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含有將熔融鎂系金屬而得到的熔融金屬供給至熔融金屬槽,抽取上述熔融金屬供給至由至少1對鑄造上軋輥和鑄造下軋輥構成的鑄造用雙軋輥的間隙并施加壓力,鑄造成在規定溫度凝固的規定厚度的板材的鑄造工序;和利用至少一對軋制軋輥對上述鑄造后的板施加壓力,并進行軋制而制造鎂系金屬薄板的軋制工序。據此,可以提供軋制時不再需要熱能生成工序,能夠通過塑性加工高效率地制造鎂系金屬薄板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方法和制造裝置。(*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涉及鎂或者其合金的薄板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涉及通過鑄造后軋制鎂或者其合金來制造鎂或者其合金薄板的鎂或者其合金薄板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
技術介紹
鎂在金屬中也是資源很豐富,比重與鋁和鐵相比較輕,所以作為輕型部件的使用受到了注目。盡管鎂的實際強度比鋁和鐵差,但是由于重量輕,因此比強度很高,對于相同的強度要求,也可以代替鋁使用。因此,期待著應用于護理、福利用品等要求輕量化的產品。而且,鎂的電磁屏蔽性能優越,所以具有可以防止電器的電磁噪音,吸振能力高,也可以減少雜音等優越的特性。進而,鎂的抗變形的能力和耐沖擊性也很強,另外,還具有容易進行切削加工的優點。再有,由于鎂的熔點低,再生性優良,所以具有可作為適合于地球環境保護的金屬這種優良的特性。但是,以前鎂系金屬產品的制造是用壓鑄法和搖熔模型法(注射成型)進行,很難通過塑性加工進行高效率的制造。因此,只能進行使用鑄模的成型,只能應用于有限的產品。即,由于高效率的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技術還沒有確立,所以在利用塑性加工的各種用途的產品上的應用還不能達到市場能力,這就是當前的實際情況。而且,在上述的鎂系金屬產品的制造中,在模型內成型時會產生流道(runner channel)等大量不需要的部份,材料利用率差,還存在因在內部卷入氣泡而產生氣孔等問題。針對這樣的課題,特開2001-294966號公報提出了用壓鑄法制造鎂系金屬的板材,然后通過軋制加工,制造容易成型的鎂系金屬的薄板的方法。這樣通過軋制加工鎂系金屬的板材,壓實鑄造時內部存在的空隙,使該空隙縮小或消失。結果,可以得到內部沒有氣孔的鎂系金屬的薄板。但是,在上述特開2001-294966號公報提出的方法中,用壓鑄法制造鎂系金屬的板材后,由于在軋制加工時還有暫時的去毛刺工序,所以上述板材的軋制加工在常溫下進行。即,因為是在常溫下軋制加工鎂系金屬的板材,所以利用軋機用上述板材不會發生斷裂這種程度的壓下率沿板厚方向施加壓縮變形。這樣壓下率會受到限制,也就是指不能將上述板材變形到要求的厚度,生產率稱不上良好。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方法,考慮在使上述板材變形時,進行熱軋或熱擠出,但是,為進行熱軋或熱擠出,要消費巨大的熱能,存在生產率差這樣的技術課題。作為解決這樣的課題的手段,已知的方法是,冷卻熔融的鎂系金屬而形成含有具有搖熔性的固相的金屬漿體后,在進一步冷卻該金屬漿體的同時進行軋制,通過這樣連貫的流程制作連續板狀金屬原材料(參看特開2002-283007號公報)。但是,這種方法是將熔融的鎂系金屬冷卻到具有搖熔性的程度后,供給至雙軋輥中進行鑄造,供給至鑄造用雙軋輥的熔融金屬中的固相的比率高(20%或以上、通常在50%左右顯示出典型的搖熔性),這樣的固液相共存的熔融鎂系金屬的粘度高,在向鑄造用雙軋輥供給熔融金屬的噴嘴中容易凝固,發生噴嘴堵塞的可能性大。因此,使用這種方法,也存在制造成品率低、生產率差這樣的技術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就是在上述那樣的情況下進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連續地進行鑄造和軋制,能夠在軋制時不再需要熱能生成工序,而用塑性加工高效率地制造鎂或者其合金薄板,并具有優良的生產率的鎂或者其合金薄板制造方法及制造裝置。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使鑄造工序和軋制工序不連續,從而可以靈活地應對變化的產量計劃的制造方法。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專利技術的鎂或者其合金(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鎂及其合金總稱為鎂系金屬)的薄板制造方法,是利用雙軋輥將鎂系熔融金屬鑄造成板材,接著通過軋制制造鎂系金屬薄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將上述鎂系金屬的熔融溶液供給至至少一對軋輥之間,并鑄造成在規定的溫度凝固的規定厚度的板材的鑄造工序;和利用至少一對軋輥對上述鑄造后的板材施加壓力,并進行軋制而制造規定厚度的鎂系金屬薄板的軋制工序。根據這樣的本專利技術,軋制工序時鎂系金屬的板材由于是適合軋制的溫度,所以可以不用擔心斷裂,用所希望的壓下率對板材施加壓力,使其變形成薄板。即,通過利用形成板材時的鑄造工序的熱,從而不再需要生成用于軋制的熱能,可以高效率地制造鎂系金屬薄板。另外,上述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即將進入上述鑄造工序的熔融鎂系金屬,處于從該鎂系金屬中固相所占的比率為10%重量或以下時的溫度到超過該鎂系金屬的熔融溫度40℃的溫度范圍。此外,上述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在上述鑄造工序的前后,鎂系金屬固液混合物以5×102℃/秒或以上的速度驟冷。