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外遮陽裝置,主要由遮陽板,轉軸,固定軸,隔熱涂料組成。在外遮陽板表面涂抹一種隔熱涂料,然后通過轉軸將多片遮陽板連接成一個整體。這種外遮陽裝置安裝在建筑窗體的外部。通過調節遮陽板之間的夾角可改變在窗玻璃外表面處的陽光輻射強度。此裝置總重量輕,安裝方便,并可根據室內人群的舒適度要求,隨時調整遮陽效果。這種外遮陽裝置能充分滿足夏熱冬暖地區的建筑外遮陽隔熱要求,達到建筑節能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外遮陽隔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對建筑物窗體外遮陽和隔熱的可調節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對“節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其中,建筑節能是我國的節能工作重點之一。遮陽系統分為室內遮陽系統與室外遮陽系統兩種,分別稱為內遮陽和外遮陽。當使用百葉、窗簾等內遮陽的時候,只能遮擋一部分太陽輻射,內遮陽與窗戶之間的空氣溫度會隨著輻射熱量的累積而不斷上升。而外遮陽裝置能在室外阻擋強光,隔熱節能效果更好。第二,外遮陽在室外安裝,投入少,收效明顯。外遮陽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對從窗口進入的陽光進行遮擋,并對外部傳熱等方式進入室內的熱量進行一定的隔熱作用。目前的外遮陽主要是卷簾式、百葉窗式、窗與遮陽一體 化等方式等。大多數外遮陽方式都能達到一定的遮陽效果,但是很難同時滿足遮陽隔熱和室內光線充足的要求。因此,本專利提出一種新型外遮陽裝置,能起到良好的隔熱效果,同時還能滿足室內光線充足的要求。通過本裝置,可很精細的調節通過窗口進入室內的陽光強度,恰好達到需要的陽光照明要求。與此同時,本裝置可將入射陽光中除可見光外的大部分光線輻射阻擋在進入窗口之前,充分滿足隔熱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可適用于窗體外的外遮陽裝置,能有效遮擋陽光,同時起到隔熱并滿足室內光線充足的要求。本裝置適用于高、低層建筑物的窗外遮陽。而且,本裝置能抵抗常見氣候環境中的風吹雨淋產生的破壞作用。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遮陽板,隔熱涂層,轉軸,固定軸,共4部分組成。可將遮陽板的內、外表面都涂抹隔熱涂層。也可在隔熱要求不高時,出于節省材料的考慮,僅對遮陽板內表面涂抹隔熱涂層。每塊遮陽板材與其相鄰板材之間用轉軸進行連接。將上、下兩端的轉軸分別固定在窗口的上、下建筑墻體上。轉軸分為自由轉軸和固定轉軸。自由轉軸僅連接相鄰的2塊遮陽板材。固定轉軸除了連接相鄰的2塊遮陽板材的作用外,其兩端需要卡扣在左右兩根剛性的固定軸上起到固定作用。固定軸共有2根,從最上端的轉軸開始,一直延伸到最下端的轉軸。在當本設備安裝完畢后,各塊遮陽板材成“之”字形遮擋窗玻璃外側的陽光,如圖I所示。室內人員可手動調節固定轉軸的位置,改變各塊遮陽板材之間的夾角,實現精確改變進入室內的光線強度。所述的遮陽板由多塊矩形板材組成。遮陽板的每塊板材由薄金屬板或有機材料制成。若板材為有機材料,則有機材料可選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每塊矩形板材的寬度不超過實際需要遮陽的窗口寬度;而每塊矩形板材的高度可有多種選擇。對遮陽的隔熱效果要求更高的場合,可選用更小的矩形板材高度。對室內光線充足要求更高的場合,可選用更大的矩形板材高度。此外,還需要按照直列或錯列方式,在遮陽板的板材上開若干個孔。開孔的直徑、數量和布置方式可根據實際安裝本裝置的建筑窗口朝向(南、北等),窗口尺寸,室內遮陽要求進行優選。一般的,窗口朝向為南方向,可選擇較大的開孔直徑;而窗口朝向為北方向,可選擇較小的開孔直徑。窗口的面積越大,可選擇較小的開孔直徑;反之,則選擇較大的開孔直徑。對遮陽的隔熱效果要求更高時,可選用較小的開孔直徑。對室內光線充足要求更高時,可選用較大的開孔直徑。所述的隔熱涂層可選擇多種建筑隔熱涂料。包括玻璃納米隔熱涂料和建筑反射隔熱涂料等。其中,玻璃納米隔熱涂料能吸收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和紅外線光譜,達到隔熱效果。