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按壓式音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該基座上設置有安裝位,該安裝位形成有供音頻線穿過的缺口;連接端子,該連接端子安裝于所述安裝位處,并與固定于基座后端面的音頻端子電性連接;定位栓,該定位栓固定于基座上,并與連接端子形成電性連接,其中,該定位栓中設置有與所述缺口對應的第一通孔;按帽,其套接于定位栓上,該按帽與定位栓之間設有復位彈簧,令按帽被按壓后,按帽上設置的第二通孔與定位栓的第一通孔及安裝位形成的缺口相連通,以裝配音頻線。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裝配快捷、連接穩定,且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連接器產品
,特指ー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連接穩定的按壓式音頻連接器。
技術介紹
近來,即使在家中也可以體驗在電影院中看那樣的迫力及臨場感,即所謂的家庭劇院已逐漸普及。家庭劇院是在大熒幕上放映影像、和其影像相對應的多頻道,如5. I頻道的喇叭中所發出纖細具高真實感,而且與具迫力的音響效果等相輔,可享受到音響設備無法比擬的影像及音響效果。音響設備通常需要外接喇叭(揚聲器),這樣就需要將每個喇叭上的音頻線連接到音響設備的音頻線連接器中。傳統的音頻線連接器連接方式一般采用的是螺釘(或螺栓)緊 固的方式,即該連接器對應的觸點采用螺釘與螺紋孔配合的方式,使用時,先將音頻線纏繞在螺釘上,再通過螺紋連接將螺釘固定在對應的螺紋孔中,從而形成電性接觸。上述的音頻線連接器連接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連接器中的音頻端子、接地端子還需要連接至音響設備中對應的電路板中,如何確保音頻端子、接地端子在連接器中保持穩固,是目前主要需要克服的問題,同時,還需要確保音頻端子與接ロ處的接觸件(如螺紋孔中的接觸片)形成穩定連接,另外,在使用時,需要先將音頻線纏繞在螺釘上,再通過螺紋連接將螺釘固定在對應的螺紋孔中,從而形成電性接觸,這樣操作起來不方便。本專利技術人經過不斷實驗,提出了以下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ー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連接穩定的按壓式音頻連接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按壓式音頻連接器,其包括一基座,該基座上設置有安裝位,該安裝位形成有供音頻線穿過的缺ロ ;連接端子,該連接端子安裝于安裝位處,并與固定于基座后端面的音頻端子電性連接;定位栓,該定位栓固定于基座上,并與連接端子形成電性連接,其中,該定位栓中設置有與所述缺ロ對應的第一通孔;按帽,其套接于定位栓上,該按帽與定位栓之間設有復位彈簧,令按帽被按壓后,按帽上設置的第二通孔與定位栓的第一通孔及安裝位形成的缺ロ相連通,以裝配音頻線。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兩個音頻端子之間通過料帶一體連接,插接安裝到基座后去除料帶,令音頻端子一次性裝配。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定位栓包括本體及成型于本體后端的軸體部,該本體設置有所述的第一通孔以及位于第一通孔旁側的銷軸,該本體前端還設置有用于裝配所述復位彈簧的凹槽。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按帽中設置有容納所述定位栓的容槽及貫通容槽并與所述銷軸相匹配的滑槽,該按帽的容槽套接于定位栓上,且銷軸卡嵌于滑槽中,令按帽活動安裝于定位栓上。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定位件為ー螺母,所述定位栓的軸體部末端形成有與該螺母相匹配的螺紋段,并通過該螺紋段與螺母及一墊片匹配安裝,令定位栓固定于所述的基座上。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定位件為ー卡扣件,該卡扣件設置有數個倒刺,且該倒刺末端圍成ー限位空間,所述定位栓的軸體部穿過該定位件的限位空間,定位件的倒刺卡嵌于軸體部末端的限位槽中,令定位栓固定于所述的基座上。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定位件設置有數個倒刺,且該倒刺末端圍成一限位空間,所述定位栓的軸體部穿過該定位件的限位空間,定位件的倒刺卡嵌于軸體部末端的限位槽中,令定位栓固定于所述的基座上。 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連接端子兩側形成有與基座卡扣連接的長延伸臂和短延伸臂,于基座的安裝位處設置有與長延伸臂和短延伸臂對應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其中,該長延伸臂及短延伸臂分別一體成型有第一、第二卡片;所述的第一插槽及第ニ插槽內分別形成有與第一、第二卡片卡扣配合的第一、第二卡位。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音頻端子包括一體成型的連接部、彎折部和引腳部,其連接部由第一插槽后端插入,通過其彎折部形成的彎折令引腳部向下延伸,其中,連接部與所述連接端子的長延伸臂貼合相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中音頻端子能夠實現一次性裝配,快捷、方便。