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包括云臺主體和顯示屏,所述云臺主體與顯示屏通過兩組合頁結構連接,所述合頁結構包括第一合頁、第二合頁和鉸軸,所述鉸軸的一端穿過第二合頁的鉸接孔后與第一合頁固定連接,所述鉸軸上套設有彈簧,鉸軸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和第二合頁并處于壓縮狀態,第二合頁借助彈簧的壓力,增大與第一合頁的摩擦力,從而實現任意懸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應用上述云臺機構的燈光控制臺。(*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及燈光控制臺
本技術屬于燈光控制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及燈光控制臺。
技術介紹
現有的燈光控制臺,普遍都沒有設置放置物品的結構,當燈光師在操作燈光控制臺時,其隨身攜帶的個人物品或工作時所需的其它輔助物品沒有地方放置,只能另外存放, 或放置在地面或放置在燈光控制臺的后面,甚至有時會放置在燈光控制臺臺面上,這樣會使得燈光師操作起來非常不便,且這些物品會阻礙到燈光師的操作,放置在燈光控制臺臺面上的物品甚至會意外觸碰到控制臺臺面的控制按鈕,進而輸入一些錯誤的命令,嚴重影響燈光控制效果。后來,申請人專利技術了一種帶云臺機構的燈光控制臺,并在云臺機構上設置有獨立顯示屏,云臺的顯示屏采用某種特定角度固定在云臺本體上。因為顯示屏在某種角度之間才會顯示最佳的顯示效果,稍有偏差時則出現模糊現象,這樣令燈光師在操作時非常不方便,甚至導致誤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第一專利技術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 本技術的第一專利技術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燈光控制臺。為實現本技術的第一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包括云臺主體和顯示屏,所述云臺主體與顯示屏通過兩組合頁結構連接,所述合頁結構包括第一合頁、第二合頁和鉸軸,所述鉸軸的一端穿過第二合頁的鉸接孔后與第一合頁固定連接,所述鉸軸上套設有彈簧,鉸軸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和第二合頁并處于壓縮狀態,第二合頁借助彈簧的壓力,增大與第一合頁的摩擦力,從而實現任意懸停。所述第一合頁上設置有第一耳式結構和第二耳式結構,第一耳式結構和第二耳式結構上設置有鉸接孔,所述第二合頁設置在所述第一合頁的兩個耳式結構之間,所述鉸軸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耳式結構、第二合頁后與第二耳式結構固定連接,所述彈簧設置在第一耳式結構的鉸接孔內,鉸軸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和第二合頁并處于壓縮狀態。所述第二合頁與所述定位彈簧接觸處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套設于所述鉸軸上, 所述端蓋與所述定位彈簧接觸處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套設于所述鉸軸上。還包括定位機構,所述鉸軸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二合頁和第一合頁后與固定連接定位機構固定連接。還包括定位機構,所述鉸軸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耳式結構、第二合頁和第二耳式結構后與定位機構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機構固定裝設在云臺主體上。一種應用上述的任一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的燈光控制臺,所述云臺機構通過支撐機構與燈光控制臺可滑動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通過在現有合頁結構內設置一處于壓縮狀態的彈簧,壓緊合頁并增加合頁之間轉動摩擦力,可以以任意角度懸停顯示屏。附圖說明圖I為云臺基座與顯示屏連接的立體結構圖;圖2為合頁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合頁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為合頁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包括云臺主體I和顯示屏2,所述云臺主體I與顯示屏2通過合頁結構連接;合頁結構包括第一合頁31、 第二合頁32和鉸軸4,所述鉸軸4的一端穿過第二合頁32的鉸接孔后與第一合頁31固定連接,所述鉸軸4上套設有彈簧5,鉸軸4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6,所述彈簧5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6和第二合頁32并處于壓縮狀態,彈簧5利用端蓋6的作用而處于壓縮狀態,壓緊第一合頁31和第二合頁32,增加第一合頁31和第二合頁32之間的摩擦力,從而實現任意角度懸停。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參照圖2-5,所述第一合頁上設置有第一耳式結構 311和第二耳式結構312,第一 耳式結構311和第二耳式結構312上設置有鉸接孔,第二合頁32設置在所述第一合頁31的兩個耳式結構之間,鉸軸4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耳式結構 311、第二合頁32后與第二耳式結構312固定連接,所述彈簧5設置在第一耳式結構311的鉸接孔內,鉸軸4的另一端上設置有端蓋6,所述彈簧5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6和第二合頁 32并處于壓縮狀態;優選實施方式,在第二合頁32與所述定位彈簧5接觸處設置有墊片, 所述墊片套設于所述鉸軸上,所述端蓋6與所述定位彈簧5接觸處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套設于所述鉸軸上。本技術進一步優選方式,還包括定位機構7,所述鉸軸4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耳式結構311、第二合頁32和第二耳式結構312后與定位機構7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機構7 固定裝設在云臺主體I上。一種燈光控制臺,包括上述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和燈光控制臺主體,所述云臺機構通過支撐機構與燈光控制臺可滑動連接。權利要求1.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包括云臺主體(I)和顯示屏(2),所述云臺主體(I)與顯示屏(2)通過兩組合頁結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頁結構包括第一合頁(31)、 第二合頁(32)和鉸軸(4),所述鉸軸(4)的一端穿過第二合頁(32)的鉸接孔后與第一合頁 (31)固定連接,所述鉸軸(4)上套設有彈簧(5),鉸軸(4)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6),所述彈簧(5)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6)和第二合頁(32)并處于壓縮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頁(31)上設置有第一耳式結構(311)和第二耳式結構(312),第一耳式結構(311)和第二耳式結構(312 )上設置有鉸接孔,所述第二合頁(32 )設置在所述第一合頁(31)的兩個耳式結構之間,所述鉸軸(4)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耳式結構(311)、第二合頁(32)后與第二耳式結構 (312)固定連接,所述彈簧(5)設置在第一耳式結構(311)的鉸接孔內,鉸軸(4)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6 ),所述彈簧(5 )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6 )和第二合頁(32 )并處于壓縮狀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頁(32)與所述定位彈簧(5)接觸處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套設于所述鉸軸上,所述端蓋(6)與所述定位彈簧(5)接觸處設置有墊片,所述墊片套設于所述鉸軸上。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定位機構(7),所述鉸軸(4)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二合頁(32)和第一合頁(31)后與固定連接定位機構(7)固定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定位機構(7),所述鉸軸(4)的一端依次穿過第一耳式結構(311)、第二合頁(32)和第二耳式結構 (312)后與定位機構(7)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任一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7 )固定裝設在云臺主體(I)上。7.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的燈光控制臺,其特征在于,所述云臺機構通過支撐機構與燈光控制臺可滑動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包括云臺主體和顯示屏,所述云臺主體與顯示屏通過兩組合頁結構連接,所述合頁結構包括第一合頁、第二合頁和鉸軸,所述鉸軸的一端穿過第二合頁的鉸接孔后與第一合頁固定連接,所述鉸軸上套設有彈簧,鉸軸的另一端設置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任意旋停顯示屏的云臺機構,包括云臺主體(1)和顯示屏(2),所述云臺主體(1)與顯示屏(2)通過兩組合頁結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頁結構包括第一合頁(31)、第二合頁(32)和鉸軸(4),所述鉸軸(4)的一端穿過第二合頁(32)的鉸接孔后與第一合頁(31)固定連接,所述鉸軸(4)上套設有彈簧(5),鉸軸(4)的另一端設置有端蓋(6),所述彈簧(5)的兩端分別抵頂端蓋(6)和第二合頁(32)并處于壓縮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彩熠燈光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