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該裝置主要包括固定芯軸、一級旋轉軸、渦簧及固定裝置、紗筒固定套和張力調節機構,該裝置主要為預浸絲束紗筒提供必要支撐,實現自動絲束鋪放過程中絲束退繞時紗筒隨動旋轉,減少鋪絲設備輸送阻力,并提供定量可控回彈張力,實現自動絲束鋪放過程中預浸絲束的張力定量可控,達到預浸絲束退繞過程中輸送張力可調的目的。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置大大優化現有預浸絲束支撐機構,機構簡單,操作便利,極大地提高自動絲束鋪放效率,可以廣泛應用于自動鋪絲、自動鋪帶以及纏繞等相關工藝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一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屬于產品的結構
該支撐裝置主要應用在復合材料自動鋪放設備上。
技術介紹
在自動絲束鋪放工藝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經過分切后的預浸絲束,通常呈筒狀,為保證自動絲束鋪放過程中絲束輸送穩定,保持穩定張力非常重要,而絲束張力對復合材料制件的力學性能具有重要影響。目前自動鋪絲設備國外較為成熟,但相關技術封鎖較為嚴重。國內自動絲束鋪放設備暫無成熟商品,目前的自動絲束鋪放設備樣機紗筒支撐裝置結構較為復雜,降低了系統可靠性,并增加了相應制造成本,嚴重阻礙自動絲束鋪放工作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正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狀況而設計提供了一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其目的是對為預浸絲束紗筒提供必要支撐,實現自動絲束鋪放過程中絲束退繞時紗筒隨動旋轉,減少鋪絲設備輸送阻力,并提供定量可控回彈張力,保證自動絲束鋪放過程中預浸絲束的定量可控張力,實現預浸絲束退繞過程中的輸送張力可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該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固定芯軸(1),固定芯軸(I)固定安裝在自動鋪絲機紗箱中,一級旋轉軸(4)通過兩端的一級軸承(3)安裝在固定芯軸(I)上,兩端的一級軸承(3)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紗筒固定套(5)通過一個二級軸承(6)安裝在一級旋轉軸(4)的左端,預浸絲束紗筒(9)的一端套裝在紗筒固定套(5)上,預浸絲束紗筒(9)旋轉時帶動紗筒固定套(5)轉動,平面渦卷彈簧(8)繞制在紗筒固定套(5)和一級旋轉軸(4)之間,平面渦卷彈簧(8)的一端與紗筒固定套(5)連接,另一端與一級旋轉軸(4)外表面上的渦簧固定裝置(7)連接;一級旋轉軸(4)的右端通過另一個二級軸承(6)連接并安裝于軸承座(11)內,二級軸承(6)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軸承座(11)的外表面上沿環向均勻安裝3個帶徑向彈力的伸縮滾珠(13),預浸絲束紗筒(9)的另一端的內壁與伸縮滾珠(13)形成滾動連接;在固定芯軸(I)右端的端面中心加工有中心孔(26),頂尖(18)與該中心孔配合對固定芯軸(I)進行軸向定位,頂尖(18)的后端固定連接調節柱(19),在調節柱(19)上,沿軸向經中心軸線(10)加工一個矩形調節槽(15),在調節柱(19)的底部,沿中心線(10)加工一個盲孔(12),調節柱(19)穿過壓蓋(22)并通過調節螺母(23)固定位置,調節柱(19)的外圓周面上纏繞張力調節彈簧(20),張力調節彈簧(20)的右端與調節柱(19)上彈簧襯墊(21)相抵,張力調節彈簧(20)的左端與套裝在調節柱(19)上的張力調節蓋(17)的后端固定連接,張力調節蓋(17)的前端通過張力調節彈簧(20)的張力與一級旋轉軸(4)右端的端面相抵并壓緊,沿調節柱(19)底部中心線(10)的盲孔(12),插裝一個調節連接桿(24),調節連接桿(24)的外螺紋與盲孔(12)的內螺紋連接,調節連接桿(24)的前端連接一個垂直于中心線(10)的擋桿(25),擋桿(25)貫穿矩形調節槽(15),擋桿(25)兩端的延伸部分可以帶動張力調節蓋(17)克服張力調節彈簧(20)的張力向后運動。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 有較大應用靈活度,并極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廣泛應用于自動鋪絲、自動鋪帶以及纏繞相關工藝中。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支撐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2為本專利技術支撐裝置中調節柱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詳述參見附圖所示,該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固定芯軸1,固定芯軸I固定安裝在于自動鋪絲機紗箱中,一級旋轉軸4通過兩端的一級軸承3安裝在固定芯軸I上,兩端的一級軸承3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紗筒固定套5通過一個二級軸承6安裝在一級旋轉軸4的左端,預浸絲束紗筒9的一端套裝在紗筒固定套5上,預浸絲束紗筒9旋轉時帶動紗筒固定套5轉動,平面渦卷彈簧8繞制