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軟體蓄能罐,蓄液罐(1)為密閉的軟體容器;該蓄液罐(1)內有兩塊軟體布液孔板(4、5),所述軟體布液孔板(4、5)上有孔(40),布液孔板(4、5)與所述蓄液罐(1)的內壁(11、13或12、13)分別形成上下兩個布液室(9、10);每一布液室(9或10)內連接有軟體主液管(2或3),該軟體主液管(2或3)從其端口處輻射狀地延伸出若干根布液管(7),所述布液管(7)上開有若干布液孔(73)以與所述布液室(9或10)連通,所述主液管(2、3)的另一端分別伸出于蓄液罐(1)外與外部管道連接。其優點是可以預制作的、建造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便于工業化生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軟體蓄能罐
本技術涉及熱能液體蓄能裝置,尤指一種軟體蓄能罐。
技術介紹
熱能蓄能器是一種利用對電價易峰填谷而產生經濟效益的裝置,在中央空調系統或其他工業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熱能蓄能器主要有液體型和兩相型,液體型蓄能器使用液體(例如水)作蓄能介質,較之兩相型蓄能器使用固液兩相物質(例如冰)作蓄能介質有著結構簡單、運行和維護費用低廉的優點。但現有技術的液體型蓄能器是由金屬(鋼、鋁合金等)或鋼筋混凝土為主體的剛性結構,采用現場建造和制作,建造周期長、制作成本高、不便于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預制作的、建造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便于工業化生產的軟體蓄能罐。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軟體蓄能罐,包括蓄液罐、布液孔板、主液管和布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罐為密閉的軟體容器;該蓄液罐內有兩塊軟體布液孔板,所述軟體布液孔板上有孔,布液孔板與所述蓄液罐的內壁分別形成上下兩個布液室;每一布液室內連接有軟體主液管,該軟體主液管從其端口處輻射狀地延伸出若干根布液管,所述布液管上開有若干布液孔以與所述布液室連通,所述主液管的另一端分別伸出于蓄液罐外與外部管道連接。所述蓄液罐可以由芳綸或其他軟質防水材料制成。蓄液罐的外部可以設有軟體保溫層以達到隔熱效果。所述布液管可以是圓管、方管、三角形管或其他形狀的中空管。所述蓄液罐、布液孔板和主液管可以是一體連接。所述主液管可以用芳綸或其他軟質防水材料制成,可以在所述主液管的內部設置增強金屬骨架,用以提升主液管的強度,防止主液管連接在液泵吸入端由于負壓而閉合。所述布液孔板可以用芳綸或其他軟質防水材料制成薄片狀。所述布液管上的布液孔可以均勻設置在管道上,也可以不規則的設置于管道上,亦可以隨著布液管從主液管向蓄液罐邊沿的延伸而間隔距離變小,以使布液均勻。本技術可以使用水或其他液體作為蓄能介質。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利用軟體材料制作蓄液罐、布液孔板和主液管,可以簡化建造工藝、縮小體積、縮短建造工期和降低建造成本。另外,通過在布液室中設置與其連通的布液管以及布液孔板上的通孔,可以使布液更均勻,將液流撓動降到極低的程度,有效提聞畜能效率。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布液管的布置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布液管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蓄液罐、2、3為主液管、4、5為布液孔板、40為布液孔板上的通孔、6為增強金屬骨架、7為布液管、71、72為隔板、73為布液孔、8為保溫層、9、10為布液室、11為頂部內壁、12為底部內壁、13為側面內壁。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I、圖2和圖3,本技術軟體蓄能罐包括蓄液罐I、布液孔板4、5、主液管2、3和布液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罐I為密閉的軟體容器;該蓄液罐I內有兩塊軟體布液孔板4、5,所述軟體布液孔板4、5上有孔40,布液孔板4、5與所述蓄液罐I的內壁11、13或12、13分別形成上下兩個布液室9、10 ;每一布液室9或10內連接有軟體主液管2或3,該軟體主液管2或3從其端口處輻射狀地延伸出若干根布液管7,所述布液管7上開有若干布液孔73以與所述布液室9或10連通,所述主液管2、3的另一端分別伸出于蓄液罐I外與外部管道連接。 在本技術的實施例中,所述蓄液罐I由芳綸制成,呈密封的圓柱形,有利于一體成型,縮小建造成本和工期。