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包括:激光器底板、激光器壓板、多個鏡托、多個彈性墊圈和鏡托壓板。通過使用本發明專利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可以滿足陣列激光器的光學要求,同時降低對機加工精度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激光器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在目前的投影設備市場中,激光光源日益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越來越多的廠商都相繼推出各種激光投影產品。作為激光光源的核心,激光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為達到高亮度,現有的激光光源一般都是將數十顆激光器陣列排布以形成陣列激光器,從而達到所需的亮度要求。 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一般都是由多個激光器組合而成,而且陣列激光器中的每個激光器都配置有一個準直鏡片。在實際應用情況下,陣列激光器對于激光器與準直鏡片的同軸度要求極高,而且由于各個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與對應的準直鏡片之間的距離在光學設計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數,因此對于該距離的精度也有很高的要求。為了滿足上述的要求,則需要提供比較合理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在目前的現有技術,雖然已經提出了一些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但現有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幾乎都是最簡單的結構方式。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激光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 (a)為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 (b)為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如圖I所示,所述激光器10包括頂部11、底部12和引腳13。其中,所述激光器10的底部12的上表面即為該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14,而所述激光器10的頂部11還設置有可以輸出激光的激光器發射面15。如圖2 Ca)和圖2 (b)所示,所述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包括激光器底板21和激光器蓋板22。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21上開設有用于固定激光器10的通孔23,所述激光器10穿過所述通孔23固定在所述激光器底板21上。所述激光器蓋板22的底面壓在所述激光器底板21上;所述激光器蓋板22上開設有圓槽,用于固定準直鏡20 ;所述準直鏡20的下部固定在所述激光器蓋板22上的圓槽中。為了保證激光器10和準直鏡20之間的同軸度,所述激光器底板21和激光器蓋板22用精準定位進行限位。根據圖2所示可知,雖然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結構比較簡單,但是該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需要在兩塊平板(即激光器底板21和激光器蓋板22)上分別加工出幾十個圓孔。由于圓孔加工的過程本身本來就很難保證極高的尺寸準確性,更何況是需要在兩塊平板上分別加工幾十個孔,并且要求這些孔之間有極高的同軸度,因此,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一般都難以滿足陣列激光器在光學上的嚴格要求,而且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制作過程中對于加工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成本也比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從而能夠滿足陣列激光器的光學要求,同時降低對機加工精度的要求。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其包括激光器底板、激光器壓板、多個鏡托、多個彈性墊圈和鏡托壓板;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激光器的引腳穿過的第一通孔,還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一通孔且可容置所述激光器的底部的第一階狀結構;所述激光器壓板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激光器的頂部穿過的第二通孔;每個第二通孔的邊緣上都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且可與所述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抵接的伸出部; 所述鏡托具有一圓柱狀本體,所述本體的中軸處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本體的正面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三通孔且可容置準直鏡的底部的第二階狀結構;所述本體的背面設置有一環繞所述第三通孔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三通孔且可容置所述激光器頂部的第三階狀結構;所述底座的底部穿過所述激光器壓板的第二通孔與所述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抵接;所述鏡托還具有環繞于所述本體外側的環筋;所述彈性墊圈,設置于所述鏡托的環筋上;所述鏡托壓板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所述鏡托本體的上部穿過的第四通孔,所述鏡托壓板的底面與所述鏡托的彈性墊圈抵接。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上的第一階狀結構的深度小于所述激光器的底部的高度。其中,所述激光器的底部設置有定位缺口 ;所述激光器底板的第一通孔上設置有與所述激光器的定位缺口相對應的定位凸起部。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個預定位柱;所述激光器壓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預定位柱相對應的第一預定位孔;所述鏡托壓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預定位柱相對應的第二預定位孔。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的上表面上還設置有多個固定通孔;所述激光器壓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通孔相對應的第一螺釘過孔;所述鏡托壓板上設置有與所述固定通孔相對應的第二螺釘過孔。其中,所述激光器壓板由鋼板制成。其中,所述激光器壓板的厚度約為1mm。其中,所述鏡托底座與所述激光器的頂部的接觸之處通過點膠固定。其中,所述鏡托壓板由鋼板制成.其中,所述鏡托壓板的厚度約為1mm。其中,所述鏡托壓板上的第四通孔的直徑大于所述鏡托上的環筋的直徑。 其中,所述彈性墊圈由硅橡膠材料制成。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專利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中主要包括激光器底板、激光器壓板、多個鏡托、多個彈性墊圈和鏡托壓板。其中,由于每一個激光器與其對應的準直鏡是設置在同一個鏡托上,且所述鏡托底座的底部與所述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直接抵接,因此可以很好地保證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與準直鏡之間的距離,從而可以很好地滿足陣列激光器的光學要求,達到設計目的。此外,由于對于陣列激光器中的每一個激光器,均可通過調節對應的鏡托來調整該激光器與其對應的準直鏡之間的同軸度,使得陣列激光器與陣列準直鏡之間的對準關系變為單個對準,從而大大降低了對激光器底板、激光器壓板和鏡托壓板的機械加工精度,有效地降低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生產成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及其附圖。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激光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 Ca)為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 (b)為現有技術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激光器底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激光器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 (a)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鏡托的正面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 (b)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鏡托的背面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 (C)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鏡托的俯視圖;圖7 (d)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鏡托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激光器、鏡托和準直鏡的裝配示意圖;圖9 (a)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彈性墊圈的正視圖;圖9 (b)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彈性墊圈的側視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鏡托壓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3至圖10,本實施例中的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包括激光器底板31、激光器壓板32、多個鏡托33、多個彈性墊圈34和鏡托壓板35。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31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激光器10的引腳13穿過的第一通孔310,還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一通孔310且可容置所述激光器10的底部12的第一階狀結構311 ;所述激光器壓板32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激光器10的頂部11穿過的第二通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陣列激光器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底板、激光器壓板、多個鏡托、多個彈性墊圈和鏡托壓板;其中,所述激光器底板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激光器的引腳穿過的第一通孔,還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一通孔且可容置所述激光器的底部的第一階狀結構;所述激光器壓板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激光器的頂部穿過的第二通孔;每個第二通孔的邊緣上都設置有兩個相對設置的且可與所述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抵接的伸出部;所述鏡托具有一圓柱狀本體,所述本體的中軸處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本體的正面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三通孔且可容置準直鏡的底部的第二階狀結構;所述本體的背面設置有一環繞所述第三通孔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環繞所述第三通孔且可容置所述激光器頂部的第三階狀結構;所述底座的底部穿過所述激光器壓板的第二通孔與所述激光器的光學基準面抵接;所述鏡托還具有環繞于所述本體外側的環筋;所述彈性墊圈,設置于所述鏡托的環筋上;所述鏡托壓板上設置有多個可供所述鏡托本體的上部穿過的第四通孔,所述鏡托壓板的底面與所述鏡托的彈性墊圈抵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建春,
申請(專利權)人:海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