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人機U型VHF天線,包括U型的輻射體,輻射體套在絕緣護套中,所述輻射體包括一個U型的輻射體支架,輻射體支架上等螺距繞制輻射帶,輻射體支架一端接固定座,另一端接天線座,輻射帶與天線座中的匹配器連接,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采用了寬頻帶阻抗匹配技術,應用了Advanced?Design?System2009仿真優(yōu)化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天線高度問題,實現了良好的寬頻帶阻抗匹配,從而有效提高了天線輻射效率,提高了天線增益,具有拆裝方便、抗毀和“三防”性能良好的優(yōu)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天線
,適合用于無人機機載超短波跳頻電臺,涉及ー種無人機U型VHF天線。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無人機通信系統(tǒng)中VHF(超短波)頻段使用的天線大部分是刀形天線或直桿天線。VHF (超短波)頻段刀形天線由于其物理尺寸受限,天線增益較低,不能滿足無人機機載平臺中繼通信的需要;直桿天線又由于長度太長,在很多中小型無人機上沒有安裝位置。而無人機的使用場合日益廣泛,作戰(zhàn)效能逐漸明顯和突出。所以現迫切需要研制新型天線以解決中小型無人機VHF頻段天線安裝問題和改善無人機機載系統(tǒng)的戰(zhàn)術通信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人機U型VHF天線,工作頻率為30MHz 88MHz VHF (超短波),提高了無人機通信系統(tǒng)中VHF (超短波)頻段的使用效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人機U型VHF天線,包括U型的輻射體1,輻射體I套在絕緣護套2中,所述輻射體I包括ー個U型的輻射體支架5,輻射體支架5上等螺距繞制輻射帶8,輻射體支架5 一端接固定座7,另一端接天線座6,輻射帶8與天線座6中的匹配器21連接。所述輻射體支架5包括橫向絕緣支管10,橫向絕緣支管10的兩端分別通過連接頭12連接第一豎向絕緣支管9和第二豎向絕緣支管11。所述橫向絕緣支管10、第一豎向絕緣支管9和第二豎向絕緣支管11均是直徑為25mm的PPR熱熔管,第一豎向絕緣支管9長度為350mm、橫向絕緣支管10長度為520mm、第ニ豎向絕緣支管11長度為415_,各絕緣支管和連接頭12之間用熱熔槍安裝固定。所述輻射帶8為寬度2. 5mm的銅帶,繞制螺距為3mm。所述天線座6包括一個匹配器外殼13,匹配器21位于匹配器外殼13中,匹配器外殼13的頂端連接輻射體支架5,底端連接帶插座的底蓋14。所述匹配器外殼13與輻射體支架5連接處設置有絕緣柱15。所述底蓋14由安裝底蓋18和設置在安裝底蓋18上的TNC-KF插座19構成。所述匹配器外殼13包括ー個匹配盒22,匹配器21安裝在匹配盒22中,匹配盒22內側壁與匹配器21間設置有絕緣襯套24,匹配盒22頂部和底部均與匹配器21間設置絕緣墊片25,匹配盒22頂端與輻射體支架5連接,連接側有絕緣襯墊23。所述匹配器21的匹配網絡電路包括第一電感27、第二電感28、第三電感29、第四電感30、第一電容31和第二電容32,第一電感27的一端為匹配器21的輸出端,接福射帶8,另一端接第二電感28和第一電容31的一端,第二電感28的另一端接第三電感29的一端,第三電感29的另一端接第四電感30和第二電容32的一端,第四電感30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容31和第二電容32的另一端為匹配器21的輸入端。所述第一電感27電感量為L=44uH,第二電感28電感量為L=9uH,第三電感29電感量為L=44uH,第四電感30電感量為9uH,第一電容31的容值為C=20p,第二電容32的容值為C=43p。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寬頻帶阻抗匹配技術,應用了 Advanced DesignSyStem2009仿真優(yōu)化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天線高度問題,實現了良好的寬頻帶阻抗匹配,從而有效提高了天線輻射效率,提高了天線增益。具有拆裝方便、抗毀和“三防”性能良好的優(yōu)點,天線滿足國防使用要求。