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關于一種燈罩結構,于燈罩主體設有弧凹狀反射面,且使該弧凹狀反射面形成有相對設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及第三、第四反射面,并使第一、第二反射面于中間處成形突起的棱線,且由棱線往兩側斜降,而于棱線兩側形成傾斜面部,另使第三、第四反射面設有多個階梯段,每一階梯段上設有反射凸粒。借此,利用第一、第二反射面的傾斜面部設計,便可使光線往燈罩主體前、后側呈大角度發散,另藉由第三、第四反射面所設有的階梯段則可使發光體發出的光線形成逐漸擴大且直下射出的射線,又利用反射凸粒反射,以產生高密集的光線,藉此,以達到高廣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遠照性的照明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燈罩結構,尤指一種可廣生聞廣角、聞売度、聞均光性及聞遠照性照明效果的增進發光效率的燈罩結構。
技術介紹
現代人受惠于科技進步,于夜晚也有照明設備提供光源,以使人們可以于黑夜自由的進行任何活動。照明設備種類繁多,舉凡路燈、車燈、臺燈及手電筒等,都在各個不同環境為人們于夜間或光線不明處行進與作業提供明亮、安全的環境。一般照明設備主要皆會設有發光體及燈罩,利用燈罩除可保護發光體外,更可反射發光體發出的光源,以幫助增強發光體投射光線的亮度,現有燈罩皆形成一弧凹面,當發光體發光時,發光體發出的光線其向后照射的光線會投射于弧凹面,以由弧凹面將光線導 向前方,而獲得更高的光照強度,再者,現有燈罩還會進一步于其弧凹面鍍上鏡面般的鍍膜,以提高燈罩反射效果,然而,該燈罩鍍膜價格相當昂貴,于使用上較難普及化,于是,有業者研擬于燈罩弧凹面上成形方形鱗片狀排列的紋路,以于燈罩弧凹面上形成多個反射面,藉由多個反射面設計,以期提高光線反射密度,達到獲得更高光照強度的效果。然而,該由方形鱗片排列形成的紋路,因其方形鱗片僅為單純平面,故發光體發出的光線于投射在方形鱗片后所反射的光線,皆為單一角度的反射,因此,所能增強光線的反射密度及均勻度效果相當有限,在實際實施使用上仍有亮度不足及光線照射力不佳等缺失,而尚存有極大的改進空間。于是,設計人有鑒于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的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制作經驗,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燈罩結構,以期達到具有更佳的實用價值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種燈罩結構,尤其是一種可提供高廣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遠照性照明效果的燈罩結構。上述本技術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術方案所實現本技術提供一種燈罩結構,設有燈罩主體,并于燈罩主體設有弧凹狀反射面,該弧凹狀反射面形成有相對設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及第三、第四反射面,且第一、第二反射面于中間處成形有橫向突起的棱線,且由棱線往兩側斜降,而于棱線兩側形成傾斜面部,另第三、第四反射面分別形成有多個階梯段。如上所述的燈罩結構,該燈罩主體的第一、第二反射面的兩個傾斜面部上設有多個反射凸粒。如上所述的燈罩結構,該反射凸粒的每相鄰兩排對齊排列設立。如上所述的燈罩結構,該燈罩主體的第三、第四反射面進一步于各階梯段上設有多個反射凸粒。如上所述的燈罩結構,該第三、第四反射面的每個階梯段上多個反射凸粒的每相鄰兩排交錯排列設立。如上所述的燈罩結構,該燈罩主體的弧凹狀反射面進一步于第三、第四反射面與第一、第二反射面間形成的中央部位設有平整的底面,并于該底面設有多個反射凸粒,且于底面設有透孔。借由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利用第一、第二反射面的傾斜面部的設計,便可使光線往燈罩主體前、后側呈大角度發散,另藉由第三、第四反射面所設有的階梯段則可使發光體發出的光線形成逐漸擴大且直下射出的射線,又利用反射凸粒反射,以產生高密集的光線,借此,以達到高廣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遠照性的照明效果。附圖說明 圖I :本技術的立體外觀圖圖2 :本技術的正面示意圖圖3 :本技術的第三、第四反射面局部放大圖圖4 :本技術的反射凸粒剖視示意圖主要元件標號說明I 燈罩主體11反射面111第一反射面112第二反射面113第三反射面114第四反射面115底面116透孔2 棱線21傾斜面部3 反射凸粒4 階梯段5 發光體具體實施方式為令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技術手段及技術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茲于下詳細說明,并請一并參閱附圖及元件標號。