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包括如下步驟:送煙氣:將原煙氣通過煙氣送風機送入脫硫吸附塔中;脫硫:進入脫硫吸附塔的原煙氣與塔內的活性焦充分接觸,脫除原煙氣中的SO2,經脫硫吸附的凈煙氣通過煙囪排放;回收活性焦:吸附飽和的活性焦通過輸送機構送至振動篩,經振動篩分選出合格的活性焦進入再生塔;再生活性焦:活性焦經電加熱器加熱的氮氣解吸釋放出SO2,SO2通過再生風機送至制硫酸處,氮氣通過換熱器降溫,再由換熱風機輸送至再生塔冷卻活性焦,處理后的活性焦經鏈斗傳動機構送回脫硫吸附塔。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活性焦作為主要吸收劑,其吸收性較強,有效的吸收SO2,可針對運行狀況改變回路,適用于各種脫硫場合及工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及其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脫硫工藝通常采用石灰石脫硫或氨水脫硫,而這些脫硫工藝回收困難,會產生二次污染,并且成本較大,同時,石灰石屬于固體殼體,對氣體吸收性較差,需要的提供的能量也較多,不能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而氨水雖然吸收性好但成本也高些,且吸收后的氨水處理較麻煩,不利于工業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效果良好、環保且節能的活性 焦煙氣脫硫工藝及其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①送煙氣將原煙氣通過煙氣送風機送入脫硫吸附塔中; ②脫硫進入脫硫吸附塔的原煙氣與塔內的活性焦充分接觸,脫除原煙氣中的302,經脫硫吸附的凈煙氣通過煙囪排放; ③回收活性焦吸附飽和的活性焦通過輸送機構送至振動篩,經振動篩分選出合格的活性焦進入再生塔; ④再生活性焦活性焦經電加熱器加熱和氮氣解吸釋放出S02,SO2通過再生風機送至制硫酸處,氮氣通過換熱器降溫,再由換熱風機輸送至再生塔冷卻活性焦,處理后的活性焦經鏈斗傳動機構送回脫硫吸附塔。進一步的,所述步驟①中當脫硫吸附塔處于非正常狀態時,原煙氣直接從煙囪排放。進一步的,所述步驟③中不合格的活性焦直接排放。進一步的,所述步驟④中損失的氮氣從氮氣管道補充,所述步驟④中損失的活性焦從料倉補充。進一步的,為了實現上述工藝,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裝置,包括脫硫吸附塔,所述脫硫吸附塔周側通過管道與用于輸送原煙氣的煙氣送風機連接,所述脫硫吸附塔底部通過輸送機構與振動篩連接,所述振動篩與再生塔相連接,所述再生塔周側設置有用于加熱活性焦的電加熱器,所述再生塔周側開設有用于輸送SO2的制硫酸管道,所述再生塔通過鏈斗傳動機構與脫硫吸附塔頂部連接,所述脫硫吸附塔頂部連接有煙囪。進一步的,所述煙氣送風機和脫硫吸附塔之間設置有用于控制原煙氣的原煙氣擋板,所述煙氣送風機與煙氣擋板之間連接有與原煙氣擋板對應的旁路擋板,所述脫硫吸附塔與煙囪之間設置有用于阻擋原煙氣經旁路擋板進入脫硫吸附塔的凈煙氣擋板。進一步的,所述鏈斗傳動機構上設置有補充活性焦的料倉,所述振動篩上開設有用于排放不合格活性炭的排出口。進一步的,所述再生器周側連接有用于降低氮氣溫度的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與再生器回路之間設置有用于輸送氮氣的的換熱風機,所述再生器周側設置有氮氣補充管道。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采用活性焦作為主要吸收劑,其吸收性能較強,能夠有效的吸收SO2,同時,又采用了其他機構對中間產物及輔助物進行回收利用,既能環保又減少了經濟損失,此外,可針對不同運行狀況改變運行回路,適用于各種脫硫場合及工況。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工藝流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裝置結構圖。圖中1-脫硫吸附塔,2-煙氣送風機,3-輸送機構,4-振動篩,5-再生塔,6-電加熱器,7-制硫酸管道,8-鏈斗傳動機構,9-煙囪,10-原煙氣擋板,11-旁路擋板,12-凈煙氣·擋板,13-料倉,14-排出口,15-換熱器,16-換熱風機,17-氮氣補充管道。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闡述。參考圖1,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①送煙氣將原煙氣通過煙氣送風機2送入脫硫吸附塔中; ②脫硫進入脫硫吸附塔I的原煙氣與塔內的活性焦充分接觸,脫除原煙氣中的S02,經脫硫吸附的凈煙氣通過煙囪9排放; ③回收活性焦吸附飽和的活性焦通過輸送機構3送至振動篩4,經振動篩4分選出合格的活性焦進入再生塔5 ; ④再生活性焦活性焦經電加熱器6加熱和氮氣解吸釋放出S02,SO2通過再生風機送至制硫酸處,氮氣通過換熱器15降溫,再由換熱風機16輸送至再生塔5再次解吸,處理后的活性焦經鏈斗傳動機構8送回脫硫吸附塔I。