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制備治療消化道潰瘍藥物的生產方法,包括步驟:A、溶解;B、稀釋;C、過濾;D、灌裝。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步驟:a、粉碎;b、浸泡;c、提取;d、一級濃縮;e、脫脂;f、二級濃縮。該提取工藝,因各工藝參數控制合理,故可防止提取物中對治療消化道潰瘍的活性物質水解,提高其藥物療效;采用本方法制備的藥物,其對消化道潰瘍的治愈率可達55-70%以上,總有效率可達97-99%,且添加甘油于藥液中既可改善藥液的口感,又可與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一起起到藥效協同作用。本發明專利技術所用工藝路線簡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藥
,尤其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成蟲體長29 35毫米,紅褐色,翅長于腹部末端。觸角很長,前胸背板中間有較大的蝶形褐色斑紋,斑紋的后緣有完整的黃色帶紋,原產于南美洲,食性廣泛、喜食糖和淀粉、污染食物。美洲大蠊是傳統的中藥材,以成蟲入藥。性寒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積、解毒、利水、消腫等功能。現代研究發現,美洲大蠊表皮含有鞏膜質、甲殼質、溴、鋅、鎳、猛、·鉀、鈣、鈦、氯、硫、硅、鋁、鎂等元素,肌肉水解13種氨基酸,身體貯藏微生素BI、B2、煙酸和抗壞血酸等,淋巴含海藻糖、海藻糖酶、糖蛋白、肌醇、原兒茶酸葡萄甙等,全體含麥角硫因、龍蝦肌堿、胡蘆巴堿、甘氨酸、甜菜堿、肛堿、三甲胺、腺嘌呤等。美洲大蠊干燥蟲體提取物,含有WHF(多元醇類、表皮生長因子)、粘氨酸、粘糖氨酸及多種氨基酸等活性物質,具有抗炎、消腫、促進細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組織增長,加速病損組織修復,加快壞死組織脫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美洲大蠊目前在治療燒燙傷、口腔潰瘍、胃潰瘍、痔瘡、肛裂、胃炎和消化性胃潰瘍、胃潰瘍性結腸炎、婦科疾病、尿布疹、過敏性鼻炎、抗腫瘤等方面均有應用,但是,目前的應用多為傳統中藥應用方式,部分應用是干燥成蟲作為藥物組方的一部分,部分是將其提取物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雖然對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有一些公開,但是,美洲大蠊所含成份較多,不同的提取方式得到的成份也有所差異,所得提取物對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效果。但是,目前公開的技術,對于美洲大蠊特定有效成份提取用于治療某種疾病的技術工藝尚不成熟,針對治療特定疾病所進行的深加工和深度提取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本方法進行生產,可以使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對消化道潰瘍有效的成份很好地保留,以提聞消化道潰瘍的治愈率。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實現上述目的 ,包括以下步驟 A、溶解按重量份數計,取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6 10份、藥用甘油50 100份、防腐劑10 25份,加純化水500份,在70_80°C下攪拌10 30分鐘,使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充分溶解,得配好的濃藥液; B、稀釋取上述濃藥液,加入純化水至總重量1000份,攪拌并加熱至60 80°C,保溫攪拌10 30分鐘后使其自然降溫至室溫,即得稀藥液;C、過濾取上述稀藥液,經濾紙過濾,收集濾液,即得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液; D、灌裝取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液進行灌裝即制成口服液。所述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粉碎將干燥的美洲大蠊蟲體粉碎,過24目篩,制得美洲大蠊粗粉; b、浸泡將步驟a所得美洲大蠊粗粉用濃度90% 95%的乙醇浸泡,使乙醇液面高出粗粉液面5 IOcm密閉保存,制得粗粉混合液; C、提取將步驟b所得粗粉混合液在70 85°C的溫度下進行3 5次回流提取,對粗粉混合液進行第一次提取時,加粗粉重量5 8倍量濃度90% 95%的乙醇,提取時間為4 6小時;第二次以后每次提取加粗粉重量3 6倍量濃度90% 95%的乙醇,提取時間為3 5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得乙醇提取液; d、一級濃縮將步驟c所得乙醇提取液在真空度-O.05 -O. 06MPa、溫度50 60°C的·條件下減壓濃縮,至比重為I. 05 I. 15時,得乙醇濃縮液; e、脫脂將步驟d所得乙醇濃縮液加入乙醇濃縮液重量7 10倍量的純化水,邊攪拌邊升溫至85 95°C后,攪拌10 60分鐘,攪拌速度為20 60轉/分,然后保溫靜置I 5小時使油水分層; f、二級濃縮將步驟e所得下層水液放出,經濾紙過濾后,濾液在溫度60 80°C、真空度-O. 05 -O. 06MPa條件下減壓濃縮,濃縮至比重為I. 