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其包括第一鎖定螺釘孔、板體等元件,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第六鎖定螺釘孔、交疊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都位于板體上,板體的形狀為L形,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的上方,第六鎖定螺釘孔的數量為四個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的下方,交疊孔位于第六鎖定螺釘孔的下方。本發明專利技術安裝方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的鋼板,特別是涉及一種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
技術介紹
脛骨平臺后外側髁骨折是一種特殊關節內骨折,傳統前外側入路復位方法雖安全,但由于腓骨小頭遮擋,無法顯露后外側髁骨折端,即使勉強顯露,亦無法很好的復位,依靠傳統空心釘、L型鋼板或高爾夫鋼板自前向后無法對塌陷骨塊起有效的固定,后期容易出現骨折移位及關節面高度的丟失。后正中入路和后外側入路解剖關系復雜,需顯露血管神經,切斷腓腸肌及胭肌,并需結扎膝下外側動脈,易損傷神經及血管,對膝關節穩定結構有一定影響,且視野顯露不清,內固定安裝不方便,二次取內固定較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其安裝方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第六鎖定螺釘孔、交疊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板體,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第六鎖定螺釘孔、交疊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都位于板體上,板體的形狀為L形,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的上方,第六鎖定螺釘孔的數量為四個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的下方,交疊孔的數量為四個且位于第六鎖定螺釘孔的下方,交疊孔由鎖定釘孔與滑動加壓孔交疊形成。優選地,所述第一鎖定螺釘孔的直徑、第二鎖定螺釘孔的直徑、第三鎖定螺釘孔的直徑、第四鎖定螺釘孔的直徑、第五鎖定螺釘孔的直徑都為3. 5mm,第六鎖定螺釘孔的直徑為4. 5mm,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的直徑、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的直徑、第三半月板縫合孔的直徑者β為1mm。優選地,所述交疊孔的形狀為葫蘆形。優選地,所述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位于一個頭部區域內,第一鎖定螺釘孔和第一半月板縫合孔同時還位于一個側翼區域內;第六鎖定螺釘孔位于一個頸部區域內,交疊孔位于一個體部區域內。本專利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安裝方便,固定牢靠,可以實現快速復位固定,安全有效。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安裝頭部螺釘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包括頭部區域A、頸部區域B及體部區域C,頭部區域A帶有側翼區域D,具體包括第一鎖定螺釘孔I、第二鎖定螺釘孔2、第三鎖定螺釘孔3、第四鎖定螺釘孔4、第五鎖定螺釘孔5、第六鎖定螺釘孔6、交疊孔7、第一半月板縫合孔8、第二半月板縫合孔9、第三半月板縫合孔10、板體11,第一鎖定螺釘孔I、第二鎖定螺釘孔2、第三鎖定螺釘孔3、第四鎖定螺釘孔4、第五鎖定螺釘孔5、第六鎖定螺釘孔6、·交疊孔7、第一半月板縫合孔8、第二半月板縫合孔9、第三半月板縫合孔10都位于板體11上,板體11的形狀為L形,第一鎖定螺釘孔I的直徑、第二鎖定螺釘孔2的直徑、第三鎖定螺釘孔3的直徑、第四鎖定螺釘孔4的直徑、第五鎖定螺釘孔5的直徑都為3. 5mm,第六鎖定螺釘孔6的直徑為4. 5mm,第一半月板縫合孔8的直徑、第二半月板縫合孔9的直徑、第三半月板縫合孔10的直徑都為1mm。