉結桿件,預埋鋼筋代替水平拉結桿件,保證型鋼穩定性;拆除了水平拉結桿件,形成了大空間,以保證混凝土墻體、梁、板的施工;(11)地下室墻體澆筑至原既有建筑墻體處,用干硬的水泥砂漿或膨脹混凝土將兩者連接;(12)回收型鋼和水平拉結桿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強,張鑫,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建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