首先,請參閱圖I 圖2所示,為本技術的燈罩結構立體外觀及正面示意圖,本技術的燈罩結構設有一端呈開放端、另端呈封閉端及內部呈中空的燈罩主體1,并于燈罩主體I的封閉端內面成形弧凹狀反射面11,而弧凹狀反射面11包含有形成相對設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及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與位于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及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中央的平整底面115,其中于底面115中央處設供發光體5組設的透孔116,而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中間處成形有橫向突起的棱線2,且使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由棱線2往兩側斜降,且形成傾斜面部21,并于傾斜面部21上設有多個反射凸粒3,且使該反射凸粒3的每相鄰兩排對齊排列設立,而該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分別形成多個階梯段4,每一階梯段4上設有多個反射凸粒3,并使該多個反射凸粒3的每相鄰兩排交錯排列設立,再于底面115設具反射凸粒3。當使用實施時,請再參閱圖I 圖4所示,將發光體5組設于燈罩主體I的透孔116中,以使發光體5位于燈罩主體I的反射面11內,然后,啟動發光體5作動,此時,發光體5發出的光線投射于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其中間隆起的棱線2兩側傾斜面部21及其反射凸粒3上,以及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的階梯段4上所設反射凸粒3,與底面115設具的反射凸粒3上。藉此,投射于燈罩主體I第一、第二反射面111、112的兩個傾斜面部21上的光線,會加大發光體5光線往燈罩主體I開放端前、后側呈大角度射出的效果,另投射于燈罩主體I第三、第四反射面113、114的階梯段4的光線,會沿著燈罩主體I的弧面,而形成往燈罩主體I開放端兩側呈逐漸擴大且直下射出的射線,而產生高廣角、高遠照性的投射功效,此外,投射于反射凸粒3上的光線,會沿著反射凸粒3的曲面上產生多個角度反射的射線,并在燈罩主體I的弧凹狀反射面11內來回交錯的反射,以產生高密集的光線,增加發光體5發出光線的亮度及均光性,如此,利用本技術的燈罩設計,即可投射出具高廣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遠照性的光線,以提供路燈、車燈、臺燈及手電筒等照明設備使用,使人們于夜晚、或光線不明處進行活動時,有充足、明亮的光線作為照明,使人們可更安全、順利地進行活動,尤其在設計于路燈時,利用其高廣角、高亮度、高均光性及高遠照性投射的特性,即可加大路燈的設置距離,減少路燈的設置數量,達到降低路燈設置成本及電能消耗成本的功效,并更進一步達到節能減碳的環保效益。由上述結構及實施方式可知,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I.本技術的燈罩結構,于燈罩的反射面形成第一、第二反射面,并使第一、第二反射面設具兩側斜降的傾斜面部,利用該傾斜面部設計,便可加大發光體發出的光線往燈罩主體前、后側呈大角度發散射出的功效。2.本技術的燈罩結構,于燈罩的反射面形成第三、第四反射面,并于第三、第四反射面上設具多個階梯段,藉此階梯段設置,可使發光體發出的光線經階梯段反射后,形成逐漸擴大直下射出的射線,使光線于燈罩兩側呈高廣角及高遠照性射出的效果。3.本技術的燈罩結構,于燈罩的反射面上設具反射凸粒,利用該反射凸粒設置,即可使投射于反射凸粒上的光線,沿著反射凸粒的曲面上產生多個角度反射的射線,并于弧凹狀的反射面內來回交錯反射,產生高密集的光線,依此,以提高發光體發出光線的亮度及均光性。以上所舉僅為本技術示意性的部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包括在本專利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燈罩結構,其特征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燈罩結構,其特征在于,設有燈罩主體,并于燈罩主體設有弧凹狀反射面,該弧凹狀反射面形成有相對設立的第一、第二反射面及第三、第四反射面,且第一、第二反射面于中間處成形有橫向突起的棱線,且由棱線往兩側斜降,而于棱線兩側形成傾斜面部,另第三、第四反射面分別形成有多個階梯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俊樵,
申請(專利權)人:浤宇科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