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設于槽體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上伸入槽體內腔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具有截面為四葉花形的四腳底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以其獨特的底部形狀配合攪拌裝置能對槽體中液體尤其靠近底部的液體造成最大程度的攪動,提高反應質量,同時由底部形狀保證浸出槽整體的穩(wěn)定性。可以進一步地將攪拌軸底部固定于槽體,提高攪拌槳葉轉動的徑向穩(wěn)定性,提高對液體的攪拌穩(wěn)定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化工、冶金領域的浸出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帶機械攪拌裝置的浸出槽。
技術介紹
浸出槽是在常壓和低于373K溫度下實現(xiàn)浸出作業(yè)的液固反應器。在有色金屬提取冶金中應用較廣泛的浸出槽主要有滲濾槽、壓縮空氣攪拌槽、機械攪拌槽、空氣與機械聯(lián)合攪拌槽及卡邁爾塔。普通攪拌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設于槽體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上伸入槽體內腔的攪拌裝置,攪拌浸出槽槽體底部為錐形,有利于物料隨錐面滑落,避免物料封死環(huán)形底隙,克服攪拌死角問題。但是由于槽體底部形狀較為單一,對物料的攪拌不夠強烈,容易發(fā)生沉槽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攪拌充分而穩(wěn)定,使物料波動更大,提高反應質量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設于槽體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上伸入槽體內腔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具有截面為四葉花形的四腳底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縱長攪拌軸和設于所述攪拌軸底端的攪拌槳葉,所述攪拌軸底端還設有同軸連接且下端固定于槽體底部的固定軸。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槽體四腳底部的中央設有一底部中心平臺,所述固定軸底端插接或螺紋連接于所述底部中心平臺上。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攪拌槳葉底端距離底部中心平臺的距離為槽體總長的O. 1-0. 2倍。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攪拌槳葉底端距離底部中心平臺的距離為槽體總長的O. 14-0. 16倍。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固定軸直徑等于攪拌軸直徑。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底部中心平臺至槽體最底端的垂直距離為槽體總長的O. 07-0. 08倍。 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底部中心平臺面積為固定軸截面積的I. 5-2倍。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底部四腳各自的側壁為弧形側壁。本技術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以其獨特的底部形狀配合攪拌裝置能對槽體中液體尤其靠近底部的液體造成最大程度的攪動,提高反應質量,同時由底部形狀保證浸出槽整體的穩(wěn)定性。可以進一步地將攪拌軸底部固定于槽體,提高攪拌槳葉轉動的徑向穩(wěn)定性,提高對液體的攪拌穩(wěn)定性。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仰視圖;圖中2、槽體,21、四腳底部,4、槽蓋、6、攪拌軸,8、攪拌槳葉,10、固定軸,12、底部中心平臺。具體實施方式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附圖說明圖1-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2,設于槽體2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4,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4上伸入槽體2內腔的攪拌裝置,所述槽體2具有截面為四葉花形的四腳底部21。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縱長攪拌軸6和設于所述攪拌軸6底端的攪拌槳葉8,所述攪拌軸6底端還設有同軸連接且下端固定于槽體2底部的固定軸10。所述槽體2底部四腳各自的側壁為弧形側壁,且各自靠近槽體2軸線的側壁斜向上向所述軸線聚攏,在底部的中央形成一底部中心平臺12,所述固定軸10底端插接或螺紋連接于所述底部中心平臺12上,固定軸10直徑等于攪拌軸6直徑,進一步保證穩(wěn)定性,固定軸10同底部中心平臺12的連接方式有利于攪拌裝置相對于浸出槽的拆卸。底部中心平臺12面積為固定軸10截面積的I. 5-2倍。所述攪拌槳葉8底端距離底部中心平臺12的距離為槽體2總長的O. 14-0. 16倍。所述底部中心平臺12至槽體2最底端的垂直距離為槽體2總長的O. 07-0. 08倍。保證對靠近槽體2底部液體的攪動度提高作用。工作時,攪拌軸6下端的固定,保證了攪拌的基礎穩(wěn)定性,同時由于所述槽體2中液體因底部的特別形狀而產生了渦流,并且所述四腳底部21于橫截面上對稱地從四個方向影響液體的波動,大大增加攪拌強烈度。另外,四個腳的底部也有利于浸出槽設備的穩(wěn)定。以上依據(jù)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設于槽體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上伸入槽體內腔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具有截面為四葉花形的四腳底部。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包括縱長攪拌軸和設于所述攪拌軸底端的攪拌槳葉,所述攪拌軸底端還設有同軸連接且下端固定于槽體底部的固定軸。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四腳底部的中央設有一底部中心平臺,所述固定軸底端插接或螺紋連接于所述底部中心平臺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葉底端距離底部中心平臺的距離為槽體總長的O. 1-0. 2倍。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葉底端距離底部中心平臺的距離為槽體總長的O. 14-0. 16倍。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軸直徑等于攪拌軸直徑。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中心平臺至槽體最底端的垂直距離為槽體總長的O. 07-0. 08倍。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中心平臺面積為固定軸截面積的I. 5-2倍。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四腳各自的側壁為弧形側壁。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設于槽體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上伸入槽體內腔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具有截面為四葉花形的四腳底部。本技術的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以其獨特的底部形狀配合攪拌裝置能對槽體中液體尤其靠近底部的液體造成最大程度的攪動,提高反應質量,同時由底部形狀保證浸出槽整體的穩(wěn)定性。可以進一步地將攪拌軸底部固定于槽體,提高攪拌槳葉轉動的徑向穩(wěn)定性,提高對液體的攪拌穩(wěn)定性。文檔編號B01J19/18GK202666460SQ20122024756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專利技術者范祥榮 申請人:蘇州市金翔鈦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四腳底部的浸出槽,包括上端敞口的筒狀槽體,設于槽體上端起密封作用的槽蓋,以及設置在所述槽蓋上伸入槽體內腔的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具有截面為四葉花形的四腳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范祥榮,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金翔鈦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