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根據上進風三環火燃氣灶的燃燒器設計爐頭結構,使燃燒器與爐頭座活動密封連接。一種三環火保潔爐頭,包括分火器、燃燒器座和燃燒器,在分火器上設有導氣槽、導氣孔以及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應連通的進氣管,在燃燒器座上設有與對應的導氣槽相匹配的導氣通道,導氣通道與導氣槽對接,其中兩個燃燒器分別設有與對應的導氣通道相匹配的燃燒槽,燃燒槽與導氣通道對接,另一個燃燒器設有與導氣孔相匹配的燃燒孔,燃燒孔與導氣孔對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有利于爐頭內部清潔,能夠有效地控制三環火的火焰。(*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燃氣灶具,尤其涉及一種燃氣灶具的三環火保潔爐頭。
技術介紹
目前三環火燃氣灶的爐頭包括爐頭座和燃燒器,燃燒器安裝在爐頭座上,燃氣通過三條進氣管連通爐頭座,燃燒器中設有三環火道在點燃后分別形成外環火焰、內環火焰和中心火焰。由于爐頭座和燃燒器結合為一個整體,不易拆卸,給清洗爐頭造成麻煩;由于燃氣進入三環火道時沒有加以疏導,導致燃氣流量不能控制,點燃時會引起局部火焰過大,使用不安全、造成燃氣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根據上進風三環火燃氣灶的燃燒器設計爐頭結構,使燃燒器與爐頭座活動密封連接。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三環火保潔爐頭,包括分火器、燃燒器座和燃燒器,在分火器上設有導氣槽、導氣孔以及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應連通的進氣管,在燃燒器座上設有與對應的導氣槽相匹配的導氣通道,導氣通道與導氣槽對接,其中兩個燃燒器分別設有與對應的導氣通道相匹配的燃燒槽,燃燒槽與導氣通道對接,另一個燃燒器設有與導氣孔相匹配的燃燒孔,燃燒孔與導氣孔對接。燃氣經進氣管進入分火器,由分火器將燃氣分為互為獨立的三部分,其中兩個進氣管分別經導氣槽、導氣通道流入其中兩個燃燒器,另一個進氣管經導氣孔流入另一個燃燒器,與二次空氣充分混合后分別在燃燒槽和燃燒孔中進行燃燒。分火器與燃燒器座通過導氣槽和導氣通道對接、燃燒器座與燃燒器通過導氣通道和燃燒槽對接,分火器、燃燒器座和燃燒器之間都是活動連接在一起,方便拆卸,有利于清洗爐頭內部,同時燃燒器的燃燒槽壓在導氣通道上、燃燒孔壓在導氣孔上也控制了燃氣經導氣通道、導氣孔的出氣量,使火焰均勻。為了使燃氣流入燃燒器時不發生漏氣現象,在分火器與燃燒器座之間設有連接板,連接板與分火器之間設有密封墊,在密封墊上設有與導氣槽、導氣孔相匹配的連通孔,在連接板上設有與連通孔、導氣通道相匹配的連通槽,連通孔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接,連通槽與連通孔、導氣通道對接。本技術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有利于爐頭內部清潔,能夠有效地控制三環火的火焰。采用上述三環火保潔爐頭的燃氣灶,是一種吸取上、下進風方式的新灶具。它的燃燒系統采用下進風方式,該燃氣灶在安裝時不需要另開進風的柜門,在使用人工燃氣時,又減小了下進風的回火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爆炸圖。附圖標記說明1_分火器;11-左進氣管;111-外導氣槽;12_中進氣管;13_右進氣管;131_中導氣槽;14_導氣孔;2_燃燒器座;21_外導氣通道;22_中導氣通道;3-外環燃燒器;31_燃燒槽;4_中環燃燒器;5-內環燃燒器;51_燃燒孔;6_連接板;61_連通槽;7-密封墊;71-連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本技術包括分火器I、燃燒器座2以及外環燃燒器3、中環燃燒 器4和內環燃燒器5三個燃燒器,在分火器I上設有導氣槽、導氣孔14以及左進氣管11、中進氣管12和右進氣管13三個進氣管,左進氣管11與三個外導氣槽111連通、中進氣管12與導氣孔14連通、右進氣管13與三個中導氣槽131連通。