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包括風室本體,其內設置有傾斜向上的導風板,導風板由兩個沿風室本體軸向對稱設置的分導風板組成,兩個分導風板的下邊沿b相互平行,兩個分導風板的上邊沿a在靠近進風口一側,之間的相互距離為L1,遠離進風口一側的相互距離則為L2,分導風板的下邊沿b在軸向上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取值范圍是4至10度,帶有導風板的風室本體的斷面呈丫字型,且丫字型的兩個斜邊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是100至150度,在空隙的下方設置有集灰槽,在出風口處,沿著風室本體的徑向,平行、等距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這是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利用逐縮的導風板使空氣均勻吹送的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爐排風室,特別是一種能夠為上方爐排片均勻送風的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
技術介紹
爐排是鍋爐或工業爐中堆置固體燃料并使之有效燃燒的部件。爐排主要包括框架和爐排片兩個部分。在爐排片下方設置有分隔的風室,以便空氣通過爐排片之間的空隙吹送。傳統的風室結構僅為一個簡單的立方體,空氣從風室側面送入后,直接吹送到風室上端開設的出風口處,為燃料提供助燃劑。這種風室在工作過程中,越靠近進風口處的空氣流速越快,該處的燃料所獲得的助燃劑也越多,而遠離進風口位置的情況則與上述相反。存在著供風不均勻的情況。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型風室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利用逐縮的導風板使空氣均勻吹送的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包括風室本體1,風室本體I為一端設有進風口 2的空腔結構,其上端為出風口 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風室本體I內設置有沿著進風方向傾斜向上的導風板4,導風板4由兩個沿風室本體I軸向對稱設置的分導風板5組成,兩個分導風板5的下邊沿b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間留有空隙6,兩個分導風板5的上邊沿a在靠近進風口 2—側,之間的相互距離為LI,遠離進風口 2—側的相互距離則為L2,且LI :L2=2. 5-3:1,分導風板5的下邊沿b在軸向上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取值范圍是4至10度,帶有導風板4的風室本體I的斷面呈丫字型,且丫字型的兩個斜邊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是100至150度,在空隙6的下方設置有集灰槽7,在出風口 3處,沿著風室本體I的徑向,平行、等距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8,擋風條8的橫斷面為等腰三角形。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種結構形式的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它針對現有的風室所存在的結構上的缺陷,巧妙地在風室內軸向設置一個漸高、漸縮的導風板,讓空氣在風室內流動的過程中,流動通道逐漸縮小,以獲得逐漸加快的空氣流速,達到為風室上方爐排片均勻供風的目的;而且它的出風口處還通過多個相鄰擋風條組成有通風的間隙,同樣可以起到充分、均勻供風的目的。因此可以說這種新型風室結構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圖2的A部放大圖。圖4是圖I的右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一種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包括風室本體I,風室本體I為一端設有進風口 2的空腔結構,其上端為出風口 3,在風室本體I的內部,沿著軸向(進風方向)傾斜向上的設置有導風板4,這個導風板4由兩個沿風室本體I軸向對稱設置的分導風板5組成,在兩個導風板5的下邊沿相互平行,并且相互之間留有一個空隙6,;兩個分導風板5的上邊沿a在靠近進風口 2的一側,相互之間的距離為LI,而在遠離進風口 2的一側,相互之間的距離為L2,并且LI L2=2. 5-3 1 ;分導風板的下邊沿b在軸向上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取值范圍是4至10度;帶有導風板4的風室本體I的斷面為丫字型,并且這個丫字型的兩個斜邊相互對稱,每個斜邊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是100至150度;在空隙6的下方還設置有集灰槽7 ;在出風口 3處,沿著風室本體I的徑向,平行、等距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8,這些擋風條8的橫斷 面為等腰三角形。