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總體結構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天線輻射體結構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天線輻射體支架結構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天線座結構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固定座結構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帶插座的底蓋結構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帶外殼的匹配器結構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匹配器匹配網絡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參照圖I,本專利技術一種無人機U型VHF天線,包括U型的輻射體I,輻射體I套在絕緣護套2中,絕緣護套2上用小螺釘4安裝天線銘牌3,用以顯示天線信息。本結構采用底部饋電模式,應用了寬頻帶阻抗匹配原理。同時選用具有良好線性特性和耐高功率容量的器件,以解決天線高度問題和在工作頻帶范圍內的阻抗匹配、噪聲干擾、功率容量、頻率響應的線性度等問題。參照圖2,本專利技術的天線輻射體I主要由輻射體支架5、天線座6、固定座7和輻射帶8構成。其中福射帶8為2. 5mm銅帶,將福射帶8按照3mm的均勻螺距繞制在福射體支架5上,以固定座7位置為起始端,并用膠帶固定,天線座6和固定座7均采用螺紋結構與輻射體支架5安裝,并均勻涂覆螺紋緊固劑。輻射帶8的起始端用膠帶固定即可,終止端與匹配器21的輸出端用焊錫焊接。參照圖3,本專利技術的輻射體支架5包括橫向絕緣支管10,橫向絕緣支管10的兩端分別通過連接頭12連接第一豎向絕緣支管9和第二豎向絕緣支管11。各個絕緣支管均是直徑為25mm的PPR熱熔管,第一豎向絕緣支管9長度為350mm、橫向絕緣支管10長度為520mm、第二豎向絕緣支管11長度為415mm,各絕緣支管和連接頭12之間用熱熔槍安裝固定。參照圖4,本專利技術所述天線座6包括一個匹配器外殼13,匹配器21位于匹配器外殼13中,匹配器外殼13的頂端連接輻射體支架5,連接處設置有絕緣柱15,底端連接帶插座的底蓋14。參照圖5,本專利技術固定座7主要由頂端底蓋16和絕緣柱17構成,頂端底蓋16蓋在絕緣柱17上。參照圖6,本專利技術帶插座的底蓋14主要由安裝底蓋18和設置在安裝底蓋18上的TNC-KF插座19構成,安裝底蓋18通過螺釘2 0與輸入端裝置連接。 參照圖7,本專利技術帶外殼的匹配器13主要由匹配器21、匹配盒22、絕緣襯墊23、絕緣襯套24和絕緣墊片25構成。匹配器21安裝在匹配盒22中,匹配盒22內側壁與匹配器21間設置有絕緣襯套24,匹配盒22頂部和底部均與匹配器21間設置絕緣墊片25,匹配盒22頂端與輻射體支架5連接,連接側有絕緣襯墊23。其中絕緣襯墊23和絕緣襯套24外表面均勻涂覆有環(huán)氧樹脂后裝入匹配盒22,之后裝入匹配器21,最后將絕緣墊片25用螺紋結構裝入匹配盒22。參照圖8,本專利技術所述匹配器21的匹配網絡電路包括第一電感27、第二電感28、第三電感29、第四電感30、第一電容31和第二電容32,第一電感27的一端為匹配器21的輸出端,接輻射帶8,另一端接第二電感28和第一電容31的一端,第二電感28的另一端接第三電感29的一端,第三電感29的另一端接第四電感30和第二電容32的一端,第四電感30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容31和第二電容32的另一端為匹配器21的輸入端,輸入端的接地線與TNC-KF插座19的地焊接。該匹配器有效解決了天線的寬頻帶阻抗匹配問題,所選用的器件均具有良好線性特性和較高的功率容量。第一電容31容值為20p,第二電容32容值為43p,第一電感27電感量為44uH,,第二電感28電感量為9uH,第三電感29uH電感量為44uH,第四電感30電感量為9uH。在該天線的工作頻率范圍(30MHz 88MHz)內,有3個倍頻程,已經屬于寬帶和超寬帶的范疇,因此在工作頻段內良好的阻抗匹配尤其重要。負則就會降低發(fā)射機的有效功率,影響通信效果。在該天線中就需要保證天線的輸入阻抗與電臺的輸出阻抗良好匹配。在本天線中的做法是在電臺和天線之間増加ー個無源網絡,這樣就可以實現良好的阻抗匹配,從而保證通信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人機U型VHF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的輻射體(1),輻射體(1)套在絕緣護套(2)中,所述輻射體(1)包括一個U型的輻射體支架(5),輻射體支架(5)上等螺距繞制輻射帶(8),輻射體支架(5)一端接固定座(7),另一端接天線座(6),輻射帶(8)與天線座(6)中的匹配器(21)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盧攀,張偉東,于汶濤,張志云,趙艷,李勉,
申請(專利權)人:寶雞烽火諾信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