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LED驅動領域,提供了一種LED驅動電路及LED照明裝置。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采用包括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和恒流控制模塊的LED驅動電路,由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對整流橋電路輸出的正弦半波電信號進行采樣并產生控制信號輸出到恒流控制模塊,然后通過恒流控制模塊在保證高功率因數的同時對LED負載實現恒流控制,且不需要采用感性元件和包括脈沖調制器的功率因數校正電路,進而降低了電路成本,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電路結構復雜且成本高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LED驅動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ED驅動電路及LED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LED作為一種新型光源,由于其具有能耗低、亮度強且壽命長的優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現有技術所提供的用于驅動LED工作的LED驅動電路主要采用AC-DC隔離驅動方式或DC-DC非隔離驅動方式。然而,上述兩種驅動方式所采用的電路結構中都需要使用如變壓器、電感等感性 元件,且為了提高功率因數,還需要在現有的恒流控制電路的基礎上增加包括脈沖調制器的功率因數校正電路,使得整個電路結構更加復雜,不利于LED燈具的小型化,且增加了電路成本。因此,現有技術存在電路結構復雜且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ED驅動電路,旨在保證實現高功率因數與恒流輸出的前提下,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電路結構復雜且成本高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LED驅動電路,與整流橋電路及LED負載相連接,所述整流橋電路將市電交流信號轉換成正弦半波電信號,所述LED負載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整流橋電路的輸出端,所述LED驅動電路包括與所述整流橋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對所述正弦半波電信號進行采樣,并相應地生成與所述正弦半波電信號同相位的第一同相電信號,或同時生成與所述正弦半波電信號同相位的第二同相電信號及控制電平信號的功率因數控制模塊;與所述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及所述LED負載相連接,根據所述第一同相電信號或所述第二同相電信號及所述控制電平信號對所述LED負載的工作電流進行調整的恒流控制模塊。本技術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所述LED驅動電路的LED照明裝置。在本技術中,采用包括所述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和所述恒流控制模塊的LED驅動電路,由所述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對所述整流橋電路輸出的正弦半波電信號進行采樣并產生控制信號輸出到恒流控制模塊,然后通過所述恒流控制模塊在保證高功率因數的同時對LED負載實現恒流控制,且不需要采用感性元件和包括脈沖調制器的功率因數校正電路,進而降低了電路成本,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電路結構復雜且成本高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驅動電路的模塊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驅動電路的示例電路結構圖;圖3是本技術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驅動電路的示例電路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在本技術實施例中,采用包括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和恒流控制模塊的LED驅動電路,由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對整流橋電路輸出的正弦半波電信號進行采樣并產生控制信號輸出到恒流控制模塊,然后通過恒流控制模塊在保證高功率因數的同時對LED負載實現恒流控制,且不需要采用感性元件和包括脈沖調制器的功率因數校正電路,進而降低了電路成本。