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煤粉的燃燒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大量采用旋流燃燒器作為大型煤粉鍋爐的燃燒裝置,但常見的旋流燃燒器一、二次風混合強烈、溫度峰值高、氮氧化物(NOx)生成量大,為有效控制煤粉燃燒過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必要對旋流燃燒器作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能實現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煤粉燃燒器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煤粉燃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第一送風管、輸粉管及第二送風管,前述的殼體具有第一進口、第二進口和出口,前述的第一進口和出口之間形成混合腔,前述的第一送風管貫穿設置于前述的混合腔內并出氣端部形成火嘴,前述的輸粉管連接于第一送風管的進風端,前述的第二送風管設于殼體內并能將空氣從殼體的第二進口引入。所述的第二送風管部分呈筒狀并位于第一送風管外周,并且,所述的第二送風管內壁與第一送風管外壁具有第一間隙,所述第二送風管的外壁與殼體內壁具有第二間隙,前述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內分別設有方向相反的旋流器。所述的第一送風管的火嘴形成于殼體的里端。所述的第一送風管內設有多個錐形的分離環,并且,每個分離環沿著送風風向內徑逐漸減小。所述的第一送風管和第二送風管進風端至少之一設有吸氣風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兩次送風,形成分級燃燒,利于實現低的氮氧化物排放,同時混合腔內燃燒有比較充分,利于提高燃料利用率。附圖說明圖I為實施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I中殼體的獨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煤粉燃燒器包括殼體I、第一送風管2、輸粉管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煤粉燃燒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第一送風管、輸粉管及第二送風管,前述的殼體具有第一進口、第二進口和出口,前述的第一進口和出口之間形成混合腔,前述的第一送風管貫穿設置于前述的混合腔內并出氣端部形成火嘴,前述的輸粉管連接于第一送風管的進風端,前述的第二送風管設于殼體內并能將空氣從殼體的第二進口引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廣匯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