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氣體傳感報警器、數據采集發送器、集中器和顯示終端,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與集中器連接,集中器連接到顯示終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同時實時監測風向、風速、溫度和氣體等安全指示參數,確保場站工作人員在氣體泄漏的緊急狀態下的人身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用于石油天然氣場站各類應急安全參數的監控和逃生路線的指示,屬于石油天然氣應急安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在石油天然氣場站內普遍使用的主要安全應急指示系統由有毒有害氣體和可燃氣體探測器(報警儀)、綢布型風向標、風速指示儀等獨立的裝備組成。例如,中國專利號“201020110015. O”公開了一種風向標,公開日為2010年10月06日,它包括圓環、加強筋、中軸、軸承、軸套及風3 ,圓環分前、后兩個,在前后兩圓環之間焊接有加強筋沖軸置于兩圓環之間并固定在上、下兩加強筋上;在軸套中安裝有軸承,軸承與軸套之間相對固定,中軸下端安裝固定在軸承中,風兜為口袋狀,風兜進風處直徑大,出風口直徑小,在風兜上縫制有反光條,風兜縫制在前后兩個圓環上,可以遠距離較準確地觀測風向,為陸、海石 油鉆井過程中和工農業生產提供風向指示。再如,中國專利號“200420050610. 4”公開了一種點型紅外可燃氣體探測器,公開日為2005年04月27日,由紅外光源,光錐,窄帶濾光片,紅外敏感器件,信號放大器,光調制驅動電源組成,紅外光源經調制后發出脈動的紅外光,經光錐聚集由窄帶濾光片過濾,形成特定波長的紅外光被紅外敏感器件接收,信號經放大器放大,由輸出接口電路輸出。上述現有技術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隱患1、現有的風向標大多仍為傳統的綢布布袋,在干燥的環境中能夠指示風向,但不直觀、不敏感,特別是當該風向標受雨水浸濕后,布袋吸水變重,將導致無法指示風向的情況發生。一旦發生天然氣泄漏事故時,場(站)內的工作人員無法準確確認逃生路線。2.大部分場(站)未安裝風速儀,導致工作人員無法準確了解風的強度。3、各類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傳感器過于分散,導致監控不直觀。綜上,石油天然氣場站內缺乏一種一體化、防爆型的系統集成方法,能夠同時實時監測風向、風速、溫度和氣體等安全指示參數。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石油天然氣場站內普遍使用的安全應急指示系統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本技術能夠同時實時監測風向、風速、溫度和氣體等安全指示參數,確保場站工作人員在氣體泄漏的緊急狀態下的人身安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氣體傳感報警器、數據采集發送器、集中器和顯示終端,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與集中器連接,集中器連接到顯示終端。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至少為四組,每組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連接一個數據采集發送器。所述氣體傳感報警器至少為四組,每組氣體傳感報警器連接一個數據采集發送器。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通過航空接頭連接到數據采集發送器。 所述氣體傳感報警器通過航空接頭連接到數據采集發送器。所述數據采集發送器為防爆型數據采集發送器。采用本技術的優點在于一、本技術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氣體傳感報警器、數據采集發送器、集中器和顯示終端,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與數 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與集中器連接,集中器連接到顯示終端,采用此結構將氣體監控和安全指示一體化、數字化、防爆化,使各類氣體濃度監控更加直觀,能夠同時實時監測風向、風速、溫度和氣體等安全指示參數,選擇逃生路線更加精準,確保場站工作人員在氣體泄漏的緊急狀態下的人身安全。二、本技術中,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至少為四組,每組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連接一個數據采集發送器,可按規定在需要監控的位置進行監控,監控范圍廣。三、本技術中,所述氣體傳感報警器至少為四組,每組氣體傳感報警器連接一個數據采集發送器,可對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進行監控,現場人員可根據顯示終端上顯示的風向風速情況,選擇逃生的方向。四、本技術中,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和氣體傳感報警器分別通過航空接頭連接到數據采集發送器,提高了連接的可靠性,從而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得到了保證。五、本技術中,所述數據采集發送器為防爆型數據采集發送器,數據采集發送端采用防爆型外殼,滿足了場站防爆區域內防爆的技術要求。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2、氣體傳感報警器,3、數據采集發送器,4、集中器,5、顯示終端。具體實施方式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氣體傳感報警器2、數據采集發送器3、集中器4和顯示終端5,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與數據采集發送器3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2與數據采集發送器3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3與集中器4連接,集中器4連接到顯示終端5。以下以采用四組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和四組氣體傳感報警器為例進行說明四組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固定在場站的四個角落,并分別通過航空接頭連接至四個防爆型數據采集發送器;四組氣體傳感報警器(包括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按國家相關標準固定在需要監控的位置,并分別通過航空接頭連接至四個防爆型數據采集發送器;八組防爆型數據采集發送器將實時監控的數據發送至集中器處理,并通過集中器處理后,在顯示終端上實時顯示各類氣體濃度、風向風速等數據。在發生報警后,現場人員可根據顯示終端上顯示的風向風速情況,選擇逃生的方向。本技術將目前場站內分散的各類氣體傳感器和安全指示(風速、風向、溫度)傳感器組成網絡,集中監控,并使之數字化,提高了監控的精準度和實時性;數據采集發送端采用防爆型外殼,滿足了場站防爆區域內防爆的技術要求。權利要求1.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氣體傳感報警器(2)、數據采集發送器(3)、集中器(4)和顯示終端(5),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與數據采集發送器(3)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2)與數據采集發送器(3)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3)與集中器(4)連接,集中器(4)連接到顯示終端(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至少為四組,每組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連接一個數據采集發送器(3)。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傳感報警器(2 )至少為四組,每組氣體傳感報警器(2 )連接一個數據采集發送器(3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I)通過航空接頭連接到數據采集發送器(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傳感報警器(2 )通過航空接頭連接到數據采集發送器(3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5所述的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采集發送器(3)為防爆型數據采集發送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氣體傳感報警器、數據采集發送器、集中器和顯示終端,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與數據采集發送器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與集中器連接,集中器連接到顯示終端。本技術能夠同時實時監測風向、風速、溫度和氣體等安全指示參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爆型石油天然氣場站應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1)、氣體傳感報警器(2)、數據采集發送器(3)、集中器(4)和顯示終端(5),所述風速風向傳感報警器(1)與數據采集發送器(3)連接,氣體傳感報警器(2)與數據采集發送器(3)連接,數據采集發送器(3)與集中器(4)連接,集中器(4)連接到顯示終端(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冀林,張志東,王麒麟,張遠剛,王剛,李淼,張翔,潘珂,韓浩,張興鵬,唐毅,石燕,馬馳,任建,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