蓄液罐I的外部還設有軟體保溫層8以達到隔熱效果。在本技術的實施例中,兩個布液室9、10分設于蓄液罐I的兩端,使兩個布液室結構相同。有兩塊軟體布液孔板4、5分別和頂部內壁11、底部底內壁12及側面內壁13形成上下兩個布液室9、10。參見圖2、圖3,在本技術的實施例中,所述布液管7是三角形管,包括兩塊呈V字形設置的管道壁板71、72,管道壁板71、72上開有布液孔73,兩塊管道壁板71、72的V字形開口抵接于蓄液罐I的頂部頂內壁11或底部底內壁12,組成了截面呈三角形的布液管,該三角形的高度等于布液室的高度,這樣當里面蓄液罐灌滿液時,可以阻止布液孔板4向上方拱起。布液孔73距離主液管2越遠,布液孔73之間的間隔距離越近。如圖2所示,由管道壁板71、72和頂內壁11組成的布液管的一端連接于主液管2,另一端抵接于蓄液罐的側面內壁13。在本技術的實施例中,主液管2、3使用芳綸制造,以增加主液管2、3的靈活性。主液管2、3內部設有增強金屬骨架6,以提升主液管的強度,防止連接在液泵吸入端由于負壓而閉合。如圖2和圖3所示,在本技術的實施例中,多個布液管以進液管為中心呈輻射狀排列。在實際液蓄能運用中,當蓄能系統處于放能工況時,上布液室作為分液端,液體從進液管2中輸入蓄液罐1,首先液流入由71、72以及頂部內壁11構成的布液管,箭頭70顯示布液管中的液流從布液孔73向外流出,布液孔73出來的液再流入由布液器4、頂部內壁11、側面內壁13組成的上布液室,然后再經由布液器4上的通孔40 (如圖3所示)流入蓄液罐I的主體部分。作為吸入集液端的下布液室,蓄液罐I主體中的液體則通過布液器5流入由布液器5、底內壁12、側面內壁13組成的下布液室10,再流入下布液室10的布液管,最后流入進液管3進入蓄能系統循環。當蓄能系統處于蓄能工況時,下布液室作為分液端,上布液室作為集液端,整個過程與以上描述相反。由于采用了呈輻射狀的多個密集排列的布液管7,以及帶有密集布液通孔的布液器4、5布滿了整個蓄液罐主體液平截面,實現精細布液。蓄液罐I在工廠制作完畢并運抵現場后,采用高強度承壓保溫材料(如木材)墊于所述蓄液罐底部,將蓄液罐I注滿液體達到設計的工作壓力后,再在其表面設置軟性保溫層8,整個液體蓄能蓄液罐裝置即制作安裝完成。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液蓄能蓄液罐裝置通過利用軟性材料制作蓄液罐和/或主液管,可以簡化建造工藝、縮小體積、縮短建造工期和降低建造成本,并且通過 進行精細布液,可以使布液更加均勻,將液流撓動降到極低的程度,有效提高蓄能效率。權利要求1.一種軟體蓄能罐,包括蓄液罐(I)、布液孔板(4、5)、主液管(2、3)和布液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罐(I)為密閉的軟體容器;該蓄液罐(I)內有兩塊軟體布液孔板(4、5),所述軟體布液孔板(4、5)上有孔(40),布液孔板(4、5)與所述蓄液罐(I)的內壁(11、13或12、13)分別形成上下兩個布液室(9、10);每一布液室(9或10)內連接有軟體主液管(2或3),該軟體主液管(2或3 )從其端口處輻射狀地延伸出若干根布液管(7 ),所述布液管(7 )上開有若干布液孔(73)以與所述布液室(9或10)連通,所述主液管(2、3)的另一端分別伸出于蓄液罐(I)外與外部管道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軟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罐(I)、布液孔板(4,5)和主液管(2、3) —體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軟體蓄能罐,其特征在于布液管(7)是三角形管,包括兩塊呈V字形設置的管道壁板(71、72),管道壁板(71、72)上開有布液孔(73),兩塊管道壁板(71、72)的V字形開口抵接于蓄液罐(I)的頂部頂內壁(11)或底部底內壁(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軟體蓄能罐,包括蓄液罐(1)、布液孔板(4、5)、主液管(2、3)和布液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罐(1)為密閉的軟體容器;該蓄液罐(1)內有兩塊軟體布液孔板(4、5),所述軟體布液孔板(4、5)上有孔(40),布液孔板(4、5)與所述蓄液罐(1)的內壁(11、13或12、13)分別形成上下兩個布液室(9、10);每一布液室(9或10)內連接有軟體主液管(2或3),該軟體主液管(2或3)從其端口處輻射狀地延伸出若干根布液管(7),所述布液管(7)上開有若干布液孔(73)以與所述布液室(9或10)連通,所述主液管(2、3)的另一端分別伸出于蓄液罐(1)外與外部管道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彬誠,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