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離心式噴霧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噴霧裝置通過連體座固定在配套風機的葉輪軸套上,噴霧裝置的后面設置除塵本體,除塵本體內設置導流體連接體,導流體連接體由導流體內轂圈、內轂圈護板、導流葉片焊接而成,導流葉片成圓弧形,心網由心網肋板和心網內轂圈焊接而成,心網與導流體內轂圈固定連接,邊網轂圈和邊網肋板組成邊網裝置,混合室外側設置有消音礦棉,消音礦棉外設置有配套風機,噴霧裝置前端與進水機構連接,混合室前端還設置有集流器,集流器的外側還設置有接線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體積小、阻力小、風量大、節能,隨電動機轉動而實施噴霧除塵工作,除塵同時有效杜絕了干摩擦導致的意外事故,有利于安全生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煤礦設備,具體的說是一種離心式噴霧除塵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煤礦除塵器設備中使用的高壓噴頭因工作條件和制作精度要求高,噴霧隨水壓改變而不穩定,易發生噴霧不良或不噴霧,容易使除塵器吸入干粉塵摩擦起火星,不利于安全生產。又因本機的特殊裝置不易堵塞,解決了煤礦除塵器中普遍使用的高強纖維布及濾網捕塵容易產生的堵塞問題。使本機能在除塵工作中性能更加穩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離心式噴霧除塵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技術的結構包括包括集流器、六角頭螺栓、消音礦棉、六角螺母A、混合室、噴霧裝置、進水機構、底角總成、配套風機、除塵本體、接線盒、保護圈、內轂圈護板、導流體連接體、導流體內轂圈、心網內轂圈、心網、邊網轂圈、六角螺母B、邊網肋板、十字槽盤頭螺釘、邊網、導流葉片,其特征在于噴霧裝置通過連體座固定在配套風機的葉輪軸套上,噴霧裝置的后面設置除塵本體,除塵本體內設置導流體連接體,導流體連接體由導流體內轂圈、內轂圈護板、導流葉片焊接而成,導流葉片成圓弧形,心網外設置心網肋板,心網由心網肋板和心網內轂圈焊接而成,心網與導流體內轂圈固定連接,邊網轂圈和邊網肋板組成邊網裝置,邊網通過六角螺母B和十字槽盤頭螺釘的旋擰與邊網肋板連接,混合室外側設置有消音礦棉,消音礦棉外設置有配套風機,噴霧裝置前端與進水機構連接,混合室前端還設置有集流器,集流器的外側還設置有接線盒。工作原理含煤塵的氣體由除塵器進風口吸入,在穿越經離心式噴霧器噴出厚達IOOmm以上的水霧時,其煤塵被水霧溶解成濁水向后流去,再經導流體葉片導流,其濁水以快速旋轉的速度流向機體內殼邊沿向下集中,其中沒有被水霧溶解的極少量煤塵隨氣體和水霧在心網和邊網間做旋轉向前運動時,被心網和邊網捕捉流向邊界,形成污水流由排污管排出,總除塵效率達94. 3%,呼吸性粉塵除塵效率達68. 6%。導流體連接體由導流體內轂圈、內轂圈護板、導流體外轂圈、外轂圈連接法蘭及導流葉片焊接而成;心網由心網肋板和心網轂圈焊接而成,并焊接在導流體內轂圈上;邊網裝置由邊網肋板和邊網轂圈焊接而成,并焊接在導流連接體轂圈上;清理焊渣涂漆,干后用十字槽盤頭螺釘及螺母分別把心網和邊網固定在肋板和肋板轂圈上。消音裝置用以降低噪音,將消音棉骨架和不銹鋼絲網把消音棉固定在機體內殼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結構簡單、體積小、阻力小、風量大、節能,隨電動機轉動而實施噴霧除塵工作,除塵同時有效杜絕了干摩擦導致的意外事故,有利于安全生產。附圖說明圖I :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 :本技術實施例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 :本技術實施例圖2中A處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 :本技術實施例圖2中B-B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5 :本技術實施例與噴霧器連接結構示意圖。圖6 :本技術實施例C向結構示意圖。圖7 :本技術實施例D-D向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集流器I、六角頭螺栓2、消音礦棉3、六角螺母A4、混合室5、噴霧裝置6、進水機構7、底角總成8、配套風機9、除塵本體10、接線盒11、保護圈12、內轂圈護板13、導流 體連接體14、導流體內轂圈15、心網內轂圈16、心網17、邊網轂圈18、六角螺母B19、邊網肋板20、十字槽盤頭螺釘21、邊網22、導流葉片23。