25 I. 35時,得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所述步驟A中藥用甘油,在使用前加入藥用甘油重量I 2. 5倍量60 80°C的蒸餾水進行稀釋后使用。 所述步驟c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將步驟B所得粗粉混合液在75 80 V的溫度下進行4次回流提取,對粗粉混合液進行第一次提取時,加粗粉5倍量濃度92%的乙醇,提取時間為5小時;第二次以后每次提取加粗粉4倍量濃度92%的乙醇,提取時間為4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得乙醇提取液。所述步驟e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將步驟d所得乙醇濃縮液加入乙醇濃縮液重量8倍量的純化水,邊攪拌邊升溫至85 95°C后,攪拌40分鐘,攪拌速度為40轉/分,然后保溫靜置4小時使油水分層。所述防腐劑的是苯甲酸鈉、尼泊金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本專利技術所述方法致力于由純中藥應用向特定疾病、特定有效成份應用方向發展,所采用的工藝路線可使美洲大蠊中對治療消化道潰瘍的特定有效成份聚集,從而提高單純美洲大蠊提取物對治療消化道潰瘍的治療效果。具體技術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I、采用本工藝路線進行提取,可有效去除美洲大蠊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質,除脂率高,得到的提取物油脂含量(石油醚提取物)以A (吸收度)/W (重量)計不超過O. 30。2、用濃度90% 95%的乙醇浸泡粗粉,不僅可防止微生物繁殖導致美洲大蠊粗粉腐敗變質,延長保存時間,而且可以提高治療消化道潰瘍的特定有效成份得率。3、采用本專利技術所述工藝流程,對消化道潰瘍有效的最終提取物含量可高達13% 22%,而采用本提取物制備的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物,其對消化道潰瘍的治愈率可達55-70%以上,總有效率可達97-99%。4、采用本專利技術所述工藝路線進行提取,因各工藝參數控制合理,故可防止提取物中對治療消化道潰瘍的活性物質水解,提高其藥物療效。5、添加甘油于藥液中既可改善藥液的口感,又可與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一起起到藥效協同作用。6、采用本專利技術所述方法生產,產品中游離氨基酸含量大于O. 8mg/ml, pH值可控制在4. 5-7. 5之間; 7、本專利技術所用工藝路線簡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具體實施例實施例I ,包括以下步驟 A、溶解取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6Kg、藥用甘油50Kg在使用前加入800C的蒸餾水50Kg進行稀釋后使用、苯甲酸鈉IOKg在使用前加入80°C的蒸餾水50Kg進行稀釋后使用,加純化水500L,在80°C下攪拌10分鐘,使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充分溶解,得配好的濃藥液; B、稀釋取上述濃藥液,加入純化水至總體積1000L,攪拌并加熱至80°C,保溫攪拌10分鐘后使其自然降溫至室溫,即得稀藥液; C、過濾取上述稀藥液,經濾紙過濾,收集濾液,即得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液; D、灌裝取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液進行灌裝,可制成30ml、50ml、100ml和150ml的合齊U,以及IOml裝的口服液。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粉碎將200Kg干燥的美洲大蠊蟲體粉碎,過24目篩,制得美洲大蠊粗粉; b、浸泡將步驟a所得美洲大蠊粗粉用濃度95%的乙醇浸泡,使乙醇液面高出粗粉液面5cm密閉保存,制得粗粉混合液; C、提取將步驟b所得粗粉混合液投入提取罐內,在70 85°C的溫度下進行3次回流提取,對粗粉混合液進行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制備治療消化道潰瘍藥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溶解:按重量份數計,取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6~10份、藥用甘油50~100份、防腐劑10~25份,加純化水500份,在70?80℃下攪拌10~30分鐘,使治療消化道潰瘍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充分溶解,得配好的濃藥液;B、稀釋:取上述濃藥液,加入純化水至總重量1000份,攪拌并加熱至60~80℃,保溫攪拌10~30分鐘后使其自然降溫至室溫,即得稀藥液;C、過濾:取上述稀藥液,經濾紙過濾,收集濾液,即得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液;D、灌裝:取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液進行灌裝即制成口服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道峰,郝振平,
申請(專利權)人:昆明賽諾制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