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系統包含有行走于軌道梁(1)上輸送小車,所述輸送小車包含有行走小車(2),所述行走小車(2)下方掛置有一起升機構(3),所述起升機構(3)包含有機架(3.1),所述機架(3.1)為一由頂板(3.1.1)、底板(3.1.2)以及連接于頂板(3.1.1)和底板(3.1.2)之間的兩根導柱(3.1.3)構成的框架結構,上述兩根導柱(3.1.3)之間設置有一卷揚機(3.2),且卷揚機(3.2)的卷筒(3.3)上從中間向兩邊卷繞有兩根吊索(3.4),上述吊索(3.4)穿過底板(3.1.2)中部的開孔后連接有一隔熱板(3.5),所述隔熱板(3.5)下方連接有一吊板(3.6)。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結構簡單、輸送效率高且隔熱性能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鐵水澆注輸送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鐵水澆注輸送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在鐵水澆注領域,人們通常利用行車來對鋼水包進行運輸轉移;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利用行車進行輸送,不但需要在車間內安裝復雜的行車設備,一些無此條件的車間往往無法安裝改造,而且行車輸送效率太低,由于其無法往復循環操作,因此輸送效率大大受到影響;并且高溫的鋼水包容易使得電器電路等設備老化甚至損毀;且在操作過程中的人工操作存在許多人為的安全隱患,操作人員容易因觸發這些不安全因素而導致發生意外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輸送效率高且隔熱性能好的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系統包含有行走于軌道梁上輸送小車,所述輸送小車包含有行走小車,所述行走小車下方掛置有一起升機構,所述起升機構包含有機架,所述機架為一由頂板、底板以及連接于頂板和底板之間的兩根導柱構成的框架結構,上述兩根導柱之間設置有一卷揚機,且卷揚機的卷筒上從中間向兩邊卷繞有兩根吊索,上述吊索穿過底板中部的開孔后連接有一隔熱板,所述隔熱板下方連接有一吊板。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行走小車包含有車架,所述車架上設置有由電機驅動的滾輪,所述滾輪行走于軌道梁的卡軌內,所述起升機構的頂板固定于行走小車車架的底部上。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隔熱板的面積大于底板中部開孔的面積。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底板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導向機構,兩個導向機構分別位于底板中部開孔的兩側,所述導向機構為一由上部的直管槽和下部的斜口槽構成的喇叭狀結構,且兩個導向機構的直管槽和斜口槽的槽口面對面設置,所述隔熱板的底部設置有導向條,該導向條的左右兩端分別位于左右兩個導向機構的槽口內。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起升機構上還設置有緩沖機構,所述緩沖機構包含有第一鉸接桿、第二鉸接桿和自行小車,所述自行小車通過滾輪行走于軌道梁的卡軌上,所述第一鉸接桿一端鉸接于起升機構的頂板上,另一端鉸接于第二鉸接桿上,所述第二鉸接桿一端鉸接于自行小車的底部,另一端與一彈性元件的一端相連,所述彈性元件的另一端與第一鉸接桿相連。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第一鉸接桿或第二鉸接桿上設置有一聲光報I=I目.O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自行小車底部橫向設置有一防撞桿。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彈性元件為彈簧。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系統還包含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含有PLC可編程控制器,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上連接有觸摸屏、報警裝置、通訊模塊和多個繼電器。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安裝于位于地面上的中央控制室內。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驅動滾輪的電機為變頻電機,該變頻電機與PLC 可編程控制器相連,通過PLC可編程控制器精確平穩的控制滾輪的啟動、運行和停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輸送系統結構簡單,原有車間廠房也容易改造,僅需早車間廠房頂部吊掛軌道梁即可實現改造;并且可方便的將軌道梁設計成環狀結構,從而方便的進行循環往復的流水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由于在鋼水包的上方設置了隔熱板,從而能夠有效的隔絕鋼水包的高溫,防止高溫對電器造成損傷作用;有助于延長整個系統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的應用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鐵水澆注輸送系統的導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軌道梁I、行走小車2、起升機構3、導向機構4、緩沖機構5、鋼水包6 ;車架2. I、滾輪 2. 