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通信設備領域,提供了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包括與單管塔配合且彼此連接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安裝支架包括與單管塔配合的第一弧形部以及與所述第一弧形部固定連接且水平設置的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包括與角形塔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通過若干緊固件固定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直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安裝到第一安裝支架的第一安裝板上,不需要在單管塔上搭建平臺就可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安裝到單管塔上,減少了安裝工序,降低了安裝成本,并降低了高空作業的高危險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通信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在無線光通信設備(FSO)安裝方式中,無線光通信設備主要使用無線光通信設備專用的安裝支架安裝在樓頂或其他建筑的墻體或頂部,但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多無線光通信 設備需要安裝在單管塔(包括單管通訊塔或者單管美化燈管塔等)上,用普通的無線光通信設備專用安裝支架需要在單管塔上搭建一個平臺,以便安裝專用的安裝支架。由于需要在單管塔上搭建平臺,增加了安裝工序,成本高,搭建平臺耗時長,而且在高空作業具有高危險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其不需要在單管塔上搭建平臺就可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安裝到單管塔上。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包括與單管塔配合且彼此連接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安裝支架包括與單管塔配合的第一弧形部以及與所述第一弧形部固定連接且水平設置的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包括與角形塔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通過若干緊固件固定連接。具體地,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平面,所述第一安裝平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平面,所述第二安裝平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安裝孔,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將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固定連接。具體地,所述緊固件為螺栓或螺釘。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裝板上開設有若干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的主機安裝孔。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裝板上固設有至少一第一加強筋,所述第一加強筋延伸至所述第一弧形部并與所述第一弧形部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強筋上開設有若干附件安裝孔。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外表面固設有至少一第二加強筋,所述第二加強筋從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另一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直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安裝到第一安裝支架的第一安裝板上,不需要在單管塔上搭建平臺就可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安裝到單管塔上,減少了安裝工序,降低了安裝成本,并降低了高空作業的高危險性。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裝支架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裝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二安裝支架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二安裝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與單管塔裝配在一起的不意圖;圖6是圖5中的第一安裝支架安裝上無線光通信設備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圖f圖6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包括與單管塔3配合且彼此連接的第一安裝支架I和第二安裝支架2,第一安裝支架I包括與單管塔3配合的第一弧形部11以及與第一弧形部11固定連接且水平設置的第一安裝板12,第一安裝板12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4,第二安裝支架2包括與單管塔3配合的第二弧形部21,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通過若干緊固件5固定連接。當需要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安裝到單管塔3上時,首先將第一安裝支架I的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安裝支架2的第二弧形部21分別與單管塔3的表面貼合,并將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對齊,接著利用緊固件5將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固定連接,最后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固定到第一安裝支架I的第一安裝板12上,即完成了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安裝到單管塔3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直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安裝到第一安裝支架I的第一安裝板12上,不需要在單管塔3上搭建平臺就可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安裝到單管塔3上,減少了安裝工序,降低了安裝成本,并降低了高空作業的高危險性。另外,由于單管塔3的底部直徑通常在數百毫米甚至一米以上,即使是同一座單管塔3,隨著安裝高度的不同其對應的直徑也不一樣,而本技術的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能夠與不同直徑的單管塔3配合,因此可以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固定到不同直徑的單管塔3上,通用性極強。以下對本技術各組成部分作詳細介紹。如圖廣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之間的具體連接方式為第一弧形部11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平面111,第一安裝平面111上開設有若干第一安裝孔112,第二弧形部21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平面211,第二安裝平面211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安裝孔212,緊固件5穿過第一安裝孔112和第二安裝孔212將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固定連接,從而實現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之間的固定連接。其中,緊固件5可以為螺栓或螺釘。如圖1、2、6所示,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裝板12上開設有若干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4的主機安裝孔121,利用與主機安裝孔121連接的螺栓或螺釘即可將無線光通信設備4固定到第一安裝板12上。如圖2和圖6所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裝板12上固設有至少一第一加強筋122,第一加強筋122延伸至第一弧形部11并與第一弧形部11固定連接,第一加強筋122用于提高第一安裝支架I的強度,避免了因無線光通信設備4過重而將第一安裝板12壓變形,保證了無線光通信設備4可以平穩地固定在第一安裝板12上。如圖2所示,另外,所述第一加強筋122上還可以開設若干附件安裝孔123,用于安裝其他附屬零件。如圖4所示,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部21的外表面固設有至少一第二加強筋22, 第二加強筋22從第二弧形部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部21的另一端,第二加強筋22用于提高第二安裝支架2的強度,從而使得第二安裝支架2與第一安裝支架I固定連接在一起后,使得第一安裝支架I上的第一安裝板12可以承載更重的無線光通信設備4。以上所述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單管塔配合且彼此連接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安裝支架包括與單管塔配合的第一弧形部以及與所述第一弧形部固定連接且水平設置的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包括與角形塔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通過若干緊固件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安裝平面,所述第一安裝平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安裝平面,所述第二安裝平面上開設有若干第二安裝孔,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將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無線光通信設備單管塔安裝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與單管塔配合且彼此連接的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安裝支架包括與單管塔配合的第一弧形部以及與所述第一弧形部固定連接且水平設置的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用于安裝無線光通信設備,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包括與角形塔配合的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通過若干緊固件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保松,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新岸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