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說明對本技術作以下具體的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本技術的結構包括集流器I、六角頭螺栓2、消音礦棉3、六角螺母A4、混合室5、噴霧裝置6、進水機構7、底角總成8、配套風機9、除塵本體10、接線盒11、保護圈12、內轂圈護板13、導流體連接體14、導流體內轂圈15、心網內轂圈16、心網17、邊網轂圈18、六角螺母B19、邊網肋板20、十字槽盤頭螺釘21、邊網22、導流葉片23,其特征在于噴霧裝置6通過連體座固定在配套風機9的葉輪軸套上,噴霧裝置6的后面設置除塵本體10,除塵本體10內設置導流體連接體14,導流體連接體14由導流體內轂圈15、內轂圈護板13、導流葉片23焊接而成,導流葉片23成圓弧形,心網17外設置心網肋板,心網17由心網肋板和心網內轂圈16焊接而成,心網17與導流體內轂圈15固定連接,邊網轂圈18和邊網肋板20組成邊網裝置,邊網22通過六角螺母B19和十字槽盤頭螺釘21的旋擰與邊網肋板20連接,混合室5外側設置有消音礦棉3,消音礦棉3外設置有配套風機9,噴霧裝置6前端與進水機構7連接,混合室5前端還設置有集流器1,集流器I的外側還設置有接線盒11。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請求保護的
技術實現思路
,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權利要求1.離心式噴霧除塵器,包括集流器(I)、六角頭螺栓(2)、消音礦棉(3)、六角螺母A(4)、混合室( 5)、噴霧裝置(6)、進水機構(7)、底角總成(8)、配套風機(9)、除塵本體(10)、接線盒(11)、保護圈(12)、內轂圈護板(13)、導流體連接體(14)、導流體內轂圈(15)、心網內轂圈(16)、心網(17)、邊網轂圈(18)、六角螺母B(19)、邊網肋板(20)、十字槽盤頭螺釘(21)、邊網(22)、導流葉片(23),其特征在于噴霧裝置(6)通過連體座固定在配套風機(9)的葉輪軸套上,噴霧裝置出)的后面設置除塵本體(10),除塵本體(10)內設置導流體連接體(14),導流體連接體(14)由導流體內轂圈(15)、內轂圈護板(13)、導流葉片(23)焊接而成,導流葉片(23)成圓弧形,心網(17)外設置心網肋板,心網(17)由心網肋板和心網內轂圈(16)焊接而成,心網(17)與導流體內轂圈(15)固定連接,邊網轂圈(18)和邊網肋板(20)組成邊網裝置,邊網(22)通過六角螺母B (19)和十字槽盤頭螺釘(21)的旋擰與邊網肋板(20)連接,混合室(5)外側設置有消音礦棉(3),消音礦棉(3)外設置有配套風機(9),噴霧裝置(6)前端與進水機構(7)連接,混合室(5)前端還設置有集流器(1),集流器(I)的外側還設置有接線盒(11)。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離心式噴霧除塵器,其特征在于噴霧裝置通過連體座固定在配套風機的葉輪軸套上,噴霧裝置的后面設置除塵本體,除塵本體內設置導流體連接體,導流體連接體由導流體內轂圈、內轂圈護板、導流葉片焊接而成,導流葉片成圓弧形,心網由心網肋板和心網內轂圈焊接而成,心網與導流體內轂圈固定連接,邊網轂圈和邊網肋板組成邊網裝置,混合室外側設置有消音礦棉,消音礦棉外設置有配套風機,噴霧裝置前端與進水機構連接,混合室前端還設置有集流器,集流器的外側還設置有接線盒。本技術結構簡單、體積小、阻力小、風量大、節能,隨電動機轉動而實施噴霧除塵工作,除塵同時有效杜絕了干摩擦導致的意外事故,有利于安全生產。文檔編號B01D50/00GK202666635SQ20122028777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離心式噴霧除塵器,包括集流器(1)、六角頭螺栓(2)、消音礦棉(3)、六角螺母A(4)、混合室(5)、噴霧裝置(6)、進水機構(7)、底角總成(8)、配套風機(9)、除塵本體(10)、接線盒(11)、保護圈(12)、內轂圈護板(13)、導流體連接體(14)、導流體內轂圈(15)、心網內轂圈(16)、心網(17)、邊網轂圈(18)、六角螺母B(19)、邊網肋板(20)、十字槽盤頭螺釘(21)、邊網(22)、導流葉片(23),其特征在于噴霧裝置(6)通過連體座固定在配套風機(9)的葉輪軸套上,噴霧裝置(6)的后面設置除塵本體(10),除塵本體(10)內設置導流體連接體(14),導流體連接體(14)由導流體內轂圈(15)、內轂圈護板(13)、導流葉片(23)焊接而成,導流葉片(23)成圓弧形,心網(17)外設置心網肋板,心網(17)由心網肋板和心網內轂圈(16)焊接而成,心網(17)與導流體內轂圈(15)固定連接,邊網轂圈(18)和邊網肋板(20)組成邊網裝置,邊網(22)通過六角螺母B(19)和十字槽盤頭螺釘(21)的旋擰與邊網肋板(20)連接,混合室(5)外側設置有消音礦棉(3),消音礦棉(3)外設置有配套風機(9),噴霧裝置(6)前端與進水機構(7)連接,混合室(5)前端還設置有集流器(1),集流器(1)的外側還設置有接線盒(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少康,
申請(專利權)人:秦少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