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現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圖I示出了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驅動電路的模塊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技術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LED驅動電路100與整流橋電路200及LED負載300相連接,整流橋電路200將市電交流信號Va。轉換成正弦半波電信號VpLED負載300的輸入端連接整流橋電路200的輸出端,LED驅動電路100包括與整流橋電路200的輸出端連接,對整流橋電路200輸出的正弦半波電信號V1進行米樣,并相應地生成與正弦半波電信號V1同相位的第一同相電信號,或同時生成與正弦半波電信號V1同相位的第二同相電信號及控制電平信號的功率因數控制模塊101 ;與功率因數控制模塊101及LED負載300的相連接,根據功率因數控制模塊101所生成的第一同相電信號或第二同相電信號及控制電平信號對LED負載300的工作電流進行調整的恒流控制模塊102。 LED驅動電路100還包括與整流橋電路200的輸出端連接,生成具有固定電壓值的直流電的電源模塊103。實施例二 :圖2示出了本技術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驅動電路的示例電路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技術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在本實施例中,LED負載300內部的LED連接方式可以為串聯、并聯或串并聯組合。作為本技術一實施例,電源模塊103包括N溝道J型場效應管Jl、二極管D1、電阻R4及二極管D2 ;N溝道J型場效應管Jl的柵極與漏極共接于整流橋電路200的輸出端,二極管Dl的陽極和陰極分別與N溝道J型場效應管Jl的源極和電阻R4的第一端連接,電阻R4的第二端與二極管D2的陰極連接,二極管D2的陽極接地。其中,N溝道J型場效應管Jl可替換為耗盡型NMOS管;在電源模塊103中,整流橋200輸出的正弦半波電信號V1經過N溝道J型場效應管Jl、二極管Dl、電阻R4進入二極管D2的陰極,然后通過二極管D2的鉗位作用得到具有固定電壓值(如5V)的直流電。作為本技術一實施例,功率因數控制模塊101包括電阻Rl和電阻R2,電阻Rl的第一端接整流橋電路200的輸出端,電阻R2連接于電阻Rl的第二端與地之間。作為本技術一實施例,恒流控制模塊102包括運算放大器UUNMOS管Ml、NMOS管M2及電阻R3 ;運算放大器Ul的同相輸入端和正電源端分別接電阻Rl的第二端和電阻R4的第二端,運算放大器Ul的負電源端接地,NMOS管Ml的柵極和漏極分別接電阻R4的第二端和LED負載300的輸出端,NMOS管M2的漏極和柵極分別與NMOS管Ml的源極和運算放大器Ul的輸出端連接,NMOS管M2的源極和電阻R3的第一端共接于運算放大器Ul的反相輸入端,電阻R3的第二端接地。其中,NMOS管Ml相當于一可變電阻,能夠隨著LED負載300的輸入電壓的變化而在其上產生相應的電壓降,防止輸入電壓過高時導致LED燒壞。以下結合工作原理對本實施例所提供的LED驅動電路作進一步說明LED驅動電路100所接入的市電交流信號Vae是頻率為50Hz的正弦波,表達式如下Vac=Vi釀x · sincot (I)Vinmax是市電交流信號Va。的最大峰值,sin ω t是頻率為50Hz的正弦波,眾所周知,經過整流橋電路200整流后所輸出的正弦半波電信號V1的頻率為100Hz,即V1表示為V1=Vinmax I sin ω (2)然后由電阻Rl和電阻R2對V1進行分壓后得到電壓Vs(即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第一同相電信號的電壓值),則\為V = Rffmax ^lsm誠I·及2( 3 ) sR\+R2運算放大器Ul的同相輸入端接收到電壓Vs,從其輸出端輸出高電平驅動NMOS管M2導通,根據運算放大器的功能特性,可知運算放大器Ul的反相輸入端與電阻R3的共接點處的電壓Vcs為Vcs=Vs (4)則流過NMOS管M2的電流I。為Z0=-^-(5)將等式(3)和等式(4)代入等式(5)可得In = ~7-!——^--( 6 )(/U2)W3其中,I。即為流過LED負載300的電流,也就是LED負載300的工作電流。由于從整流橋電路200的輸出端分流至電阻Rl的電流為微安級電流,相對于LED負載300的工作電流而言可以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LED驅動電路,與整流橋電路及LED負載相連接,所述整流橋電路將市電交流信號轉換成正弦半波電信號,所述LED負載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整流橋電路的輸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驅動電路包括:與所述整流橋電路的輸出端連接,對所述正弦半波電信號進行采樣,并相應地生成與所述正弦半波電信號同相位的第一同相電信號,或同時生成與所述正弦半波電信號同相位的第二同相電信號及控制電平信號的功率因數控制模塊;與所述功率因數控制模塊及所述LED負載相連接,根據所述第一同相電信號或所述第二同相電信號及所述控制電平信號對所述LED負載的工作電流進行調整的恒流控制模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春波,李照華,林道明,謝靖,付凌云,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