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光電兩用型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包括,供能系統和污水處理設備;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電兩用控制柜,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光伏板和蓄電池組;污水處理設備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進水井、厭氧池、缺氧池、曝氣池和沉淀池,沉淀池中設有導流筒,沉淀池通過污泥泵回流污泥至厭氧池。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占地面積小,光電兩用、程序化控制,具有遠程監控的功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
,特別是指一種光電兩用型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建設新農村” “建設生態縣、生態鄉村” “農村環境連篇整治”等村鎮建設步伐的推進,以及國家現行對新能源應用的鼓勵政策的實施,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廠不斷興建,污水的處理率不斷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國大部分農村的污水得不到處理。而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絕大部分農村沒有建設污水管網,公共設施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大量生活廢水未經處理排入各種水體,農村污水排放量在污水總排放量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目前全國給村民的生活環境和衛生狀況造成很大的影響,長期下去,必然會危害村民的身體健康。 但農村地區地廣人稀,無法照搬城市集中污水處理系統,必須發展分散式和單戶型污水處理系統。針對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技術人才稀缺,農村單戶型污水處理設備應滿足地低能耗甚至無能耗、少維護、集成化程度高等要求。現有技術已經公開了一些污水處理設備,但是具有如下共同的缺陷1、太陽能光伏板提供電力不足,不適宜長時間運行,連續陰雨天后,往往污水處理設施無電可供,污水設施廢棄;2、機電設備運行功率偏小,處理能力有限;3、沉淀池出水直接排放,出水水質不穩定,容易把部分懸浮細顆粒排放出去,影響出水水質;4、只能到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光電兩用型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光電兩用型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包括,供能系統和污水處理設備;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電兩用控制柜,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光伏板和蓄電池組;污水處理設備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進水井、厭氧池、缺氧池、曝氣池和沉淀池,沉淀池中設有導流筒,沉淀池通過太陽能污泥泵回流污泥至厭氧池。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光電兩用控制柜中設置有實現程序化控制的芯片。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進水井中設置有過濾格柵。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污水處理設備還設有多介質池,位于沉淀池之后,通過管道與沉淀池連通。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沉淀池與多介質池之間為全自流,無能耗。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蓄電池組為膠體蓄電池組,提高了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I、采用光電兩用,在連續陰雨天太陽能蓄電池電量耗光時,采用民用電提供動力,使污水處理具有連續性;2、占地面積少;3、采用太陽能專用的膠體蓄電池替代了鉛酸電池,使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提高了 3倍;4、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版標準》(GB18918 — 2002) 一級A標準;5、采用了芯片,采用程序控制,使污水處理無需人為操作;6、具有遠程監控功能,使污水處理在遠程就可進行操作管理及監控。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一種光電兩用型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I 一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11 一光電兩用控制柜、12—太陽能光伏板、13 一進水井、14一厭氧池、15—缺氧池、16—太陽能曝氣池、17—沉淀池、18 —導流筒、19一多介質池、20—彈性填料、21—多介質填料。圖2本技術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參照圖I所示,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1,包括,供能系統和污水處理設備;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電兩用控制柜11,其中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光伏板(IOOff) 12和蓄電池組;污水處理設備包括進水井13、厭氧池14、缺氧池15、曝氣池16和沉淀池17,沉淀池17中設有導流筒18,沉淀池17通過污泥泵回流污泥至厭氧池14。進水井13、厭氧池14、缺氧池15、曝氣池16和沉淀池17依次通過管道連通。曝氣池16為太陽能曝氣池。一般而言,通過沉淀池17出來的水已經是合格的水,為了保證出水的穩定性及提高出水水質,在沉淀池17之后還可以設置多介質池19,本實施例中即設置有多介質池19,沉淀池17與多介質池19之間設有提升泵。光電兩用控制柜11 (50W-50000W)中設置有實現程序化控制的芯片,能夠實現遠程監控功能,使污水處理在遠程就可進行操作管理及監控。進水井13中設置有過濾作用的格柵,去除部分懸浮物,以及大顆粒懸浮的有機、無機等物質。經過格柵處理后,水中粗粒、不溶性C0D、SS等大大降低,柵渣通過人工定期清理外運安全處理。厭氧池14和缺氧池15中設有彈性填料20,多介質池19中設有具有吸附過濾作用的多介質填料21。太陽能電池組件在有光照的條件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兩端產生電動勢,將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將儲存到蓄電池組件中,蓄電池組件可以優選膠體蓄電池,能夠提高蓄電池3倍的使用壽命。在連續陰雨天蓄電池組件的電量耗光時,采用民用電提供動力,使得污水處理能夠連續進行。上述的格柵采用5目不銹鋼,進水井、厭氧池、缺氧池、太陽能曝氣池、沉淀池、多介質池和導流筒使用的材料為A3鋼,彈性填料150*2000。參見圖2所示,生活廢水集中收集后首先進入污水處理站內的進水井13,經過濾格柵去除部分懸浮物,以及大顆粒懸浮的有機、無機等物質后的污水,進入厭氧池14,在此利用厭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使大分子復合鏈的有機物氧化為小分子單鏈的有機物。污水和從沉淀池17回流的含磷污泥,在厭氧狀態下釋放出磷,并在好氧池進行吸磷,從而通過污泥進行除磷。混合液經過回流泵污水進入缺氧池,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將回流混合液中帶入的大量NO3-N和NO2-N還原為N2釋放至空氣,從而去除氨氮。在經過曝氣池16反應后,污水中的污染有機物已經被微生物基本消解,混合液流入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為保證生化池的污泥濃度,將沉淀池17的污泥通過太陽能污泥泵回流到前池中。經沉淀池17處理后的水已是合格的水,為保證處理出水的穩定性及提高出水水質,·設計出水經過多介質填料池進行吸附過濾后再進行排放。多介質填料池后出水后即可穩定的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版標準》(GB18918 - 2002) 一級A標準,達標排放。本技術采用光電兩用,在連續陰雨天太陽能蓄電池電量耗光時,采用民用電提供動力,使污水處理具有連續性;占地面積少;采用太陽能專用的膠體蓄電池替代了鉛酸電池,使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提高了 3倍;出水水質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版標準》(GB18918 - 2002)—級A標準;采用了芯片,采用程序控制,使污水處理無需人為操作;具有遠程監控功能,使污水處理在遠程就可進行操作管理及監控。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電兩用型太陽能污水處理設備,包括,供能系統和污水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電兩用控制柜,所述太陽能電池組件包括太陽能光伏板和蓄電池組;所述污水處理設備包括通過管道依次連通的進水井、厭氧池、缺氧池、曝氣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中設有導流筒,沉淀池通過污泥泵回流污泥至厭氧池。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洪,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國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