第一半月板縫合孔8、第二半月板縫合孔9、第三半月板縫合孔10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I、第二鎖定螺釘孔2、第三鎖定螺釘孔3、第四鎖定螺釘孔4、第五鎖定螺釘孔5的上方,第六鎖定螺釘孔6的數量為四個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I、第二鎖定螺釘孔2、第三鎖定螺釘孔3、第四鎖定螺釘孔4、第五鎖定螺釘孔5的下方,交疊孔7的數量為四個(數量不限于本實施例,可以是一至五個)且位于第六鎖定螺釘孔6的下方,交疊孔7由鎖定釘孔與滑動加壓孔交疊形成,交疊孔7的形狀為葫蘆形。第一鎖定螺釘孔I、第二鎖定螺釘孔2、第三鎖定螺釘孔3、第四鎖定螺釘孔4、第五鎖定螺釘孔5、第一半月板縫合孔8、第二半月板縫合孔9、第三半月板縫合孔10位于頭部區域A內,第一鎖定螺釘孔I和第一半月板縫合孔8同時還位于側翼區域D內。頭部區域A為圍關節解剖設計,頭部區域A的頂端有三個半月板縫合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側翼區域D跨過腓骨小頭20上緣支撐脛骨平臺后外側髁,側翼區域D的寬度為O. 8 cm至I. Ocm,長度為I. O cm至I. 2cm ;兩排平行排列的第六鎖定螺釘孔6位于頸部區域B內,交疊孔7位于體部區域C內。頭部區域A的橫向方向與體部區域C的水平方向間有五度的后傾角E。鋼板頭部及頸部均為鎖定孔設計,鋼板無需強行塑形致服貼,其解剖弧度滿足了絕大部分患者,如圖2所示,第一頭部螺釘21、第二頭部螺釘22、第三頭部螺釘23均向脛骨平臺后外側髁方向設計,且第一頭部螺釘21、第二頭部螺釘22、第三頭部螺釘23在側面上呈交叉排列,避免螺釘相互切割碰撞。對后外側髁骨折起加強支撐作用,第四頭部螺釘24、第五頭部螺釘25垂直鋼板向內側平臺打入,對合并內側平臺骨折可與內側平臺固定螺釘行成交叉,增強穩定性。第一頭部螺釘21至第五頭部螺釘25的直徑均為3. 5mm,長度為30至180mm。第一頭部螺釘21、第二頭部螺釘22、第三頭部螺釘23、第四頭部螺釘24、第五頭部螺釘25分別穿過第一鎖定螺釘孔I、第二鎖定螺釘孔2、第三鎖定螺釘孔3、第四鎖定螺釘孔4、第五鎖定螺釘孔5。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有利于術后原位縫合半月板,有效保留半月板。第六鎖定螺釘孔6使用的螺釘是直徑為4. 5mm的鎖定螺釘,呈平行兩排排列,提供了較大的螺釘固定把持力量,有利于接骨板的穩固。交疊孔7由鎖定釘孔與滑動加壓孔交疊形成,可選擇性使用皮質骨螺釘及鎖定螺釘固定,在使用皮質骨螺釘時,可對骨折端產生軸向加壓作用。交疊孔數可根據脛骨上段骨折位置,有一至五孔供選擇。針對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專門設計了腓骨小頭上入路方式,該入路方式的具體步驟如下緊貼外側副韌帶前緣切開皮膚至深筋膜,切口下段沿骨面剝離附著脛前肌群止點,直至腓骨小頭關節面,屈膝六十度,繼續沿腓骨小頭關節面上緣向后側剝離,將外側副韌帶及胭肌腱向后側牽開,稍內旋內翻脛骨,即可顯露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該入路方式簡單安全,無需解剖血管神經,無血管神經肌腱損傷可能,對關節穩定性無影響,術中外側平臺顯露完整,有利于骨折復位固定。該入路需配置專用的自前向后置入的解剖的脛骨平臺后外側髁鋼板。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的優點如下可經腓骨小頭上入路顯露脛骨平臺后外側髁骨折端,由前向后置入本專利技術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放置簡單,手術入路安全,出血少,需時少,無血管神經損傷風險;本專利技術鋼板解剖設計無需塑形折彎;頭部區 域為圍關節固定部分,體部區域為脛骨固定部分,在處理平臺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脛骨平臺后外側髁解剖鋼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第六鎖定螺釘孔、交疊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板體,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第六鎖定螺釘孔、交疊孔、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都位于板體上,板體的形狀為L形,第一半月板縫合孔、第二半月板縫合孔、第三半月板縫合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的上方,第六鎖定螺釘孔的數量為四個且位于第一鎖定螺釘孔、第二鎖定螺釘孔、第三鎖定螺釘孔、第四鎖定螺釘孔、第五鎖定螺釘孔的下方,交疊孔的數量為四個且位于第六鎖定螺釘孔的下方,交疊孔由鎖定釘孔與滑動加壓孔交疊形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儲旭東,
申請(專利權)人:儲旭東,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