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導體連接領域,具體為一種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和連接裝置,廣泛應用于電力、電力施工安裝、電線電纜制造等過程中,對電纜導體、銅、鋁裸絞線的等徑或變徑連接,解決導體與連接管接觸不緊密、抗拉強度低、接觸電阻大、表面不圓整、電場分布不均勻等問題。該連接裝置設置錐形連接體、冷接模具、導體Ⅰ、導體Ⅱ,冷接模具中心為與錐形連接體配合的孔結構,錐形連接體設置于所述孔結構中;導體Ⅰ和導體Ⅱ分別從冷接模具的孔結構兩端伸至錐形連接體的連接孔中對接。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先進、性能優異、產品質量穩定,導體通過冷接工藝連接后,連接體與導體之間接觸緊密基本上形成一整體,無任何間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導體連接領域,具體為一種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和連接裝置,廣泛應用于電力、電力施工安裝、電線電纜制造等過程中,對電纜導體、銅、鋁裸絞線的等徑或變徑連接。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大中城市用電設備增加,電力電纜的應用也出現了一個較快發展階段。由于城市供電線路長,主要干線導體截面大,使電力電纜導體連接點增力口,然而對電纜導體連接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電纜連接點是電力電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電纜的薄弱環節,其故障率約占整個電纜故障的60%左右,而電纜故障中大部分出現在導體芯線連接點上,所以導體連接好壞成為電纜供電系統中的一大安全問題,也是電纜安全供電的一個重要環節。如處理不當,時間一長,導體連接點會出現松動、接觸不良、 發熱氧化等現象,嚴重時會發生短路事故,導致用電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將會給企事業單位或居民用電帶來安全隱患或造成火災事故。由于上述情況,通過幾年來對電力電纜連接的了解,研制出一種新型電纜連接方式,以適用于當今社會的科技發展需要。我國對電力電纜導體連接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規定,GB/T14315-2008《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型銅、鋁接線端子和連接管》及GB/T9327-2008《額定電壓35kV(Um=40. 5kV)及以下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式和機械式連接金具試驗方法和要求》。該標準對電力電纜導體的連接作了詳細的規定,但用壓接型銅、鋁連接管連接導體也存在很多問題。如a、由于用六方形模具壓接,壓接后連接管表面不圓整、受力不均勻變形、彎曲、有棱角,抗拉強度低;b、壓接后局部導體受損嚴重,導體與連接管接觸不緊密,電阻值大;C、導體與連接管易松動、發熱氧化、斷線;d、電場分布不均勻,容易造成絕緣擊穿短路;e、為了保證導體電阻值,壓接前導體表面和連接管內還要涂導電膠,使電纜成本增聞;f、連接管壓接后,連接管尺寸無法控制形狀各異,嚴重影響電纜連接質量。目前,我國普遍使用連接管,將電纜導體兩端插入連接管內,用壓接工具(如手動液壓壓接鉗和電動液壓壓接鉗)在連接管上分多次一段一段的壓接,將連接管緊壓在電纜線芯上,由于壓接鉗口上的模具是六方形,所以被壓接后的連接點一段一段留有六方形痕跡,造成連接管表面不光滑棱角突出,同時在外力的作用下,連接管內導體局部嚴重受損變形,連接管與導體之間接觸不緊密,局部地方間隙過大,造成機械強度、導體電阻無法控制,由于連接管表面留有六方形痕跡,所以電場分布不均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和連接裝置,解決導體與連接管接觸不緊密、抗拉強度低、接觸電阻大、表面不圓整、電場分布不均勻等問題,導體與連接管經冷接模具壓接后,接觸緊密,抗拉強度要高、接觸電阻小、表面光滑圓整、電場分布均勻。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該連接體為錐形連接體,錐形連接體的外側為錐面段和柱面段連成的一體結構,在錐形連接體中心開設連接孔。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連接孔為等徑連接孔或異徑連接孔。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在錐面段外徑較大的一端為與該端外徑相同的柱面段。一種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設有所述的錐形連接體,以及冷接模具,冷接模具中心為與錐形連接體配合的孔結構,錐形連接體設置于所述孔結構中。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錐形連接體的錐面段和柱面段分別與冷接模具配合。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導體I和導體II分別從冷接模具的孔結構兩端伸至錐形連接體的連接孔中對接。