2、本專利技術使用時,通過按壓按帽,令按帽上的第二通孔與定位栓的第一通孔及安裝位形成的缺ロ相連通,將音頻線的芯線插入即可完成裝配,且能夠使音頻線穩定的安裝于連接器中,使用起來十分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立體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另ー視角的立體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未去掉料帶時的立體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基座的后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連接端子的立體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音頻端子的立體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接地端子的立體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ニ的立體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ニ的立體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ニ中定位件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I基座11安裝位110套體111穿孔112缺ロ113接地插槽 114第一插槽 115第二插槽116第一^N立 117第二卡位 12支撐架2連接端子201穿孔21長延伸臂211第一^^片 22短延伸臂221第二卡片3音頻端子30料帶31連接部32彎折部33引腳部4定位栓41本體411第一通孔412銷軸413凹槽42軸體部421螺紋段422限位槽5按帽511第二通孔 60限位空間61倒刺512滑槽6定位件7復位彈簧8接地端子81連接部82彎折部83引腳部9墊片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ー步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8所示,一種按壓式音頻連接器,其包括基座I、安裝于基座I上的連接端子2、音頻端子3、定位栓4、按帽5、接地端子8。具體而言,所述的基座I上設置有安裝位11,該安裝位11形成有供音頻線穿過的缺ロ 112以及貫穿基座I的穿孔111 ;所述的安裝位11還設置有與按帽5匹配的套體110,于套體110上開設有所述的缺ロ 112。所述的基座I的后端面還形成有對音頻端子3、接地端子8形成支撐固定的的支撐架12。所述連接端子2安裝于所述安裝位11處,并與固定于基座I后端面的音頻端子3電性連接;該連接端子2兩側形成有與基座I卡扣連接的長延伸臂21和短延伸臂22,于基座I的安裝位11處設置有與長延伸臂21和短延伸臂22對應的第一插槽114和第二插槽115,其中,該長延伸臂21及短延伸臂22分別一體成型有第一、第二卡片211、221 ;所述的第一插槽114及第ニ插槽115內分別形成有與第一、第二卡片211、221卡扣配合的第一、第ニ卡位 116、117。在制造本專利技術時,所述兩個音頻端子3之間通過料帶30 —體連接,插接安裝到基座I后去除料帶30,令首頻〗而子3 —次性裝配。所述的音頻端子3包括一體成型的連接部31、彎折部32和引腳部33,其連接部31由第一插槽114后端插入,通過其彎折部32形成的彎折令引腳部33向下延伸,其中,連接部31與所述連接端子2的長延伸臂21貼合相接。所述的定位栓4的軸體部42穿過所述連接端子2設置的穿孔201及安裝位11中的穿孔111與一定位件6固定連接,令定位栓4固定于基座I上,并與連接端子2形成電性連接,其中,該定位栓4中設置有與所述缺ロ 112對應的第一通孔411。所述的定位栓4包括本體41及成型于本體41后端的軸體部42,該本體41設置有所述的第一通孔411以及位于第一通孔411旁側的銷軸412,該本體41前端還設置有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壓式音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基座(1),該基座(1)上設置有安裝位(11),該安裝位(11)形成有供音頻線穿過的缺口(112);連接端子(2),該連接端子(2)安裝于所述安裝位(11)處,并與固定于基座(1)后端面的音頻端子(3)電性連接;定位栓(4),該定位栓(4)固定于基座(1)上,并與連接端子(2)形成電性連接,其中,該定位栓(4)中設置有與所述缺口(112)對應的第一通孔(411);按帽(5),其套接于定位栓(4)上,該按帽(5)與定位栓(4)之間設有復位彈簧(7),令按帽(5)被按壓后,按帽(5)上設置的第二通孔(511)與定位栓(4)的第一通孔(411)及安裝位(11)形成的缺(112)相連通,以裝配音頻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明欣,許華,肖中波,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競躍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