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屬于工具技術領域,包括底座、桶身、桶蓋、腳踏支架、注油泵、高壓軟管、注油槍、注油止回機構,注油止回機構由針閥泵桿、孔閥泵體、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和殼體構成,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泵桿和孔閥泵體,孔閥泵體的中心設有通孔,針閥泵桿上設有凸環,凸環的直徑大于孔閥泵體中心通孔的直徑,針閥泵桿一端設置在孔閥泵體的中心通孔內,針閥泵桿通過凸環設置在孔閥泵體上,截錐螺旋壓縮彈簧設置在凸臺外的針閥泵桿端部,伸入到孔閥泵體內的針閥泵桿上設有供油路通過的縱槽。該產品結構簡單,構思巧妙,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工作效率高,省時省力,實現連續加油。(*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潤滑油脂高壓注油器,屬于工具
技術介紹
現有的腳踏高壓注油器,包括底座、桶身、注油器蓋、腳踏連接板、注油泵、高壓軟管、注油槍、注油止回機構。注油止回機構由鋼球、柱型螺旋壓縮彈簧、螺紋接頭構成,鋼球面主要與接頭內錐面接觸,用彈簧力產生鋼球與接頭內錐面吻合。采用這種結構的注油止回機構,只要鋼球與接頭內錐面接觸吻合不佳,不會起到很好的單向止回效果。此外,采取柱型螺旋壓縮彈簧結構,柱型螺旋壓縮彈簧長期工作注油容易變形,便達不到單向止回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該產品單向止回效果好,省時、省力,能夠實現連續加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包括底座、桶身、桶蓋、腳踏支架、注油泵、高壓軟管、注油槍、注油止回機構,所述注油止回機構由針閥泵桿、孔閥泵體、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和殼體構成,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泵桿和孔閥泵體,孔閥泵體的中心設有通孔,針閥泵桿上設有凸環,凸環的直徑大于孔閥泵體中心通孔的直徑,針閥泵桿一端設置在孔閥泵體的中心通孔內,針閥泵桿通過凸環設置在孔閥泵體上,截錐螺旋壓縮彈簧設置在凸臺外的針閥泵桿的端部,伸入到孔閥泵體內的針閥泵桿上設有供油路通過的縱槽。所述殼體有外殼和內殼組成,外殼和內殼螺紋連接并將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閥桿、孔閥泵體壓緊。所述凸臺和縱槽之間的針閥泵桿外圓周面上設有環型密封圈。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結構簡單合理,止回效果好,在注油泵的作用下,潤滑油脂為高壓環境,高壓的潤滑油脂將針閥泵桿推出孔閥泵體一定距離,注油泵中潤滑油脂通過針閥泵桿的縱槽流出并進入高壓軟管,供客戶使用;在停止使用時,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復位,將針閥泵桿壓回孔閥泵體內,同時,針閥泵桿上的環形密封圈進一步阻止油脂反向流動,實現油脂的單向流動。第二,針閥泵桿采用CrWMn材料,耐磨,耐易損,有效解決出油效果不佳狀況、止回效果不好的問題。第三,實用性強,有利于提高產品的性能、質量與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的注油止回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的注油止回機構開啟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的注油止回機構關閉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座、2桶身、3腳踏支架、4高壓軟管、5注油槍、6桶蓋、7絲桿柄、8手柄、9絲桿、10上蓋螺栓、11壓油板、12皮碗、13注油止回機構、14放氣螺母、15輪子、16針閥泵桿、17孔閥泵體、18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9殼體、20凸環、21縱槽、22通孔、23密封圈。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如圖I所示,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包括底座I、桶身2、注油器蓋6、腳踏支架 3、注油泵、高壓軟管4、注油槍5、注油止回機構13。注油泵包括復位彈簧、活塞、泵室,泵室上設有放氣螺母14,活塞的活塞桿連接腳踏支架3。桶身2上設有桶蓋6,桶蓋6通過上蓋螺栓10固定在桶身2上。桶蓋6的中孔內設有絲桿9。桶身2和注油泵安裝設置在底座I上,底座I上設有輪子15。皮碗12的底部用螺栓連接固定在壓油板11上組成橡膠碗活塞。伸入桶蓋6下方的絲桿9上固定有橡膠碗活塞,伸出桶蓋6外的絲桿9的末端連接手柄8。手柄8與桶蓋6之間的絲桿9上對稱設有絲桿柄7。橡膠碗活塞置于桶身2內,橡膠碗活塞與桶底之間形成貯油腔。注油止回機構13—端與注油泵的泵室相連接,其另一端經由高壓軟管4連接注油槍5。如圖2、3、4所示,注油止回機構13由針閥泵芯16、孔閥泵體17、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和殼體19構成。殼體19中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針閥泵桿16和孔閥泵體17。