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①中當脫硫吸附塔處于非正常狀態時,原煙氣直接從煙囪9排放。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③中不合格的活性焦直接排放。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④中損失的氮氣從氮氣管道補充,所述步驟④中損失的活性焦從料倉13補充。 本實施例中,參考圖2,為了實現上述工藝,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裝置,包括脫硫吸附塔1,所述脫硫吸附塔I周側通過管道與用于輸送原煙氣的煙氣送風機2連接,所述脫硫吸附塔I底部通過輸送機構3與振動篩4連接,所述振動篩4與再生塔5相連接,所述再生塔5周側設置有用于加熱活性焦的電加熱器6,所述再生塔5周側開設有用于輸送SO2的制硫酸管道7,所述再生塔5通過鏈斗傳動機構8與脫硫吸附塔I頂部連接,所述脫硫吸附塔I頂部連接有煙囪9。本實施例中,所述煙氣送風機2和脫硫吸附塔I之間設置有用于控制原煙氣的原煙氣擋板10,所述煙氣送風機2與煙氣擋板之間連接有與原煙氣擋板10對應的旁路擋板11,所述脫硫吸附塔I與煙囪9之間設置有用于阻擋原煙氣經旁路擋板11進入脫硫吸附塔I的凈煙氣擋板12。工作時,當脫硫吸附塔I正常工作時,原煙氣從原煙氣擋板10進入脫硫吸附塔1,分解后,凈煙氣從凈煙氣擋板12至煙 9排放,當脫硫吸附塔I非正常時,原煙氣直接從旁路擋板11進入煙囪9排放。本實施例中,所述鏈斗傳動機構8上設置有補充活性焦的料倉13,所述振動篩4上開設有用于排放不合格活性炭的排出口 14。本實施例中,所述再生器周側連接有用于降低氮氣溫度的換熱器15,所述換熱器15與再生器回路之間設置有用于輸送氮氣的的換熱風機16,所述再生器周側設置有氮氣補充管道17。 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專利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專利技術的涵蓋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①送煙氣將原煙氣通過煙氣送風機送入脫硫吸附塔中; ②脫硫進入脫硫吸附塔的原煙氣與塔內的活性焦充分接觸,脫除原煙氣中的302,經脫硫吸附的凈煙氣通過煙囪排放; ③回收活性焦吸附飽和的活性焦通過輸送機構送至振動篩,經振動篩分選出合格的活性焦進入再生塔; ④再生活性焦活性焦經電加熱器加熱的氮氣解吸釋放出S02,SO2通過再生風機送至制硫酸處,氮氣通過換熱器降溫,再由換熱風機輸送至再生塔冷卻活性焦,處理后的活性焦經鏈斗傳動機構送回脫硫吸附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其特征是,所述步驟①中當脫硫吸附塔處于非正常狀態時,原煙氣直接從煙囪排放。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其特征是,所述步驟③中不合格的活性焦直接排放。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其特征是,所述步驟④中損失的氮氣從氮氣管道補充,所述步驟④中損失的活性焦從料倉補充。5.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裝置,其特征是,包括脫硫吸附塔,所述脫硫吸附塔周側通過管道與用于輸送原煙氣的煙氣送風機連接,所述脫硫吸附塔底部通過輸送機構與振動篩連接,所述振動篩與再生塔相連接,所述再生塔周側設置有用于加熱活性焦的電加熱器,所述再生塔周側開設有用于輸送SO2的制硫酸管道,所述再生塔通過鏈斗傳動機構與脫硫吸附塔頂部連接,所述脫硫吸附塔頂部連接有煙囪。6.根據權利要求5所訴的活性焦煙氣脫硫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煙氣送風機和脫硫吸附塔之間設置有用于控制原煙氣的原煙氣擋板,所述煙氣送風機與煙氣擋板之間連接有與原煙氣擋板對應的旁路擋板,所述脫硫吸附塔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活性焦煙氣脫硫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①送煙氣:將原煙氣通過煙氣送風機送入脫硫吸附塔中;②脫硫:進入脫硫吸附塔的原煙氣與塔內的活性焦充分接觸,脫除原煙氣中的SO2,經脫硫吸附的凈煙氣通過煙囪排放;③回收活性焦:吸附飽和的活性焦通過輸送機構送至振動篩,經振動篩分選出合格的活性焦進入再生塔;④再生活性焦:活性焦經電加熱器加熱的氮氣解吸釋放出SO2,SO2通過再生風機送至制硫酸處,氮氣通過換熱器降溫,再由換熱風機輸送至再生塔冷卻活性焦,處理后的活性焦經鏈斗傳動機構送回脫硫吸附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金泉,李顯華,曹友洪,陳燧湘,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鑫澤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