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連通相鄰空間的室外樓梯部品,包括預制的上層梯段、下層梯段、兩梯段間的休息平臺和樓梯圍護構件,所述室外樓梯部品位于上層陽臺和下層陽臺的外側,所述上層梯段的梯梁a伸至上層陽臺下方,梯梁a的最高點與上層陽臺樓板下表面使用連接螺栓錨固,所述下層梯段的梯梁b的最低點焊有封板,并使用連接螺栓將封板與下層陽臺樓板的側壁錨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住戶對室內空間的改造受制于現有建筑結構和產權的技術問題;解決了住戶改造建筑內部空間時過程繁瑣,耗日時長,嚴重影響日常居住的技術問題;解決了住戶在有條件進行空間升級時,另買新房重新裝修,老房子的裝修被浪費以及搬家帶來的時間和金錢上損失的技術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物的附屬構件。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社會對住宅的需求經歷了一個“注重數量——數量與質量并重一質量第一個性化、多樣化、高環境質量”的發展階段,許多國家的住宅產業化生產達到了高潮。日本在住宅的建造方面,很早就清晰地建構了 SI住宅的綠色建筑理念,將住宅的Skeleton (支撐體)與Infill (填充體)分開,住宅建造納入社會化大生產中,著重于住宅的時代性、社會性和持久性,實現住宅建設的規模化、標準化、裝配化、配套化。SI住宅在日本住宅建設中進行了許多成功的實踐,其綠色理念對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起了積極的作用。可以通過借鑒日本的設計建造經驗,來優化國內住宅的設計建造方式,實現國內住宅的產業化。 I、易變的住宅空間和產權商品房的住宅空間大多數是按照70年的產權進行銷售,在房型的設計上基本一次設計完成,缺乏對未來的預測和與之相對應的策略,房型改造余地小,與之相適應的住戶面窄。近年來,商品房內的住戶由于經濟實力的增長、家庭結構的變化、工作家庭的變動等因素,其對住房的改善性需求會不斷發生變化,因此也對保障性住房的空間和產權的變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將相鄰的平層小套打通變成大套,端部的平層小套南北打通變成大套,上下兩層相對應的小套加樓梯變成復式大套等等。而實際情況是,在商品房的建筑體系中發生類似這樣跨產權邊界的改造往往較少。2、住房空間和產權變化對室外樓梯部品設計的影響在商品房時代,更加應該考慮的是每戶居民在同一個居住地的實際居住時間平均是10-25年,今后甚至可能更短。在這段時間內,建筑空間和時空產權將會發生變化,如何給某一空間提供更多的同周邊空間連通的可能性成為設計的重點。在建筑結構體不變的前提下,在商品房的設計中應多考慮平層連通,上下層連通的可能性。原則上不應該把商品房設計看成一個靜態的建筑,而應該看成是一個可以逐步成長,容易轉變的時空體系,產權的變化盡可能小的受到隔斷以及可能性的阻礙。為了能夠便利地進行時空產權的變化,我們需要考慮各種空間的連通方式。平層之間的空間連通相對簡單,上下層空間也可以通過室內樓梯相互連通,困難的是上下層空間的錯位連通,尤其在建筑結構體不能改動的基礎下。在此背景下,我們想到了是否能通過一種工業化的部品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通過室外樓梯部品在每戶陽臺上的可靠連接,可以聯通以一戶為中心,和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八個方位的戶型空間的聯系,因此有了室外樓梯部品的設計。3、可持續建造的室外樓梯部品為了能夠便利地對住宅空間進行聯通,因此有必要設計一個室外樓梯部品,以便于在用戶需要時將樓梯部品安裝在室外陽臺處,使用戶可以通過室外樓梯部品從樓下走到樓上,聯通上下兩個居住空間。有利于居民對室內空間進行改造和升級,有利于住戶空間的可持續升級,減少搬家帶來的時間和金錢上的損失。由此可見現有的建筑結構形式在可持續升級的問題上存在以下技術問題一、住戶對室內空間的改造受制于現有建筑結構和產權;二、住戶改造建筑內部空間時過程繁瑣,耗日時長,嚴重影響日常居住;三、住戶在有條件進行空間升級時,通長會優先考慮另買新房,這樣則需重新裝修,而老房子的裝修又被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連通相鄰空間的室外樓梯部品, 解決住戶對室內空間的改造受制于現有建筑結構和產權的技術問題;解決住戶改造建筑內部空間時過程繁瑣,耗日時長,嚴重影響日常居住的技術問題;解決住戶在有條件進行空間升級時,另買新房重新裝修,老房子的裝修被浪費以及搬家帶來的時間和金錢上損失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連通相鄰空間的室外樓梯部品,包括預制的上層梯段、下層梯段、兩梯段間的休息平臺和樓梯圍護構件,所述室外樓梯部品位于上層陽臺和下層陽臺的外側,室外樓梯部品的人流方向與陽臺垂直,提升高度與建筑層高相同,所述上層梯段的梯梁a伸至上層陽臺下方,梯梁a的最高點與上層陽臺樓板下表面使用連接螺栓錨固,所述下層梯段的梯梁b的最低點焊有封板,并使用連接螺栓將封板與下層陽臺樓板的側壁錨固。