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在所述孔結構于錐形連接體兩端外側分別留有空隙。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在錐形連接體的錐面段一端外側為錐形空隙,在錐形連接體的柱面段一端外側為柱形空隙。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錐形空隙的長度為5-20_。所述的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柱形空隙的長度為10-30_。為了保證城市供電網絡的安全,減少網絡供電安全事故發生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本技術通過各種方式的試驗和研究開發出一種新型電纜連接冷接工藝。它改變了電纜傳統的連接工藝,更新和提高了電纜連接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同時也推動了電纜連接工藝向更深層次的發展。其實,一個理想的導體連接點,其各項技術指標應等于一個完整導體的各項技術指標要求。因此,對于連接點要改進和提高生產工藝水平來滿足產品要求。由于冷接工藝技術先進質量可靠,連接后的產品各項技術指標等于或高于國家標準GB/T9327-2008《額定電壓35kV(Um=40. 5kV)及以下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式和機械式連接金具試驗方法和要求》的規定,冷接工藝的研制成功其前景應用廣泛,完全可以代替GB/T14315-2008《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型銅、鋁接線端子和連接管》中所規定的電力電纜導體用壓接型銅、鋁連接管,因此在電力工程中可以得到廣泛應用。同時,連接方式又得到擴展,它可以連接不同截面的導體,使電纜導體隨意組合成一體,不久將來異徑導體連接將會在經濟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它不僅適用于電纜導體的連接,還適用于銅、鋁裸絞線的連接,所以它也是電纜連接方式的革新。本技術有益效果是I、本技術導體與連接體的連接點(導體與導體之間的連接部位)處,導體電阻符合國家標準規定。2、本技術導體與連接體呈一體結構,其機械強度(如抗拉強度)大。3、本技術導體與連接體的連接點表面光滑圓整與導體接觸緊密,受力均勻無壓接痕跡,不損傷導體。4、本技術導體與連接體的連接點電場分布均勻,不會造成電纜短路現象。5、本技術導體與連接體的連接點受拉力和機械外力作用后,不會發生松動滑移。6、本技術可以排除電纜隱患,不會因連接點造成事故。7、本技術導體與連接體外形尺寸標準統一、質量穩定。8、本技術可實現等徑導體或異徑導體的連接,完全可以實現一種新型變徑電 纜(異徑電纜)的生產。總之,采用本技術技術先進、性能優異、產品質量穩定,導體通過冷接工藝連接后,連接體與導體之間接觸緊密基本上形成一整體,無任何間隙。表面光滑圓整、合格率高,一次即可連接成功,不需要修補和返工。連接體比連接管體積小、重量輕節約資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其發展前景廣泛。目前國際和國內還沒有生產廠家,市場應用空間較大,此產品填補了國際和國內市場空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電纜導體連接用錐形連接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電纜導體與連接體擠壓成型后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電纜導體與連接體擠壓成型后加工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變徑電纜導體連接用錐形連接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變徑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裝置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變徑電纜導體與連接體擠壓成型后結構示意圖。圖中,I錐形連接體;11錐面段;12柱面段;13等徑連接孔;14異徑連接孔;2冷接模具;21錐形空隙;22柱形空隙;3導體I ;4導體II ;5擠壓成型后錐形連接體;6擠壓成型后加工連接體。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如圖1-2所示,本技術錐形連接體I的外側為錐面段11和柱面段12連成的一體結構,錐形連接體I設置于冷接模具2中,錐形連接體I的錐面段11和柱面段12分別與冷接模具2配合,在錐面段11外徑較大的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纜導體連接用的連接體,其特征在于:該連接體為錐形連接體,錐形連接體的外側為錐面段和柱面段連成的一體結構,在錐形連接體中心開設連接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鐵良,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新河電纜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