2;機架3. I、卷揚機3. 2、卷筒3. 3、吊索3. 4、隔熱板3. 5、吊板3. 6、導向條3.7 ;頂板3. I. I、底板 3. I. 2、導柱 3. I. 3 ;直管槽4. I、斜口槽4. 2第一鉸接桿5. I、第二鉸接桿5. 2、自行小車5. 3、防撞桿5. 4、彈性兀件5. 5、聲光報警裝置5.6。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f 3,本技術涉及的一種鐵水澆注輸送系統,所述系統包含有行走于軌道梁I上輸送小車,所述輸送小車包含有行走小車2,所述行走小車2包含有車架2. 1,所述車架2. I上設置有由電機驅動的滾輪2. 2,所述滾輪2. 2行走于軌道梁I的卡軌內,所述行走小車2下方掛置有一起升機構3,所述起升機構3包含有機架3. 1,所述機架3. I為一由頂板3. I. I、底板3. I. 2以及連接于頂板3. I. I和底板3. I. 2之間的兩根導柱3. I. 3構成的框架結構,所述頂板3. I. I固定于行走小車2車架2. I的底部上,上述兩根導柱3. I. 3之間設置有一卷揚機3. 2,且卷揚機3. 2的卷筒3. 3上從中間向兩邊卷繞有兩根吊索3. 4,上述吊索3. 4穿過底板3. I. 2中部的開孔后通過吊環連接有一隔熱板3. 5,所述隔熱板3. 5的面積大于底板3. I. 2中部開孔的面積,所述隔熱板3. 5下方連接有一吊板3. 6 ;使用時,吊板 3. 6上吊裝上鋼水包6,隔熱板3. 5能夠對鋼水包6起到隔熱作用,防止鋼水包6的高溫損毀輸送它的輸送小車;所述底板3. I. 2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導向機構4,兩個導向機構4分別位于底板3.1.2中部開孔的兩側,所述導向機構4為一由上部的直管槽4. I和下部的斜口槽4.2構成的喇叭狀結構,且兩個導向機構4的直管槽4. I和斜口槽4. 2的槽口面對面設置,同時,隔熱板3. 5的底部設置有導向條3. 7,該導向條3. 7的左右兩端分別位于左右兩個導向機構4 的槽口內,所述斜口槽4. 2主要其引導導向作用,所述直管槽4. I起限位導向作用,可有效的防止鋼水包6的抖動;所述起升機構3上還設置有緩沖機構5,所述緩沖機構5包含有第一鉸接桿5. I、 第二鉸接桿5. 2和自行小車5. 3,所述自行小車5. 3通過滾輪行走于軌道梁I的卡軌上,所述第一鉸接桿5. I 一端鉸接于起升機構3的頂板3. I. I上,另一端鉸接于第二鉸接桿5. 2 上,所述第二鉸接桿5. 2 一端鉸接于自行小車5. 3的底部,另一端與一彈性元件5. 5 (如彈簧)的一端相連,所述彈性元件5. 5的另一端與第一鉸接桿5. I相連,所述第一鉸接桿5. I 或第二鉸接桿5. 2上設置有一聲光報警裝置5. 6,聲光報警裝置5. 6在運行時處于開啟狀態,以時刻提醒操作人員注意安全,所述自行小車5. 3底部橫向設置有一防撞桿5. 4 ;所述系統還包含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含有PLC可編程控制器,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上連接有觸摸 屏、報警裝置、通訊模塊和多個繼電器,多個繼電器可對卷揚機等電控器件進行開啟關閉控制;且驅動滾輪2. 2的電機為變頻電機,該變頻電機與PLC可編程控制器相連,通過PLC可編程控制器精確平穩的控制滾輪2. 2的啟動、運行和停止。控制系統采用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通過觸摸屏實現人機對話,具有以下優占-^ \\\ ·a、PLC、元器件集中置于地面中央控制室。配有中央控制臺、控制柜、觸摸屏等,能直接控制和監視生產現場。各人工工位設操作站,在不影響整機運行的情況下,能方便地進行手動調整和故障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水澆注輸送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含有行走于軌道梁(1)上輸送小車,所述輸送小車包含有行走小車(2),所述行走小車(2)下方掛置有一起升機構(3),所述起升機構(3)包含有機架(3.1),所述機架(3.1)為一由頂板(3.1.1)、底板(3.1.2)以及連接于頂板(3.1.1)和底板(3.1.2)之間的兩根導柱(3.1.3)構成的框架結構,上述兩根導柱(3.1.3)之間設置有一卷揚機(3.2),且卷揚機(3.2)的卷筒(3.3)上從中間向兩邊卷繞有兩根吊索(3.4),上述吊索(3.4)穿過底板(3.1.2)中部的開孔后連接有一隔熱板(3.5),所述隔熱板(3.5)下方連接有一吊板(3.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其忠,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鼎力起重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