在燃燒器座2上設有與外導氣槽111相匹配的外導氣通道21、與中導氣槽131相匹配的中導氣通道22,外導氣通道21、中導氣通道22分別與外導氣槽111、中導氣槽131對接。外環燃燒器3、中環燃燒器4分別設有與外導氣通道21、中導氣通道22相匹配的燃燒槽31,燃燒槽31分別與外導氣通道21、中導氣通道22對接,內環燃燒器5設有與導氣孔14相匹配的燃燒孔51,燃燒孔51與導氣孔14對接。在分火器I與燃燒器座2之間設有連接板6,連接板6與分火器I之間設有密封墊7,在密封墊7上設有與外導氣槽111、中導氣槽131、導氣孔14相匹配的連通孔71,在連接板6上設有與連通孔71、外導氣通道21、中導氣通道22相匹配的連通槽61,連通孔71與外導氣槽111、中導氣槽131、導氣孔14對接,連通槽61與連通孔71、外導氣通道21、中導氣通道22對接。燃氣經三個進氣管分別進入分火器1,由分火器I將燃氣分為互為獨立的三部分,左進氣管11經外導氣槽111、外導氣通道21進入外環燃燒器3,中進氣管12經導氣孔14進入內環燃燒器5,右進氣管13經中導氣槽131、中導氣通道22進入中環燃燒器4,外環燃燒器3、中環燃燒器4和內環燃燒器5分別與二次空氣充分混合后在燃燒槽31和燃燒孔51中進行燃燒。權利要求1.一種三環火保潔爐頭,其特征是包括分火器、燃燒器座和燃燒器,所述分火器上設有導氣槽、導氣孔以及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應連通的進氣管,所述燃燒器座上設有與對應的導氣槽相匹配的導氣通道,所述導氣通道與導氣槽對接,其中兩個燃燒器分別設有與對應的導氣通道相匹配的燃燒槽,所述燃燒槽與導氣通道對接,另一個燃燒器設有與導氣孔相匹配的燃燒孔,所述燃燒孔與導氣孔對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三環火保潔爐頭,其特征是所述分火器與燃燒器座之間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與分火器之間設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上設有與導氣槽、導氣孔相匹配的連通孔,所述連接板上設有與連通孔、導氣通道相匹配的連通槽,所述連通孔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接,所述連通槽與連通孔、導氣通道對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根據上進風三環火燃氣灶的燃燒器設計爐頭結構,使燃燒器與爐頭座活動密封連接。一種三環火保潔爐頭,包括分火器、燃燒器座和燃燒器,在分火器上設有導氣槽、導氣孔以及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應連通的進氣管,在燃燒器座上設有與對應的導氣槽相匹配的導氣通道,導氣通道與導氣槽對接,其中兩個燃燒器分別設有與對應的導氣通道相匹配的燃燒槽,燃燒槽與導氣通道對接,另一個燃燒器設有與導氣孔相匹配的燃燒孔,燃燒孔與導氣孔對接。本技術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有利于爐頭內部清潔,能夠有效地控制三環火的火焰。文檔編號F23D14/00GK202660607SQ201220188108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專利技術者黎劍豪, 譚博仁, 劉躍進, 張軍生 申請人:廣東神州燃氣用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環火保潔爐頭,其特征是:包括分火器、燃燒器座和燃燒器,所述分火器上設有導氣槽、導氣孔以及與導氣槽、導氣孔對應連通的進氣管,所述燃燒器座上設有與對應的導氣槽相匹配的導氣通道,所述導氣通道與導氣槽對接,其中兩個燃燒器分別設有與對應的導氣通道相匹配的燃燒槽,所述燃燒槽與導氣通道對接,另一個燃燒器設有與導氣孔相匹配的燃燒孔,所述燃燒孔與導氣孔對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黎劍豪,譚博仁,劉躍進,張軍生,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神州燃氣用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