在透明或半透明的遮陽板材料上涂抹這種涂料,可增強透光效果。采用建筑反射隔熱涂料,則需滿足標準JG/T 235-2008《反射隔熱涂料》的要求。涂層的厚度根據實際涂料的性質而定。一般不超過I. 5mm。所述的轉軸分為自由轉軸和固定轉軸兩種。自由轉軸上安裝了特定的活動卡槽將 相鄰的2塊遮陽板材連接在一起,而且相鄰的2塊遮陽板材能夠形成0-180°的夾角。固定轉軸除了連接相鄰的2塊遮陽板材的作用外,兩端還安裝了特定的扣具。這種扣具能穩固的夾住穿過的剛性固定軸,起到固定轉軸位置的作用。所述的固定軸是細長的金屬棍。本裝置配備的固定軸一共有2根。固定軸的高度與窗體的高度相當。固定軸從左右兩端穿過轉軸的扣具,起到固定作用。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遮陽板和轉軸連接后外觀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一個遮陽板材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自由轉軸結構圖。圖5為本技術的固定轉軸結構圖。圖6為本技術的扣具結構圖。圖7為本技術在窗口上的遮陽布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由圖I可以看出,本技術所述裝置的結構包括遮陽板1,轉軸2,固定軸3,外隔熱材料層4,共4部分組成。附圖I中附圖標記7為窗玻璃邊框;其中,遮陽板I通過轉軸2連接成一個整體。轉軸2分為兩種,自由轉軸2-2和固定轉軸2-1。圖I中轉軸b,d,f,h, j, I, η, p為自由轉軸,而轉軸a, c, e, g, i, k, m, o, q為固定轉軸。自由轉軸配備合頁,將相鄰的遮陽板材連接在一起。固定轉軸除了配備合頁將相鄰的遮陽板材連接在一起之外,還在兩端的端面上配備扣具,將固定轉軸與固定軸3連接起來。固定轉軸a(最頂側轉軸)固定在窗口上邊的建筑墻體5上,固定轉軸q (最底側轉軸)固定在窗口下邊的建筑墻體8上面。安裝完畢后,本裝置的遮陽板呈“之”字形,阻擋將入射窗玻璃6前的陽光。設相鄰的遮陽板材之間的夾角都相等,角度為θ=45°,可通過調節固定轉軸的扣具在固定軸的位置,改變夾角Θ大小。遮陽板和轉軸連接后外觀如圖2所示;圖2中附圖標記9為窗口外沿。轉軸和遮陽板材的數量可根據窗口的尺寸確定。若窗口外沿的高度為H,寬度為W。每塊遮陽板材的高度h,寬度為W。遮陽板材的寬度w可取略小于W,優選為W=W-O. 02 (米)。優選遮陽板的數量為塊([]是取整符號)。在本實施例中,取H=L 2米,W=O. 5米,h=0. I米,w=0. 48米,可得優選遮陽板的數量為8塊。遮陽板I的形狀如圖3所示;其中包括開孔10。在本實施例中,選用矩形遮陽板材的尺寸為480mm (寬)XlOOmm (高)X4. Omm (厚)的有機玻璃板。在遮陽板材表面涂抹厚O. 2mm的建筑反射隔熱涂料,形成隔熱涂料層。在遮陽板材表面開孔,孔列呈錯列。開孔直徑20mm。自由轉軸結構如圖4所示;其中包括連接合頁11,轉軸端面12,合頁開孔13,轉軸軸體16。自由轉軸上分布若干個合頁,合頁與轉軸的軸體套接在一起,并且可自由轉動。每片合頁上開若干螺釘小孔,用于連接遮陽板材。在本實施例中,轉軸和合頁都由不銹鋼制 成。轉軸的直徑為IOmm ;合頁的尺寸優選為40mm (長)X40mm (寬)X2mm (厚)的不銹鋼材料制成。每根轉軸優選配備2 — 6塊合頁。固定轉軸結構如圖5所示;固定轉軸2-1包括轉軸軸體16和凹槽體17 ;附圖標記18為扣具。固定轉軸的主要結構都與自由轉軸結構相同,但在固定轉軸在轉軸軸體兩端設置凹槽體,并加裝了扣具。扣具安裝在轉軸的凹槽體上。在本實施例中,固定轉軸的端面上呈凹槽形狀。凹槽體內開螺栓孔,扣具的旋緊螺栓傳過凹槽。通過扣具,可將固定轉軸與固定軸緊扣在一起。扣具的結構如圖6所示;扣具由旋緊螺栓19和壓緊端面20組成。旋轉螺栓則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外遮陽隔熱裝置,主要包括遮陽板(1),轉軸(2),固定軸(3),隔熱涂層(4),其特征在于:遮陽板通過轉軸連接成一個整體;兩端的轉軸分別固定在窗口上部墻體和窗口下部墻體上;固定轉軸的兩端通過扣具卡扣在固定軸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波,周海珠,楊彩霞,胡家僖,王雯翡,魏慧嬌,閆靜靜,惠超微,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