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平板電腦磁性貼合皮套,可與平板電腦結合,利用磁鐵異性相吸磁性原理,或是導磁物體會被磁鐵吸引的現象,運用此皮套覆蓋平板電腦屏幕時予以貼合;另外,此皮套的部分部位可以被彎曲或彎折,使與其組合的平板電腦能站立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平板電腦的皮套,特別是可以覆蓋并保護其屏幕,亦可使平板電腦站立使用的創作。
技術介紹
平板電腦為現代人用于辦公、簡報、娛樂、閱讀等不可或缺的3C產品,因應此趨勢,發行在市面上的相關附件也越來越多,其中皮套為保護屏幕與使其站立使用的相關附件;當使用者不使用平板電腦時,會利用其覆蓋屏幕,藉以保護平板電腦的屏幕;且能將其反折,使平板電腦能站立,使用者藉以觀賞影片或欣賞文章?,F有皮套在其邊緣設有松緊帶,當使用者利用其覆蓋平板電腦的屏幕時,利用附 于皮套上的松緊帶的彈性施予壓力于平板電腦上,使皮套不致松脫,然而松緊帶在外觀上不美觀,且使用久了有彈性疲乏,導致無法使用,需更換新松緊帶的疑慮。請參照圖I、圖2,為現有皮套利用松緊帶做為皮套固定方式的示意圖;一現有皮套2活動結合于一平板電腦1,該皮套2連結有一松緊帶21 ;圖I為皮套2未闔上平板電腦I屏幕時,從平板電腦I的背后端觀看的示意圖,該皮套2的兩端邊緣連結松緊帶21的兩端,當使用者欲利用皮套2保護平板電腦I的屏幕時,以壓痕34為中心軸,順著箭頭C以逆時針方向將該皮套2闔上,此時松緊帶21會在平板電腦I的屏幕端,再將松緊帶21往平板電腦I的背后端拉,如圖2所示,松緊帶21被拉至平板電腦I的背后端,因為松緊帶21具有彈性且施予壓力在平板電腦1,達到固定皮套2的效果;然而松緊帶21從外觀上看不但不美觀,且使用久了有彈性疲乏導致松脫需要更換的疑慮,故專利技術人藉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皮套的松緊帶不美觀,且因其彈性疲乏需做更換的疑慮,使用本技術的皮套覆蓋于平板電腦的屏幕時更美觀,使用上更方便,且沒有更換松緊帶的疑慮。本技術的特征,在皮套的不同位置分別安裝磁鐵或導磁物體,當皮套蓋上平板電腦屏幕時,兩者可做貼合。本技術的技術手段,利用磁鐵分有正極、負極,且異性磁極接近時會產生一相吸的作用力;或是當導磁物體接近磁鐵時會被磁鐵吸引的現象,在平板電腦的皮套覆蓋其屏幕時,利用上述方式使皮套與平板電腦貼合。本技術皮套,包含有可與一平板電腦結合的一第一皮套板,并設有一第一磁鐵;一活動連接該第一皮套板并設有一前端延伸部位的一第二皮套板,其中,該前端延伸部位與一第二磁鐵結合,以該第一皮套板與該第二皮套板的連接處相對彎曲或彎折,該第二皮套板覆蓋該平板電腦的屏幕時,該第一磁鐵與該第二磁鐵吸附固定,藉以保護平板電腦的屏幕。該第二皮套板可以為沒有折痕,也可以設置一條折痕、二條折痕、三條折痕或更多數折痕,使第二皮套板可以沿著折痕進行彎折或彎曲。當第二皮套板為沒有折痕時,可在第二皮套板設置一第三磁鐵,當第二皮套板被彎曲時,第三磁鐵可與第一磁鐵吸附固定,使得平板電腦能站立使用。其中,該第一磁鐵與第二磁鐵的吸附固定,不一定為二者都是磁鐵,一者為磁鐵時,另一者可為任何能與磁鐵相吸的導磁物體取代。其中,該第一磁鐵與第三磁鐵的吸附固定,不一定為二者都是磁鐵,一者為磁鐵時,另一者可為任何能與磁鐵相吸的導磁物體取代。附圖說明圖I為顯示現有皮套未蓋闔平板電腦的屏幕時的背后視圖;圖2為顯示現有皮套蓋闔平板電腦的屏幕時的背后視圖;圖3為顯示本技術皮套未蓋闔平板電腦的屏幕時的背后視圖;圖4為顯示本技術皮套蓋闔平板電腦的屏幕時的背后視圖;圖5為顯示當第二平板套為沒有折痕時的實施例背后視圖;圖6為顯示當第二平板套為沒有折痕式時,將平板電腦站立使用的實施例右側視圖;圖7為顯示當第二平板套為沒有折痕式時,將平板電腦站立使用的實施例背后視圖;圖8為顯示當第二平板套有二條折痕時的實施例背后視圖;圖9為顯示當第二平板套有二條折痕時,將平板電腦站立使用的實施例右側視圖;以及圖10為顯示當第二平板套有二條折痕時,將平板電腦站立使用的實施例背后視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I平板電腦2現有皮套21松緊帶3 皮套31第一皮套板32第二皮套板321前端延伸部位33 折痕34 壓痕Ml第一磁鐵M2第二磁鐵M3第三磁鐵C逆時針箭頭D順時針箭頭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配合圖式及組件符號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研讀本說明書后能據以實施。