本技術實施例的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的工作過程如下由于在進風口 2和出風口 3之間設置有一個整體上沿著進風方向傾斜向上的導風板4,這個導風板4在水平方向上越遠離進風口 2,在豎直方向上就越接近出風口 3,這種特殊的結構設計,是由于在靠近進風口 2處,空氣的流速和流量相對于遠離進風口 2的一端都要大,而遠離進風口 2處的導風板4又是短邊L2 —端,人為地縮小了空氣流動的通道,增大了空氣的流速,以達到在導風板4的長度方向上均勻供風的目的;同時導風板4又是由兩個之間存在間隙6的分導風板5組成,燃燒過程中落下的灰燼、雜質等能夠沿著呈丫字狀設置的分導風板5的斜面上,依靠重力自然滑落到集灰槽7內,在集灰槽7下方可以直接連接排渣裝置進行清理,防止灰燼等雜質將風室堵塞。而在出風口 3的長度方向上等距均勻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8,從風室內吹送的空氣便通過相鄰的擋風條8之間的間隙吹到爐排片上,為燃料提供助燃劑;由于該間隙尺寸相對較小,可以獲得較高的空氣流速,同時空氣通過間隙后,會進入相鄰兩個等腰三角形的腰所形成的倒三角形結構中,并沿著這兩個腰迅速地吹送到爐排片上,同樣能夠獲得均勻供風的要求。權利要求1.一種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包括風室本體(I ),風室本體(I)為一端設有進風口(2)的空腔結構,其上端為出風口(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風室本體(I)內設置有沿著進風方向傾斜向上的導風板(4),導風板(4)由兩個沿風室本體(I)軸向對稱設置的分導風板(5)組成,兩個分導風板(5)的下邊沿(b)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間留有空隙(6),兩個分導風板(5)的上邊沿(a)在靠近進風口(2) —側,之間的相互距離為LI,遠離進風口(2) —側的相互距離則為L2,且L1:L2=2. 5-3:1,分導風板(5)的下邊沿(b)在軸向上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取值范圍是4至10度,帶有導風板(4)的風室本體(I)的斷面呈丫字型,且丫字型的兩個斜邊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是100至150度,在空隙(6)的下方設置有集灰槽(7),在出風口(3)處,沿著風室本體(I)的徑向,平行、等距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8),擋風條(8)的橫斷面為等腰三角形。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包括風室本體,其內設置有傾斜向上的導風板,導風板由兩個沿風室本體軸向對稱設置的分導風板組成,兩個分導風板的下邊沿b相互平行,兩個分導風板的上邊沿a在靠近進風口一側,之間的相互距離為L1,遠離進風口一側的相互距離則為L2,分導風板的下邊沿b在軸向上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取值范圍是4至10度,帶有導風板的風室本體的斷面呈丫字型,且丫字型的兩個斜邊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是100至150度,在空隙的下方設置有集灰槽,在出風口處,沿著風室本體的徑向,平行、等距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這是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利用逐縮的導風板使空氣均勻吹送的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文檔編號F23L1/02GK202660592SQ20122015650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4日專利技術者謝德惠, 徐勝利, 田夫, 辛建池, 王曉放 申請人:大連惠英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漸縮式進風新型風室,包括風室本體(1),風室本體(1)為一端設有進風口(2)的空腔結構,其上端為出風口(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風室本體(1)內設置有沿著進風方向傾斜向上的導風板(4),導風板(4)由兩個沿風室本體(1)軸向對稱設置的分導風板(5)組成,兩個分導風板(5)的下邊沿(b)相互平行,且二者之間留有空隙(6),兩個分導風板(5)的上邊沿(a)在靠近進風口(2)一側,之間的相互距離為L1,遠離進風口(2)一側的相互距離則為L2,且L1:L2=2.5?3:1,分導風板(5)的下邊沿(b)在軸向上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α的取值范圍是4至10度,帶有導風板(4)的風室本體(1)的斷面呈丫字型,且丫字型的兩個斜邊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β的取值范圍是100至150度,在空隙(6)的下方設置有集灰槽(7),在出風口(3)處,沿著風室本體(1)的徑向,平行、等距地設置有多個擋風條(8),擋風條(8)的橫斷面為等腰三角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德惠,徐勝利,田夫,辛建池,王曉放,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惠英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