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接收GPS?L1和北斗二代B1、B3頻段的寬頻帶衛星定位微帶接收天線。包括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和置于底層的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所述上層微帶天線由上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40mm、寬4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由下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50mm、寬5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通過多根饋針的方式與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三星多頻微帶接收天線,作為可以涵蓋GPS?L1、北斗二代B1、B3的多星多頻寬帶天線。(*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接收天線,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接收GPS LI和北斗二代B1、B3頻段的寬頻帶衛星定位微帶接收天線。技術背景眾所周知,現有的雙頻微帶天線作為測量型天線,通常只能接收來自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統)L1 頻段信號和來自 GLONA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系統)LI頻段的信號或兩個以上相鄰頻段的信號,如GPS系統的LI頻段、GLONASS系統的LI頻段和中國北斗二代系統導航頻段等。隨著多模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發展,需要多系統同時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因此,在實際使用中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接受所需要的衛星信號,天線的性能直接關系到·最終測量精度的高低,天線相位中心的變化和多徑效應是影響精度最主要的誤差來源,天線低仰角增益影響接收機的靈敏度。目前使用的導航接受天線中,其頻率覆蓋范圍、輻射波束寬度等很難同時達到實用要求。天線的相位中心與其幾何中心在理論上應保持一致。然而,天線的相位中心實際上是隨信號輸入的強度和方向不同而變化的,即觀測時相位中心的瞬時位置(一般稱相位中心)與理論上的相位中心將不一致,這種偏差稱為天線相位中心位置偏差。這種偏差的影響可達數毫米至數厘米,所以如何減少天線相位中心位置偏差是天線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普通的天線都是只有一個饋電點,此種天線的相位中心穩定性差,抗多徑能力差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接收GPS LI和北斗二代B1、B3頻段的寬頻帶衛星定位微帶接收天線。這種天線設計為多個饋源接受RF信號,通過饋源的優化排列,使得接受多個頻段信號的物理相位和電氣相位中心能夠同軸,使接收信號的偏差幾乎為0,達到抑制多徑干擾信號的目的,同時,由于多頻段信號具有穩定的同一個相位中心,因此,采用該天線還具備較好的相位中心穩定性的特點。這種天線可以接收來自GPS的LI以及來自北斗二代的B1、B3頻段的信號。同時這種天線結構相對簡單,接收精度很高。本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用于接收GPS LI和北斗二代BI頻段的衛星微帶接收天線,包括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和置于底層的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所述上層微帶天線由上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40mm、寬4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由下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50mm、寬5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_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通過多根饋針的方式與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連接;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饋電網絡包括第一電橋耦合器、第二電橋耦合器、第一濾波器、第二濾波器、第一低噪聲放大器、第二低噪聲放大器、第三低噪聲放大器、第四低噪聲放大器和合成器;所述上層微帶天線的兩個饋點的信號經所述第一電橋耦合器耦合成一路信號后依次經所述第一低噪聲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濾波器濾波、所述第二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后輸入至合成器;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的兩個饋點的信號經所述第二電橋耦合器耦合成一路信號后依次經所述第三低噪聲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二濾波器濾波、所述第四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后輸入至合成器;由所述合成器將所述第二低噪聲放大器和所述第四低噪聲放大器輸入的兩路信號合成后輸入到射頻信號接受裝置。上述方案中,所述印刷電路板底部還設有一信號輸出端口。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層微帶天線和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的四邊邊緣分別設置有距形長城線。上述方案中,所述印刷電路板為長54mm、寬54mm的矩形印刷電路板。 本技術所述的微帶接收天線,作為可以涵蓋GPS LI和北斗二代B1、B3頻段的多頻多星寬頻天線,可廣泛應用于大地測繪、海洋測量、航道測量、疏竣測量、地震監測、橋梁變形監控、山體滑坡監測、碼頭集裝箱作業等場合。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a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上層微帶天線結構示意圖;圖2b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下層微帶天線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的電路原理框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I、圖2a和圖2b所示,本技術所述的衛星微帶接收天線,整體的物理結構包括上層微帶天線10、下層微帶天線20、底層接地貼片30和置于底層的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40。上層微帶天線10、下層微帶天線20、底層接地貼片30通過多根饋針50的方式與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40連接。另外,印刷電路板底部還設有一信號輸出端口 60。其中,上層微帶天線由上層貼片11和天線介質板12構成,采用長40mm、寬4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下層微帶天線由下層貼片21和天線介質板22構成,采用長50mm、寬5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_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并且上層微帶天線10和所述下層微帶天線20的四邊邊緣分別設置有距形長城線(13、23)。如圖3所示,印刷電路板上的饋電網絡包括第一電橋耦合器、第二電橋耦合器、第一濾波器、第二濾波器、第一低噪聲放大器、第二低噪聲放大器、第三低噪聲放大器、第四低噪聲放大器和合成器;上層微帶天線的兩個饋點14(a、b)的信號經所述第一電橋耦合器耦合成一路信號后依次經第一低噪聲放大器放大、第一濾波器濾波、第二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后輸入至合成器;下層微帶天線的兩個饋點24(c、d)的信號經所述第二電橋耦合器耦合成一路信號后依次經第三低噪聲放大器放大、第二濾波器濾波、第四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后輸入至合成器;由合成器將第二低噪聲放大器和第四低噪聲放大器輸入的兩路信號合成后輸入到射頻信號接受裝置。根據上述方案,本技術的微帶天線可以接收來自GPS的LI頻段和北斗二代BUB3頻段的信號,同時也可以避免天線相位中心的移動,通過穩定多頻微帶天線接收的兩個頻段信號的相位中心,從而可以降低多頻微帶天線的信號誤差,提高多頻微帶天線信號接收的精度。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用于接收GPSLI和北斗二代B1、B3頻段的衛星微帶接收天線,包括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和置于底層的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層微帶天線由上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40mm、寬4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由下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50mm、寬5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通過多根饋針的方式與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連接; 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饋電網絡包括第一電橋耦合器、第二電橋耦合器、第一濾波器、第二濾波器、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接收GPS?L1和北斗二代B1、B3頻段的衛星微帶接收天線,包括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和置于底層的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微帶天線由上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40mm、寬4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由下層貼片和天線介質板構成,采用長50mm、寬50mm的,以介電常數為9?10的陶瓷為介質的矩形天線,所述上層微帶天線、下層微帶天線、底層接地貼片通過多根饋針的方式與饋電網絡印刷電路板連接;所述印刷電路板上的饋電網絡包括第一電橋耦合器、第二電橋耦合器、第一濾波器、第二濾波器、第一低噪聲放大器、第二低噪聲放大器、第三低噪聲放大器、第四低噪聲放大器和合成器;所述上層微帶天線的兩個饋點的信號經所述第一電橋耦合器耦合成一路信號后依次經所述第一低噪聲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一濾波器濾波、所述第二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后輸入至合成器;所述下層微帶天線的兩個饋點的信號經所述第二電橋耦合器耦合成一路信號后依次經所述第三低噪聲放大器放大、所述第二濾波器濾波、所述第四低噪聲放大器放大后輸入至合成器;由所述合成器將所述第二低噪聲放大器和所述第四低噪聲放大器輸入的兩路信號合成后輸入到射頻信號接受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亞寧,丁延銳,施冬華,王運清,吉青,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海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