針閥泵芯16 —端設置在孔閥泵體17內,針閥泵芯16另一端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孔閥泵體17的中心設有通孔22,針閥泵桿16上設有凸環20,凸環20的直徑大于孔閥泵體17中心通孔22的直徑。針閥泵桿16 —端設置在孔閥泵體17的中心通孔22內,針閥泵桿16通過凸環20設置在孔閥泵體17上,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設置在凸臺20外的針閥泵桿16的端部。伸入到孔閥泵體內的針閥泵桿上設有供油路通過的縱槽21。殼體19有外殼和內殼組成,外殼和內殼螺紋連接并將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針閥閥桿16、孔閥泵體17壓緊。凸臺20和縱槽21之間的針閥泵桿外圓周面上加工有環型密封圈23。注油止回機構的組裝和使用方法將針閥泵桿16設有縱槽21的一端插入到孔閥泵體17的中心通孔22內,并通過凸臺20將針閥泵桿16放置在孔閥泵體17上,將針閥泵桿16和孔閥泵體17整體置入外殼中,將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的小端面套裝在針閥泵桿16的端部,旋上內殼,壓緊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在注油泵的作用下,潤滑油脂為高壓環境,高壓的潤滑油脂將針閥泵桿16推出孔閥泵體17 —定距離,注油泵中潤滑油脂通過針閥泵桿16的縱槽21流出并進入高壓軟管4,供客戶使用。在停止使用時,截錐螺旋壓縮彈簧18復位,將針閥泵桿16壓回孔閥泵體17內,實現油脂的單向流動。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的組裝手柄8、輪子15如圖安裝緊固。將絲桿柄7反向旋轉,使壓油板11靠近桶蓋6。卸下三只MlO上蓋螺栓10,把桶蓋6、壓油板11和皮碗12從桶內提出。向桶內加潤滑油脂,每次桶內油脂要抹平,不能留有空氣。把潤滑油脂加入桶身2內(留出壓油板11、皮碗12的空隙),如油脂面與上口距離較大,稍微使壓油板11、皮碗12傾斜一定的角度,使皮碗12與油脂面更好接觸,無空氣殘余。然后將上部零件按原位裝配好旋緊,將絲桿柄7正方向旋轉,使壓油板11、皮碗12向油脂面施加壓力(用力不必過 猛)。松開放氣螺母14,腳踏幾次,腳踏支架3每踏一次必須回升到最高點,再往復,使放氣螺母14出油為止,緊固,再踏兩次以上,高壓軟管4產生壓力,提起注油槍5勾動扳機,即可出油。桶身內潤滑油低于進油口高度,須重復以上程序即可反復使用。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包括底座、桶身、桶蓋、腳踏支架、注油泵、高壓軟管、注油槍、注油止回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注油止回機構由針閥泵桿、孔閥泵體、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和殼體構成,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泵桿和孔閥泵體,孔閥泵體的中心設有通孔,針閥泵桿上設有凸環,凸環的直徑大于孔閥泵體中心通孔的直徑,針閥泵桿一端設置在孔閥泵體的中心通孔內,針閥泵桿通過凸環設置在孔閥泵體上,截錐螺旋壓縮彈簧設置在凸臺外的針閥泵桿端部,伸入到孔閥泵體內的針閥泵桿上設有供油路通過的縱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其特征是,所述殼體有外殼和內殼組成,外殼和內殼螺紋連接并將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閥桿、孔閥泵體壓緊。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其特征是,所述凸臺和縱槽之間的針閥泵桿外圓周面上設有環型密封圈。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屬于工具
,包括底座、桶身、桶蓋、腳踏支架、注油泵、高壓軟管、注油槍、注油止回機構,注油止回機構由針閥泵桿、孔閥泵體、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和殼體構成,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泵桿和孔閥泵體,孔閥泵體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腳踏高壓注油器,包括底座、桶身、桶蓋、腳踏支架、注油泵、高壓軟管、注油槍、注油止回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注油止回機構由針閥泵桿、孔閥泵體、截錐螺旋壓縮彈簧和殼體構成,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截錐螺旋壓縮彈簧、針閥泵桿和孔閥泵體,孔閥泵體的中心設有通孔,針閥泵桿上設有凸環,凸環的直徑大于孔閥泵體中心通孔的直徑,針閥泵桿一端設置在孔閥泵體的中心通孔內,針閥泵桿通過凸環設置在孔閥泵體上,截錐螺旋壓縮彈簧設置在凸臺外的針閥泵桿端部,伸入到孔閥泵體內的針閥泵桿上設有供油路通過的縱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雪峰,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市瓊花工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