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包括套筒和夾頭,其中,套筒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套筒上靠近倒圓錐形孔一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夾頭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上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的線纜、繩等長圓柱狀、條狀、繩狀物體在進行拖拉、牽引或者吊裝時操作不方便,易松脫的缺點,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連接緊密且拆卸方便的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夾緊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
技術介紹
目前,當線纜、鋼絲或者其他類似圓柱、條狀、繩狀物體需要進行拖拉、牽引或者吊裝時,通常是用普通吊耳、打結等方式進行,然后給予力,從而實現拖拉、牽引或吊裝動作,但是,這些方式不僅麻煩而且沒有足夠的安全性,現有的一些夾具操作也較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的線纜、繩等長圓柱狀、條狀、繩狀物體在進行拖拉、牽引或者吊裝時操作不方便,易松脫的缺點,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連接緊密且拆卸方便的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包括套筒和夾頭,其中,套筒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套筒上靠近倒圓錐形孔一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夾頭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上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內。采用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由于套筒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套筒上靠近倒圓錐形孔一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夾頭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上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內,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螺栓可以隨著腰形孔的方向移動,因而可以首先預緊位于套筒一端端的夾頭,固定環用于吊裝固定,當夾頭向外運行,則卡爪向外運行,由于倒圓錐形孔的限制,卡爪的爪手只能徑向靠攏,使得爪孔越變越小,從而使得在爪孔內的物體夾緊,在拉動的過程中,爪孔會越變越小,因此,會對所夾物體越夾越緊,從而避免脫落,對物品造成損壞。進一步,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其中,所述的爪手的外表面為斜面,內表面為鋸齒,斜面與套筒端面的倒圓錐形孔相配合。內表面為鋸齒的爪手使得物體與爪孔表面接觸緊密,斜面與套筒端面的倒圓錐形孔相配合,使得卡爪可沿著倒錐形孔向外運行。采用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當使用時,將物體伸入夾頭的爪孔內,由于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將螺栓沿著腰形孔向端面推動,夾頭則隨之向外運行,使夾頭對伸入爪孔的物體有一定的預緊力,然后,向外拉動物體,夾頭會隨之往外移動,由于位于夾頭前端的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爪手的外表面為斜面,斜面會沿著倒圓錐形孔運行,因為倒圓錐形孔的限制,使得每只爪手只能徑向靠攏,從而使得物體越夾越緊,從而夾緊物體,實現拖拉、牽引等動作,當需要吊裝時,將固定環固定后,在夾緊物體,實現吊裝操作,當需要拆卸時,只需將螺栓沿著腰形孔向內撥動,然后推動物體向內,使得夾頭向套筒內運行,隨即松開物體,操作方便,連接緊密且拆卸方便。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實施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 圖。圖3是圖I的左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圖3所示,本技術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包括套筒I和夾頭2,其中,套筒I 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3,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4,套筒I上靠近倒圓錐形孔3 —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5,夾頭2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6,卡爪至少設置四只爪手7,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8,夾頭2通過螺栓9穿過套筒I上的腰形孔5和夾頭2固定端的螺紋孔8固定于套筒I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3內;爪手7的外表面為斜面,內表面為鋸齒,斜面與套筒I端面的倒圓錐形孔3相配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卡爪設置有四只爪手7,當然,若設置有三只、五只、六只或更多數量的爪手7也在權利保護范圍之內,當使用時,將物體伸入夾頭2的爪孔6內,由于夾頭2通過螺栓9穿過套筒I的腰形孔5和夾頭2固定端的螺紋孔8固定于套筒I內,將螺栓9沿著腰形孔5向卡爪方向推動,夾頭2則隨之向外運行,使夾頭2對伸入爪孔6的物體有一定的預緊力,然后,向外拉動物體,夾頭2會隨之往外移動,由于位于夾頭2前端的卡爪至少設置有四只爪手7,爪手7的外表面為斜面,斜面會沿著倒圓錐形孔3運行,因為倒圓錐形孔3的限制,使得每只爪手7只能徑向靠攏,從而使得物體越夾越緊,夾緊物體,實現拖拉、牽引等動作,當需要吊裝時,將固定環4固定后,再夾緊物體,實現吊裝操作,當需要拆卸時,只需將螺栓9沿著腰形孔5向內撥動,然后推動物體向內,使得夾頭2向套筒I內運行,隨即松開物體。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技術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包括套筒和夾頭,其特征在于套筒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套筒上靠近倒圓錐形孔一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夾頭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上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內。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手的外表面為斜面,內表面為鋸齒,斜面與套筒端面的倒圓錐形孔相配合。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包括套筒和夾頭,其中,套筒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套筒上靠近倒圓錐形孔一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夾頭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上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內。本技術克服了現有的線纜、繩等長圓柱狀、條狀、繩狀物體在進行拖拉、牽引或者吊裝時操作不方便,易松脫的缺點,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連接緊密且拆卸方便的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文檔編號F16G11/02GK202659805SQ20122028862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專利技術者李淋舟 申請人:重慶鴿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的單頭夾具,包括套筒和夾頭,其特征在于:套筒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倒圓錐形孔,另一端的端面設置有固定環,套筒上靠近倒圓錐形孔一端的側面設置有腰形孔,夾頭前端為卡爪,后端為固定端,卡爪中心為爪孔,卡爪至少設置有三只爪手,固定端的側面設置有螺紋孔,夾頭通過螺栓穿過套筒上的腰形孔和夾頭固定端的螺紋孔固定于套筒內,卡爪位于套筒的倒圓錐形孔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淋舟,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鴿牌電線電纜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