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口腔醫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狀框架、帶突起底面,突起沿敞口盒狀框架內周間隔分布,帶突起底面中部平;所述的敞口盒裝框架外壁為馬蹄形,內壁為大于或等于五邊形。它提供了一種操作方便,模擬逼真,且可重復使用,安裝和拆卸都很方便,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適合大批量生產的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口腔醫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
技術介紹
口腔蠟牙合堤是口腔義齒或活動義齒修復過程中必須的材料之一,一般用于記錄和轉移患者個體化的上下頜頜位關系。例如,無牙頜患者由于天然牙列全部缺失,上下頜間位置關系完全喪失了正常的咬合關系。在進行義齒修復時醫師通常會用口腔蠟牙合堤來代替天然牙列,恢復并記錄上下頜間的正確位置關系并轉移復制到特定口腔治療裝置(牙合架)上,然后口腔技師也會根據蠟牙合堤來進行義齒人工牙的排列和加工。由于不同牙位的天然牙牙冠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態,因此在制作口腔蠟牙合堤時一般前牙區高度較長、寬度較窄,向前磨牙區、磨牙區逐漸變短、變寬。目前臨床制作蠟牙合堤的方法主要采用手工制作,即將牙科蠟片烤軟卷成約8-lOmm直徑的蠟條,按牙槽嵴形狀粘著于基托上,引入口中,趁蠟堤較軟時,以牙合平面規按壓其表面,形成平面,記錄頜位關系,并制作義齒蠟型。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費時、費力,制作完成的口腔蠟牙合堤大小規格不盡一致,而且對于初學者掌握比較困難,因此臨床迫切需要有一種標準的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此外,口腔修復臨床上在義齒基托成型后需要進行新義齒“二次上架”的操作,即 將加工完成的義齒連同缺牙模型復位至原先牙合架上進行精細咬合調整,以避免義齒在技工室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誤差或差錯。為了將義齒及模型準確復位至牙合架上,一般會預先將缺牙石膏模型底座手工打磨成一定規則形狀,然后在模型底面上再加工出多條復位溝槽,這些溝槽將保證義齒基托成型后能將義齒及模型準確復位至牙合架。臨床一般通過手工打磨方式,在模型底座底面上用鎢鋼磨頭磨出V形或U形溝槽,存在缺點是形態、大小不一致。以上兩種操作,尚未見有專門的成型模具裝置報導。現有手工操作的落后方式,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也會影響口腔修復過程的精確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模擬逼真,且可重復使用,安裝和拆卸都很方便,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適合大批量生產的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狀框架、帶突起底面,突起沿敞口盒狀框架內周間隔分布,帶突起底面中部平。所述的敞口盒裝框架外壁為馬蹄形,內壁所圍成的圖形為邊數為不小于5的多邊形。所述的帶突起底面中的突起是V字形,敞口盒狀框架底部內周間隔分布4-6個V字形突起。所述的帶突起底面中的突起是U字形,敞口盒狀框架底部內周間隔分布4-6個U字形突起。所述的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包括呈馬蹄形的硅膠部件,底部平,外周與敞口盒狀框架內層的邊沿相匹配。所述的馬蹄形的硅膠部件沿弧線邊和中心區域之間形成馬蹄形凹槽,馬蹄形凹槽中間與前牙槽骨寬窄、高低相似。本技術的優點是具有不易損壞、操作簡便、精確省時等優點。模具A在口腔模型灌制時就能直接制作好分離模型用溝槽。改善了傳統模型底座的不足,讓口腔模型制備更完美。模具B公開了一種臨床用于蠟液澆注成形制造蠟牙合堤所使用的模具。預成蠟 牙合堤平均值的外形,易于牙科醫師記錄頜位關系,能縮短就診時間,提高準確率。模具A、B組合后,方便攜帶,一具多能。滿足口腔義齒轉移頜位關系的多種需要,實現口腔義齒鑲配的精確化、快捷化操作。附圖說明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口腔印|旲底座成型|旲具(|旲具A)不意圖;圖3是蠟牙合堤預成模具(模具B)示意圖。圖中1、敞口盒狀框架;2、帶突起底面;3、馬蹄形的硅膠部件;4、馬蹄形凹槽。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0018如圖2所示,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狀框架I、帶突起底面2,突起沿敞口盒狀框架I內周間隔分布,帶突起底面2中部平,帶突起底面2用于翻制模型底座時在模型底座上留凹槽。[0019帶突起底面2中的突起可以是V字形,敞口盒狀框架I俯視外壁外形呈馬蹄形,內壁所圍成的圖形為邊數為不小于5的多邊形,底面和側壁的底座邊緣較中間厚,形成一個有連續邊緣無頂面的敞口盒狀支撐;中間底部平,敞口盒狀框架I用于翻制石膏模型時容納石膏材料。敞口盒狀框架I底部內周間隔分布4-6個V字形突起,用于翻制模型底座時在模型底座上留下V字形凹槽。[0020突起底面2中的突起或是U字形,敞口盒狀框架I底部內周間隔分布4_6個U字形突起,翻制模型底座時在模型底座上留下U字形凹槽。[0021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如圖3所示,包括呈馬蹄形的硅膠部件3,底部平,外周與所述的敞口盒狀框架I內層的邊沿相匹配。馬蹄形的硅膠部件3沿弧線邊和中心區域之間形成馬蹄形凹槽4,馬蹄形凹槽4中間與前牙槽骨寬窄、高低相似。從矢狀面觀呈下寬上窄的梯形,略窄為前牙區以便于排列人工牙,略寬后牙區,用蠟液澆注置換所述的馬蹄形凹槽4形成口腔蠟牙合堤。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狀框架(I)、帶突起底面(2 ),突起沿敞口盒狀框架(I)內周間隔分布,帶突起底面(2)中部平。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敞口盒裝框架(I)外壁為馬蹄形,內壁所圍成的圖形為邊數不小于5的多邊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帶突起底面(2 )中的突起是V字形,敞口盒狀框架(I)底部內周間隔分布4-6個V字形突起。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帶突起底面(2 )中的突起是U字形,敞口盒狀框架(I)底部內周間隔分布4-6個U字形突起。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包括呈馬蹄形的硅膠部件(3),底部平,外周與敞口盒狀框架(I)內層的邊沿相匹配。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馬蹄形的硅膠部件(3)沿弧線邊和中心區域之間形成馬蹄形凹槽(4),馬蹄形凹槽(4)中間與前牙槽骨寬窄、高低相似。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口腔醫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狀框架、帶突起底面,突起沿敞口盒狀框架內周間隔分布,帶突起底面中部平;所述的敞口盒裝框架外壁為馬蹄形,內壁為大于或等于五邊形。它提供了一種操作方便,模擬逼真,且可重復使用,安裝和拆卸都很方便,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適合大批量生產的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文檔編號A61C13/34GK202654257SQ201120337449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9日專利技術者趙雯, 吳國鋒, 鄭曉娟, 李變瑢, 謝誠 申請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口腔蠟牙合堤成型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蠟牙合堤預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雯,吳國鋒,鄭曉娟,李變瑢,謝誠,
申請(專利權)人:吳國鋒,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