據此,可以防止在熔融金屬引出口的熔融金屬的凝固,還可以制造具有均勻的金屬組織的板材。另外,為解決上述課題,本專利技術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置,是熔融鎂系金屬后,通過軋制來制造鎂系金屬薄板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用于貯存熔融鎂系金屬而得到的熔融金屬的熔融金屬槽;用于從上述熔融金屬槽引出上述熔融金屬并利用至少一對軋輥施加壓力,將之鑄造成在規定的溫度凝固的板材的鑄造軋輥部;以及利用至少一對軋輥對上述鑄造后的板材施加壓力,并進行軋制而制造規定厚度的鎂系金屬薄板的軋制軋輥部。通過這樣地構成,與上述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方法相同,在軋制軋輥部使用的鎂系金屬的板材,由于是適合軋制的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斷裂,可以用所希望的壓下率對板材施加壓力,使其變形成薄板。即,通過利用形成板材時的鑄造的熱,從而不再需要生成用于軋制的熱能,可以高效率地制造鎂系金屬薄板。另外,上述鑄造軋輥部,至少具有使貯存在上述熔融金屬槽中的上述熔融金屬凝固粘附在軋輥表面,并通過軋輥的旋轉力將該熔融金屬引出甩出到該熔融金屬槽之外的鑄造下軋輥;從上面壓住被上述鑄造下軋輥引出到上述熔融金屬槽之外的熔融金屬的凝固面而進行成型的鑄造上軋輥;以及使上述鑄造下軋輥和鑄造上軋輥分別進行旋轉運動的旋轉驅動部。優選上述鑄造下軋輥和鑄造上軋輥的各自的軋輥表面是溫度可調的,優選上述鑄造下軋輥和鑄造上軋輥的間隔是可以自由變化的。通過這樣地構成,對于鑄造的板材,可以自由地設定適合軋制的溫度及厚度,可以高效率地形成板材。還有,在上述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裝置中,優選使連結上述鑄造下軋輥的旋轉軸和上述鑄造上軋輥的旋轉軸的假想線和垂直線構成的角度(該角度作為傾側角α)是可以調整的。如果該角度α偏離一定的范圍,則在鑄造的鎂系金屬板材的金屬組織中殘留應力,板材容易剝離甚至斷裂,生產率惡化。再者,通過使一對軋輥的角度可以調整,在應用于組成不同或者板厚不同的各種鎂系金屬時,容易設定為最適合的條件,可以實現作業性優良的裝置。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置的總體構成的示意截面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制造裝置的熔融金屬供給部的其他例子的局部示意截面圖。圖3是表示在本專利技術的制造裝置的熔融金屬供給部中,使用熔融金屬供給構件的例子的示意截面圖。圖4是成為圖1的要部的鑄造軋輥部的側面圖。圖5是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的實施方案的鑄造軋輥部的示意圖。圖6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制造裝置的搬送部的其他例子的局部示意圖。圖7是表示鑄造軋輥部的其他實施方案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置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關于本專利技術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方法和制造裝置,根據圖1表示的一個實施方案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案的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置的總體構成的示意側面圖. 圖1的符號1是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置。該鎂系金屬薄板制造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方法,該方法至少含有將熔融的鎂系金屬供給至至少一對第1軋輥之間,并鑄造成規定厚度的板材的鑄造工序;和利用至少一對第2軋輥對所述鑄造后的板材施加壓力,并進行軋制而制造規定厚度的鎂系金屬薄板的軋制工序,其特征在于,即將進入所述鑄造工序的熔融鎂系金屬,處于從該鎂系金屬中固相所占的比率為10%重量或以下時的溫度到超過該鎂系金屬的熔融溫度40℃的溫度范圍。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JP 2003-3-7 060801/2003;JP 2003-7-28 280796/20031.一種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方法,該方法至少含有將熔融的鎂系金屬供給至至少一對第1軋輥之間,并鑄造成規定厚度的板材的鑄造工序;和利用至少一對第2軋輥對所述鑄造后的板材施加壓力,并進行軋制而制造規定厚度的鎂系金屬薄板的軋制工序,其特征在于,即將進入所述鑄造工序的熔融鎂系金屬,處于從該鎂系金屬中固相所占的比率為10%重量或以下時的溫度到超過該鎂系金屬的熔融溫度40℃的溫度范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鑄造工序的前后,鎂系金屬固液混合物以5×102℃/秒或以上的速度驟冷。3.一種鎂系金屬薄板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至少具有用于將熔融的鎂系金屬在從該鎂系金屬中固相所占的比率為10%重量或以下時的溫度到超過該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羽賀俊雄,吉田一也,權田善夫,
申請(專利權)人:權田金屬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