請參照圖3、圖4,為本技術皮套以磁性吸附原理做為皮套固定方式的示意圖;圖3為皮套3未闔上平板電腦I屏幕時,從平板電腦I的背后端觀看的示意圖;本技術皮套3包含有相互活動連接的一第一皮套板31與一第二皮套板32 :第一皮套板31用來結合于平板電腦I背后,并在第一皮套板31上接近邊緣的位置設置一第一磁鐵Ml ;第一皮套板31與平板電腦I的結合方式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固定方式,例如,在平板電腦I的背面與第一皮套板31上分別設置可以相互扣合的扣件,或是在平板電腦I的背面與第一皮套板31上分別設置可以相互黏合的黏扣帶,或是其它任何一種適當的固定結構等等,由于平板電腦I與第一皮套板31的結合固定方式非屬本技術訴求的技術特征,故未以圖式顯示,且在本說明書中不多加說明。 第二皮套板32活動連接于第一皮套板31的方式,是使第二皮套板32的一邊與第一皮套板31的一邊相互活動連接,其連接的方式或結構,可以采用機器在成型皮套3時,直接在皮套3上施加適當壓力而成型出一壓痕34,使得壓痕34具有撓性而直接連接第一皮套板31與第二皮套板32。第一皮套板31與第二皮套板32的連接方式或結構,也可以采用另外獨立的撓性組件(例如塑料或橡膠材料制成的帶體,圖中未顯示)固定于第一皮套板31與第二皮套板32,來讓第一皮套板31與第二皮套板32之間可以相對翻轉。該第二皮套板32相對于和第一皮套板31連接的另一邊設有一前端延伸部位321,并在前端延伸部位321結合有一第二磁鐵M2。當使用者欲利用皮套3保護平板電腦I的屏幕時,如圖3所示,將第二皮套32朝著平板電腦I以壓痕34為中心軸,順著箭頭C的逆時針方向闔上,此時第二皮套板32會覆蓋在平板電腦I的屏幕上,進而可將前端延伸部位321朝著平板電腦I的背后,使第一磁鐵Ml與第二磁鐵M2吸附貼合(如圖4所示),使得皮套3保護平板電腦I的屏幕;從外觀看本技術兼具美觀,且解決該現有皮套使用久需要更換該松緊帶的疑慮。圖5為顯示本技術可以圖3所示的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在皮套3的第二皮套板32適當位置設置一第三磁鐵M3的第二實施例;此皮套與一平板電腦I結合與保護該平板電腦I屏幕的方式,與上述第二段說明的方式相同;如欲將該平板電腦I站立使用時,可以將第二皮套板32順著箭頭D做順時針方向彎折,彎折到第二磁鐵M2與第三磁鐵M3相吸貼合,即可得到如圖6、圖7所示,讓第二皮套板32做為支撐,平板電腦I得以站立使用。本技術的第三實施例為可以在皮套3的一第二皮套板32設置二條折痕33 (如圖8所示),甚至可以設置更多條折痕;設置的折痕33的方式,可以采用前述設置壓痕34的技術,故不再多加說明;圖8顯示的第二皮套板32的寬度被二條折痕33平均分成三個部位;此第三實施例的皮套3與一平板電腦I結合與保護該平板電腦I屏幕的方式,與上述第二段說明的方式相同;如欲將該平板電腦I站立使用時,可以將第二皮套板32沿著該復數個折痕33彎折,最后使得最外側的部位與第一皮套板31觸合而構成三角形的支撐,即可如圖9、圖10所示,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板電腦磁性貼合皮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皮套本體,具有相互連接而可相對彎曲的一第一皮套板與一第二皮套板,該第一皮套板可供安裝于一平板電腦,該第二皮套板設有一前端延伸部位;一第二磁鐵,設于該前端延伸部位;以及一第一磁鐵,安裝于該第一皮套板,當該第二皮套板相對于第一皮套板彎曲成對應狀態時,該第二磁鐵可與該第一磁鐵相互吸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宜展,陶心偉,
申請(專利權)人:裔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