在紗筒固定套5和一級旋轉軸4之間,平面渦卷彈簧8的一端作為活動端與紗筒固定套5連接,平面渦卷彈簧8的另一端與一級旋轉軸4外表面上的渦簧固定裝置7連接;一級旋轉軸4的右端通過另一個二級軸承6連接并安裝固定于軸承座11內,二級軸承6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軸承座11的外表面上沿環向均勻安裝3個帶徑向彈力的伸縮滾珠13,預浸絲束紗筒9的另一端的內壁與伸縮滾珠13形成滾動連接;在固定芯軸I右端的端面中心加工有中心孔26,頂尖18與該中心孔配合對固定芯軸I進行軸向定位,頂尖18的后端固定連接調節柱19,在調節柱19上,沿軸向經中心線10加工一個矩形調節槽15,在調節柱19的底部,沿中心線10加工一個盲孔12,調節柱19穿過壓蓋22并通過調節螺母23固定位置,調節柱19的外圓周面上纏繞張力調節彈簧20,張力調節彈簧20的右端與調節柱19上彈簧襯墊21相抵,張力調節彈簧20的左端與套裝在調節柱19上的張力調節蓋17的后端固定連接,張力調節蓋17的前端通過張力調節彈簧20的張力與一級旋轉軸4右端的端面相抵并壓緊,沿調節柱19底部中心線10的盲孔12,插裝一個調節連接桿24,連接桿24的外螺紋與盲孔12的內螺紋連接,調節連接桿24的前端連接一個垂直于中心線10的擋桿25,擋桿25貫穿矩形調節槽15,擋桿25兩端的延伸部分可以帶動張力調節蓋17克服張力調節彈簧20的張力向后運動。紗筒張力調節主要通過張力調節蓋17與一級旋轉軸4軸向端面摩擦提供,張力調節蓋17通過軸向伸縮的張力調節彈簧20提供張力,張力調節彈簧20過盈配合在彈簧襯墊21上,保證了張力調節彈簧20的軸向剛度,張力調節彈簧20的伸縮量通過調節連接桿24進行調節,調節連接桿24由精密螺紋通過矩形調節槽15內的擋桿25帶動張力調節蓋17向后運動,這樣通過控制一級旋轉軸4的旋轉速度來精密調節紗筒的張力大小。在自動絲束鋪放工藝過程中,預浸絲束退繞時帶動固定套5旋轉,與固定套5連接的平面渦卷彈簧8開始工作并提供反向扭矩施加定量退繞張力;當張力達到設定值后,與平面渦卷彈簧8固定端相連接的一級旋轉軸4開始工作,保證絲束鋪放過程中張力穩定。同時,張力調節機構通過施加和一級旋轉軸4摩擦力,達到調節退繞張力大小的目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裝置使用方式靈活多變,既可安裝于鋪絲設備鋪絲頭部位,也可安裝至獨立于鋪絲頭的預浸紗箱,另外也可獨立安裝于纏繞紗箱。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固定芯軸(1),固定芯軸(I)固定安裝在自動鋪絲機紗箱中,一級旋轉軸(4)通過兩端的一級軸承(3)安裝在固定芯軸(I)上,兩端的一級軸承(3)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紗筒固定套(5)通過一個二級軸承(6)安裝在一級旋轉軸(4)的左端,預浸絲束紗筒(9)的一端套裝在紗筒固定套(5)上,預浸絲束紗筒(9)旋轉時帶動紗筒固定套(5)轉動,平面渦卷彈簧(8)繞制在紗筒固定套(5)和一級旋轉軸(4)之間,平面渦卷彈簧(8)的一端與紗筒固定套(5)連接,另一端與一級旋轉軸(4)外表面上的渦簧固定裝置(7)連接; 一級旋轉軸(4)的右端通過另一個二級軸承(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自動纖維鋪放工藝中預浸絲束紗筒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一個固定芯軸(1),固定芯軸(1)固定安裝在自動鋪絲機紗箱中,一級旋轉軸(4)通過兩端的一級軸承(3)安裝在固定芯軸(1)上,兩端的一級軸承(3)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紗筒固定套(5)通過一個二級軸承(6)安裝在一級旋轉軸(4)的左端,預浸絲束紗筒(9)的一端套裝在紗筒固定套(5)上,預浸絲束紗筒(9)旋轉時帶動紗筒固定套(5)轉動,平面渦卷彈簧(8)繞制在紗筒固定套(5)和一級旋轉軸(4)之間,平面渦卷彈簧(8)的一端與紗筒固定套(5)連接,另一端與一級旋轉軸(4)外表面上的渦簧固定裝置(7)連接;一級旋轉軸(4)的右端通過另一個二級軸承(6)連接并安裝于軸承座(11)中,二級軸承(6)通過軸承卡簧(2)定位,軸承座(11)的外表面上沿環向均勻安裝3個帶徑向彈力的伸縮滾珠(13),預浸絲束紗筒(9)的另一端的內壁與伸縮滾珠(13)形成滾動連接;在固定芯軸(1)右端的端面中心加工有中心孔(26),頂尖(18)與該中心孔配合對固定芯軸(1)進行軸向定位,頂尖(18)的后端固定于連接調節柱(19),在調節柱(19)上,沿軸向經中心軸線(10)加工一個矩形調節槽(15),在調節柱(19)的底部,沿中心軸線(10)加工一個盲孔(12),調節柱(19)穿過壓蓋(22)并通過調節螺母(23)固定位置,調節柱(19)的外圓周面上纏繞張力調節彈簧(20),張力調節彈簧(20)的右端與調節柱(19)上彈簧襯墊(21)相抵,張力調節彈簧(20)的左端與套裝在調節柱(19)上的張力調節蓋(17)的后端固定連接,張力調節蓋(17)的前端通過張力調節彈簧(20)的張力與一級旋轉軸(4)右端的端面相抵并壓緊,沿調節柱(19)底部中心線(10)的盲孔(12),插裝一個調節連接桿(24),連接桿(24)的外螺紋與盲孔(12)的內螺紋連接,調節連接桿(24)的前端連接一個垂直于中心線(10)的擋桿(25),擋桿(25)貫穿矩形調節槽(15),擋桿(25)兩端的延伸部分可以帶動張力調節蓋(17)克服張力調節彈簧(20)的張力向后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洋,鐘翔嶼,包建文,韓來勝,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