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施工安全工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安全梯。
技術介紹
目前根據電力安全規程,梯子使用時,需要兩個人配合,一人梯上作業,一人梯下監護,而使用梯子時的安全角度控制主要靠監護人的目測;現常用的梯子,梯腳有一定的防滑作用,但不是特別牢靠,梯下監護人員常用按壓方式提高其牢固性。這種梯子有以下缺點1、目測方式不夠科學準確,較為簡單;2、適用過程中,控制角度意識不夠明確,常會忽略;3、梯子在外界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常有打滑現象,增加了作業人員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安全梯,提供梯子的工作角度,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梯子不在安全角度范圍內使用帶來的風險;外界條件比較惡劣的情況下,放下梯腳鋼刺,插入地下,增加梯子使用時的牢固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智能安全梯,包括梯體,其特征是梯體的底腳通過轉軸連接梯腳鋼刺,梯體的側面上安裝角度測量儀,角度測量儀上設有零度線,零度線的方向與梯體側面相平行,懸垂的一端固定在角度測量儀的中心,角度儀指針的一端固定在角度測量儀的中心,角度儀指針與懸垂之間為垂直,角度儀指針與懸垂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并且安裝在角度測量儀上。本技術的優點效果在于解決梯子使用時角度的隨意性,使之在安全控制范圍內,符合安全規程要求的穩定、可靠。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I和2連接的示意圖。圖3為圖I中3的局部放大圖。附圖中1、梯體;2、梯腳鋼刺;3、轉軸;4、角度測量儀;5、零度線;6、角度儀指針;7、懸垂。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如圖I所示,一種智能安全梯,包括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安全梯,包括梯體(1),其特征是:梯體(1)的底腳通過轉軸(3)連接梯腳鋼刺(2),梯體(1)的側面上安裝角度測量儀(4),角度測量儀(4)上設有零度線(5),零度線(5)的方向與梯體(1)側面相平行,懸垂(7)的一端固定在角度測量儀(4)的中心,角度儀指針(6)的一端固定在角度測量儀(4)的中心,角度儀指針(6)與懸垂(7)之間為垂直,角度儀指針(6)與懸垂(7)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并且安裝在角度測量儀(4)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為帥,宋桂齊,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棗莊供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