所述上層梯段與上層陽臺樓板連接處的連接螺栓個數為2-4個,下層梯段與下層陽臺樓板連接處的連接螺栓個數為2-4個。所述上層梯段和下層梯段的寬度均至少為600mm。所述上層梯段和下層梯段的坡度均不大于45度。所述休息平臺的高度是下層陽臺層高的中段。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本技術可使住宅空間的進行有序聯通,對于居民居住空間的改善和居住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本技術緊貼住宅外墻,對其余相鄰住戶的住宅日照不造成影響,安裝時間短且便捷,施工方式以干作業為主,現場用工量少,所需建材的物流可一次到位,室外樓梯部品通過簡單的現場吊裝和安裝即可完成,室外樓梯部品的整個安裝過程為干作業,與傳統的安裝建設相比大大減少了對原有環境的干擾和破環。本技術可使住戶在有條件進行空間升級時優先考慮購買原有住房的樓上或樓下相鄰單元,充分利用原有住房,節約裝修與搬家的成本。本技術可以模塊化大量生產,并帶動相關住宅部品部件產業的發展,對今后住宅產業化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預制化建筑的推進。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A節點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I中B節點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 一上層梯段、I. I 一梯梁a、2 —下層梯段、2. I 一梯梁b、3 —上層陽臺樓板、4 一下層陽臺樓板、5 —連接螺栓、6 —封板、7 —休息平臺、8 —樓梯圍護構件。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附圖說明圖1-5所示,一種可連通相鄰空間的室外樓梯部品,包括預制的上層梯段I、下層梯段2、兩梯段間的休息平臺7和樓梯圍護構件8,所述室外樓梯部品為鋼結構, 位于上層陽臺和下層陽臺的外側,室外樓梯部品的人流方向與陽臺垂直,提升高度與建筑層高相同,所述上層梯段的梯梁al. I伸至上層陽臺下方,梯梁al. I的最高點與上層陽臺樓板3下表面使用連接螺栓5錨固,所述下層梯段的梯梁b2. I的最低點焊有封板6,并使用連接螺栓5將封板6與下層陽臺樓板4的側壁錨固。所述上層梯段I與上層陽臺樓板3連接處的連接螺栓5個數為2-4個,下層梯段2與下層陽臺樓板4連接處的連接螺栓5個數為2-4個。所述上層梯段I和下層梯段2的寬度均至少為600mm。所述上層梯段I和下層梯段2的坡度均不大于45度。所述休息平臺7的高度是下層陽臺層高的中段。通過對中國近五十年來的住宅房間的標準平面進行研究,疊加形成一個“最大公約數”。再以“最大公約數”為基本模數,根據國內南北方氣候差異,不同發展階段水平差異,百姓生活文化習慣差異等,衍生出多變的標準戶型平面,滿足居民多樣化的空間使用需求,形成水平向以600mm (標準板材的一半,傳統300模數的兩倍)為模數,高度以2400mm為模數的建筑結構體系。本實施例的室外樓梯部品同樣需遵循模數的尺寸,比如其樓梯的提升高度應與建筑的層高相一致,對于住宅而言一般為3000mm,樓梯的梯段凈寬為600_。本技術也是基于集裝箱物流體系的室外樓梯部品設計,是指以600mm為模數對部品部件進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連通相鄰空間的室外樓梯部品,包括預制的上層梯段(1)、下層梯段(2)、兩梯段間的休息平臺(7)和樓梯圍護構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樓梯部品為鋼結構,位于上層陽臺和下層陽臺的外側,室外樓梯部品的人流方向與陽臺垂直,提升高度與建筑層高相同,所述上層梯段的梯梁a(1.1)伸至上層陽臺下方,梯梁a(1.1)的最高點與上層陽臺樓板(3)下表面使用連接螺栓(5)錨固,所述下層梯段的梯梁b(2.1)的最低點焊有封板(6),并使用連接螺栓(5)將封板(6)與下層陽臺樓板(4)的側壁錨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曉杰,蘇運升,丁宇新,金曉飛,孫建運,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